宿紫阁山北村 - 白居易
山村夜宿中淺月清泉、幽思人境兩相融
這首題為〈宿紫閣山北村〉的詩,以夜宿山村為主題,運用清冷意象與幽靜氛圍,展現白居易一貫的自然關懷與對鄉野之地的觀察。全詩共有八句,透過「歸舟」「田家燈火」「細月」「冷泉」「秋露」等典型的山居意象,為讀者鋪陳出暮色漸深、萬籟俱寂的圖景。
開頭「不識歸舟幾度遲,田家燈火隔林知」,詩人由返鄉歸路的迷惘切入,點出山野小徑之中,只有遠方農家燈光若隱若現,讓旅人辨識出人煙跡象。接下來「冷泉山徑人聲絕,細月松潭鳥影疑」,將感官聚焦在聽覺與視覺的細微變化:既無人聲喧囂,卻有月色、松影和飛鳥形跡彷彿彼此交織,顯示萬物於夜色裡的微妙動靜。
「秋露漙花清入骨,暮雲籠嶺細如絲」刻畫出秋夜深沉的寒意,透過「露」與「雲」兩種最易改變形態的自然現象,呈現時序更迭、氣溫驟降的真切感受。最後「明朝借問何處去?且伴閒僧坐石欹」更帶出詩人在歸途之餘,尚存的悠閒心境:面對群山與澄澈夜色,與其急於趕路,不如暫且留步,與山中僧人相伴,於石上閒坐,靜享這夜宿的寧謐。
整首詩運用樸質平易的文字,營造一種人與自然緩慢相融的氛圍,既有歸途的恬淡,也有身處山野的寒意與莊嚴。透過夜色、冷泉、暮雲、秋露等景物,白居易巧妙地統合感官與心靈的感受,讓讀者在靜謐之中體會自然之美與山居情趣。此詩亦隱隱透露出詩人對世俗紛擾的遠離以及對幽靜生活的嚮往,是唐代山水詩中的一抹清新畫面。
重點
• 詩中以簡煉字句描繪秋夜山村的寒意與神祕氣氛
• 透過「歸舟遲」「田家燈」「細月」「秋露」等意象展現深沉夜色
• 結尾借僧人之閒適隱喻詩人內心的淡泊與自我沉澱
• 白居易善用平易近人的語言,將人情與自然和諧共融於細膩景緻
意見評論
- 家慧
有些詩人喜愛抒寫都市繁華或宮廷盛景,白居易卻能在簡樸的山村留宿中發現動人意象,這種親近自然的視角,也讓他與杜甫關懷民生的筆觸互相呼應,深具人文溫度與細膩情懷。
- 胡佩慈
現代人常利用假日去山區民宿放鬆,讀《宿紫閣山北村》時,我腦中浮現的便是那些簡樸的小木屋或農家院落,宛如尋得一塊心靈淨土。
- 淑華
若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相比,後者展現的是開闊湖畔的明朗春色,而《宿紫閣山北村》則凸顯山村夜靜的深沉韻味,兩種景致同樣令人嚮往。
- 小英
夜宿紫閣山北村,山風吹來陣陣涼意,心頭卻意外地寧靜。
- 林育芬
最近網路上興起的露營風潮,讓我聯想到白居易在《宿紫閣山北村》裡的夜宿山村,一樣追求寧靜遠離煩囂。
- 解承恩
詩中的山居情調令人神往,特別在現今都會生活壓力暴增的時代,人們也越來越嚮往這種返璞歸真的山村夜晚。或許夜裡微弱的燭光取代了璀璨的霓虹,但內心卻能得到更深層的平靜。白居易描繪的景致平易近人,又帶有一絲隱隱的禪意,不僅展現了自然之美,也提醒著我們,偶爾在快節奏中停駐,感受周遭的微光與風聲,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