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 李清照
殘英落盡:一縷離愁深埋心頭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是李清照晚期的代表作之一,以短短數句描繪出她時局流離、家破人亡後的心境。開篇「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便顯示外境與自我心境的滄桑:曾經繁華的花香因風止而散,正如人生中的美好事物在動盪中日漸消逝;「倦梳頭」更進一步凸顯了女性在憂鬱中提不起精神的無奈。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乃全詞的核心句子。身處熟悉的景物卻物是人非,滋味愈見淒苦;一句「欲語淚先流」顯出李清照無法傾訴的悲痛,彷彿舉世與己隔絕。她聽聞「雙溪春尚好」,心中升起重返舊地的念頭,卻又擔心小舟無力載動自身無邊的哀愁,象徵著理想與現實的強烈衝突,也暗示著詩人對未來的迷惘。
此詞雖以「風」「塵」「花」和「雙溪」「舴艋舟」等具體意象串連,但每個意象都可見人生境遇的投射。沾著哀情的黃昏與無法言說的淚水,映照出李清照對於「曾經擁有」與「現實失落」之間的巨大落差。全詞結構精煉,深沉靜謐的筆調中飽含對往日溫暖的眷戀,讀來讓人深刻感受到詩人一生曲折的孤獨與無奈。
《武陵春》作為李清照後期詞作中的名篇,風格既保留婉約派的細膩與柔美,同時也滲透著時代巨變下的蒼涼色彩。她將個人經歷與時代動盪完美交織,將悵然若失的哀痛寄託於自然景物,最終構築成沉鬱又極富詩意的藝術境界。此作成為後世品讀李清照生平與文學風格的關鍵,展現了她「一片詞心總寄愁」的纖細才情。
重點
一、體悟李清照在亂世飄零中的深沈憂愁
二、欣賞以風、花、雙溪等意象表達離情與人生失落
三、感受詞風由婉約瑰麗轉向滄桑蒼涼的轉變
四、理解「欲語淚先流」等名句蘊含的無奈和悲痛
五、領略宋代詞人在時局動盪下的自我抒情與生命感懷
意見評論
- 溫青薇沁國良
她在此特別強調春日過後的空曠感,不似她在《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那般輕快,更像《聲聲慢(尋尋覓覓)`裡的深夜淒涼,只不過季節與時令帶來不同氛圍。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和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比較,兩首都在寫花殘與失落,但《武陵春`筆法更內斂,將無常與寂寞化成一縷飄散的花香,徒留斷緒。
- 願一心人白頭偕老可好
有人看了新聞談到世界各地花海旅遊盛況,卻也常見大批遊客一散,滿地落英也被踩得凌亂,如同詩中「花已盡」的意象,展現短暫繁華背後的無奈。
- 戴文元花若明
中長感想:很多人解讀李清照是“易安居士”,專寫女性柔婉,但若看《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可知她隱藏的強烈情感。她不大肆鋪陳悲痛,而是用退後的視角描述落花與風停,這種隱含對人生聚散的領悟更顯沉著。對比她在《聲聲慢`中直白哭訴,此處則是更深沉的靜穆。讀者讀來雖無血淚橫流,卻在無形中被帶進她的心底,那份無語哀愁正是詞境之高妙。
- 家豪
讀來彷彿能聽見花瓣飄落在地的輕響,隨著風住之後的一片靜謐,暗示著歡聚或輝煌終將歸於沉寂,與現代人在盛宴散去後的空虛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在現代,有些公司經歷一季高峰後趨於平靜,員工離去,辦公室裡空蕩蕩,像極了「花已盡」的場景——繁華一去,徒留一片塵埃,和李清照此詞裡的落花之感相呼應。
- 張國豪美雪莉
若對比柳永在《雨霖鈴(寒蟬淒切)`中那種熱烈悲絕,李清照更專注於細小場景裡的哀思,輕描淡寫之間卻刻劃出鉅大的寂寞,令讀者回味無窮。
- 佳蓉
第一眼讀到「風住塵香花已盡」,心裡就浮現了花期短暫、塵世無常的慨歎,讓人有種莫名的失落。
- 梅花香自苦寒來傲骨雪
短評:微風息止,花魂飛散,李清照善用寥寥字句勾勒出失落場景,讓人一覽殘春傷感。
- 魏心怡
李清照這首《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藏著幾分莫可言喻的哀愁,卻又帶著她特有的柔婉筆調,讓讀者在落花場景中體會深沈的孤獨。
- 盧靜惠雨映白
整首詞看似平和,但結尾處的自問自答,帶著銳利的孤獨感。像她在《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中,也有同樣的日常場景下暗藏深情,只是此作情緒更收斂卻依舊動人。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短評:花期匆匆,塵香亦散,李清照的細膩讓每次重讀都能感受到她對時光匆遽的深層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