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ime of The Breaking of Nations - Thomas Hardy
在國土分崩離析之際 - 托馬斯·哈代
In Time of The Breaking of Nations - Thomas Hardy
在國土分崩離析之際 - 托馬斯·哈代
《在民族分裂的時刻》(In Time of The Breaking of Nations) 是英國著名詩人兼小說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於1915年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時歐洲陷入混亂和戰火之中,但哈代選擇以平靜、樸實的語調描繪農村生活的場景,來對比戰爭的喧囂與破壞。
詩中的主題圍繞著時間的流逝與永恆。哈代通過描述農夫耕田、煙霧緩緩升起以及一對年輕情侶低聲交談的畫面,表達了人類日常生活的延續性,即使在最動盪的時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依然存在且不變。這種平凡中的永恆,成為了對抗歷史洪流的一種象徵。
第一段:
Only a man harrowing clods In a slow silent walk, And the hoe going deep in the ground With a steady beat and a long-drawn stroke.
這一段描繪了一位農夫正在犁地的畫面。「harrowing clods」指的是用耙子翻動土塊,而「slow silent walk」則強調動作的緩慢與安靜。這裡沒有任何急促或嘈雜的聲音,只有農夫穩定的步伐和工具深入泥土的節奏感。
第二段:
Only thin smoke without flame From the heaps of couch grass: Yet this will go onward the same Though dynasties pass.
這裡提到的是田野間燃燒雜草所產生的輕煙,「thin smoke without flame」形容那股煙霧細弱無焰,幾乎是靜止的。這種景象可能代表了一種寧靜的破壞,或者說是一種自然循環的一部分。
第三段:
Yonder a maid and her wight Come whispering by; War's annals will fade into night Ere their story die.
最後一段轉向了一對年輕男女,他們正悄悄地走過,彼此耳語交流。「maid and her wight」指的是一位少女和她的愛侶,「wight」是一個古英文詞彙,意為「人」或「情人」。
這首詩的語言非常簡潔,卻充滿力量。哈代採用了以下幾種藝術手法:
總結來說,《在民族分裂的時刻》是一首反思戰爭與人性關係的詩篇。哈代透過描繪平凡的生活場景,揭示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才是支撐人類文明的基石。他鼓勵人們珍惜當下,並意識到真正的永恆往往隱藏在最簡單的瞬間之中。
這首詩提醒我們,儘管戰爭帶來毀滅和動盪,但大自然和人類的基本生活方式卻能超越時間的考驗,彰顯出永恆的力量;它呼籲人們關注那些看似平凡卻持久的事物,在混亂中尋找平靜與意義。
這首〈隋宮〉借由對隋煬帝南遊奢華場景的描繪,展現了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興亡感慨。第一句「乘興南遊不戒嚴」揭示出帝王沉迷逸樂、忽視戒備的危險跡象。接著「九重誰省諫書函」則彰顯⋯ 閲讀全文
此詩為李商隱〈馬嵬〉組詩的第二首,背景與安史之亂以及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迫賜死的歷史悲劇相關。馬嵬坡事件象徵大唐盛世的幻滅,也影響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悲劇形象。詩人透過虛實交錯⋯ 閲讀全文
這首題為〈春雨〉的詩,以李商隱典型的含蓄筆觸,描繪出一幅在春夜中若隱若現、似有還無的景象。透過「隱隱春雲」與「絲絲寒雨」等意象,詩人傳達出春天的微妙與脆弱,也暗示人生情感⋯ 閲讀全文
這首〈燕臺四首(其一)〉是李商隱的一首短詩,描繪了春日原野與青春心境的交織。詩的開篇以「春草如絲復如綿」為起點,象徵著春草不僅細長如絲,也綿密柔軟,同時暗示時光的延續與繁⋯ 閲讀全文
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以帶有朦朧、曖昧的意象著稱,常被後世視作情詩典範。詩篇開頭以「昨夜星辰昨夜風」描繪了前一夜的美好氛圍,星光與微風彷彿暗示著詩人內心悸動與⋯ 閲讀全文
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晚唐情感詩的代表作之一。開篇「相見時難別亦難」即點明了整首詩的主題:有情人相聚不易,離別又更加淒楚。此處的「東風無力百花殘」,更以春色凋⋯ 閲讀全文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全詩以「錦瑟」開篇,將弦柱與回憶交織,隱隱透露詩人對往昔年華的追慕與感傷。詩中先以五十弦的幻象比擬無數情思,接著透過典故「莊生曉夢」與「望帝⋯ 閲讀全文
《夜雨寄北》是李商隱脍炙人口的短詩,藉著秋夜巴山陣陣雨聲,委婉傳達詩人對遠方友人或摯愛的強烈思念。首句「君問歸期未有期」看似在回答對方“何時歸來”之問,卻在「未有期」裡流露⋯ 閲讀全文
此詩透過寥寥四句,即刻將讀者帶入秦始皇陵前的荒涼景象。荒塚寂寥,象徵著曾經威震天下的帝王如今只留下一片蕭索,這也體現了歷史的無常與盛極而衰的宿命。王維以景寫情,第一句營造⋯ 閲讀全文
《桃源行》是王維受桃花源傳說所啟發而創作的詩篇,取材自晉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世外仙境”的意象。詩人透過“漁舟逐水”“兩岸桃花”等鮮明景物,構築出一條通往神秘仙境的河道。從第⋯ 閲讀全文
本詩描寫一位曾經叱吒戰場的老兵,從壯年到年老的滄桑轉變。詩的前半部透過回憶昔日英勇戰績,展現主人公年輕時的勁健身手與驕傲氣勢;他步行取得胡馬、射殺千里馬,意氣風發,宛如騎⋯ 閲讀全文
《漢江臨眺》是王維登臨漢江之畔,遠眺楚地與山川所作的名篇。前四句「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迅速交代了地理位置:楚地邊塞與三湘地域接壤,荊門一帶有九派水系匯聚,展現地域遼闊⋯ 閲讀全文
《青溪》是王維描寫蜀地或類似環境中溪流、山嶽蜿蜒的五言古詩。首聯「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點明詩人進入黃花川谷地,沿著清幽溪流前行的路線,開門見山地呈現「人隨水流」的行旅⋯ 閲讀全文
《積雨輞川莊作》是王維描繪他在輞川別墅長夏積雨時期的田園景致與閒適心境的作品。詩人以「積雨空林煙火遲」寫出連日降雨後山林潮溼、炊煙難起的場景,並以「蒸藜炊黍餉東菑」點出簡⋯ 閲讀全文
《歸嵩山作》是王維在歸隱、出遊或官務告一段落時登臨嵩山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用簡煉的筆觸勾勒自然景象與內心感懷,暗示自己欲抽身世俗、歸依山水的決心與豁達。前四句展現了“⋯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