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第七卷)」※ 從混沌到有序:造物奧祕的神聖傳遞 ※ 經典名詩

Paradise Lost (Book 7)

Paradise Lost (Book 7)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七卷) - 約翰・彌爾頓

宇宙創生的序曲:伊甸園與天地緣起的啟示

Descend from Heav'n Urania, by that name
從天界下降吧,繆思烏拉尼亞,因這尊名
If rightly thou art called, whose voice divine
若我所呼喚不曾有誤,願你神聖之聲
Following, above th' Olympian hill I soar,
指引我凌越奧林匹斯山,扶搖直上,
Above the flight of Pegasean wing.
超越飛馬所能及的高度。
The meaning, not the name I call: for thou
我召喚的是真義,而非僅是你的名號;因你
Nor of the Muses nine, nor on the top
並非世俗所謂九繆思之一,也不棲居
Of old Olympus dwell'st, but heav'nly born,
陳舊的奧林匹斯山,而是誕生於天界,
Before the hills appeared, or fountain flowed,
在群山成形、泉源湧流之前早已存在,
Thou with eternal Wisdom didst converse,
你與永恆的智慧相伴相知,
Wisdom thy sister, and with her didst play
她乃你的姊妹,你們相互遊戲、嬉笑,
In presence of th'Almighty Father, pleased
於全能聖父面前,喜樂地度過無盡時辰;
With thy celestial song. Up led by thee
你的天籟之歌使我心神被帶往更高境界,
Into the Heav'n of Heav'ns I have presumed,
膽敢暫登那萬天之頂,
An earthly guest, and drawn empyreal air,
一介凡客卻吸入那象徵神域的稀薄空氣,
Thy temp'ring. With like safety guided down
得你調和庇護,得以安然返降人間,
Return me to my native element...
請護佑我回到塵世本源…

《失樂園》第七卷的核心在「創世」描述,由天使拉斐爾向亞當講述上帝如何在混沌之中創造宇宙與地球,並最終奠定伊甸園的基礎。此處彌爾頓展現其磅礴想像力與神學素養,以詩意闡釋《創世記》精義,將「光」、「陸海分隔」、「日月星辰」、「動植物誕生」等逐日創造過程融入壯麗空白詩體,營造深沈而神聖的氛圍。

拉斐爾的敘述正是對亞當所做的啟示:讓他理解人類所置身的大環境與背後的神聖邏輯。對尚在純真狀態下的亞當而言,知曉天地奧祕不僅滿足了對「自身所在」的好奇,也進一步強化了對上帝創世宏偉計畫的敬畏。然而,彌爾頓也不忘在此埋下「自由意志」的線索,暗示即便人類見識了如此壯闊的起源,也依然可能選擇背離真理。

文學上,第七卷著重「繆思降臨」的典型開場,表現出詩人向神聖靈感祈求力量的傳統手法。詩人再次點出自己扮演「尋求天啟者」的身分,並希望透過更高智慧的加持,將創世的壯麗畫面忠實轉述給世人。這種結構既傳承古典史詩風格,也呼應《失樂園》慣用的「人類有限vs.神意無限」對照。

讀者在此卷感受到「天地秩序」和「人間幸福」的緊密相扣:正因上帝按祂的設計創造萬物,人類才能在其中安居。然而,同時也可預見,隨著撒旦陰影漸漸逼近,這一切和諧恐將不保。整卷等同為全詩「人類最初家園」的絕美投影:落在神所謂的「美好」之中,也隨時暗藏將被毀壞的隱憂。

重點

• 第七卷以拉斐爾對亞當揭示「創世歷程」為主軸,詩中充滿對天地形成的恢宏想像。
• 彌爾頓在此融會《創世記》的神學觀,並賦予豐富詩意與古典史詩筆法。
• 「繆思烏拉尼亞」象徵更高啟示,詩人藉呼喚繆思表明對神恩與真理的渴慕。
• 人類初始狀態與自然和諧並生,也由此體悟上帝創造「美好」的初衷。
• 整卷醞釀出矛盾張力:天地秩序既具完美意象,也將面臨撒旦帶來的試煉與破壞。

意見評論
  • 玉婷

    與〈Paradise Lost (Book 4)〉描繪伊甸園的瑰麗相比,這裡的重點更在於整個宇宙如何從虛無中誕生,也替人間樂土做足鋪墊。

  • 芷柔

    令人驚嘆的是,他用宏偉又細膩的方式描繪了“上帝說有,就有了”,讓人仿佛看見光芒一層層推開黑暗,萬物次第誕生。

  • 雅芳

    相比《失樂園》第四卷簡單聚焦伊甸園美景,這一卷則拉高至天地初開的格局,讓讀者感受史詩式的世界觀。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整篇語調莊嚴,但不乏詩意的流動,尤其他對光與水的描述格外動人,就像徐徐展開的畫布。

  • 家瑋

    語句之間能感受到作者對光明的渴慕,或許正呼應他因失明而無法見到光的遺憾,也讓詩行格外動人。

  • 梅花香自苦寒來傲骨雪

    能在如此嚴謹的宗教故事架構裡,仍保有豐富的文學幻想,說明米爾頓在神學與創造力上取得了絕佳平衡。

  • 麗華

    整卷像是一首對造物者的讚歌,同時又暗示著人類未來將面臨的試煉,讓人既欣喜又隱隱感到憂慮。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假如跟莎士比亞戲劇場景相比,莎翁多描繪人情與權力糾葛,而米爾頓此處卻把舞台直接擴大到整個宇宙誕生的奇觀。

  • 藍心怡薇光成

    仔細看會發現,米爾頓在保留聖經故事框架的同時,也加入了許多人文與形上思考,給創世主題添增更豐富的層次。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看到他用驚人的想像力勾勒星辰運行,會讓人嘆服:即使身陷失明與政治動盪,仍能創造出如此恢宏壯闊的詩篇。

  • 玉婷

    這卷給人的氛圍不只是一場壯闊的啟示,更像對整個人類來說一次深刻的啟示錄:萬物有始,結局則有待智慧與道德來書寫。

  • 洪志偉

    語氣宛如先知宣告,但又不失對細節的仔細雕琢,像每一粒塵土都被神的意念所塑造。

  • 林依晨真的是大美女哦

    最後合上書頁,仍能感受到那股創世迴響,一種既神聖又脆弱的呼喚:我們的世界來自何處?又將歸往何方?

  • 新北市淡水老街陽景漫

    雖然主要角色是神與天使,但人性主題並未缺席,因為人類未來的抉擇早已隱藏在這場創造之舞中。

  • 曾偉仁

    讀到最後,那種從空虛到豐盈、從無形到有形的轉變讓人心生敬畏,也更加期待後面伊甸園的繁盛與人類的命運糾葛。

  • 廖可欣

    突然想起當代對外星生命的探索,若他在世,或許也會以同樣磅礴的筆觸描寫新星球的形成與奧妙。

  • 龔雨欣

    當看到天使們忙碌創造各種生物,想起現今人類透過基因編輯打造新品種,難免有一絲擔憂:我們會不會“僭越”了神的角色?

  • 洪偉忠雅燕如

    不少學者認為第七卷是米爾頓最具“創世詩意”的部分,在壯闊敘述中仍融入了他對人性與自由意志的暗示。

  • 龔麗薇茜若芸

    在上帝吩咐天使進行創造的段落中,彷彿能聽到一首莊嚴的天籟樂章,讓讀者跟著文字游覽剛成形的山川湖海。

  • 芳瑜

    文字常滲透一種崇敬之情,既在描繪神能之偉大,也在暗示後續人類生命意義的深遠。

  • 許文婷彤桂芝

    有時甚至覺得,失明後的米爾頓彷彿在腦海裡擁有比常人更寬闊的“視界”,才能將天地創造的細節寫得如此壯觀。

  •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

    讀到〈Paradise Lost (Book 7)〉,覺得米爾頓將創世過程的雄偉壯麗刻畫得栩栩如生,宛如在觀看世界從無到有的巨大畫卷。

  • 許宏裕

    若與〈Paradise Lost (Book 1)〉裡的地獄開場對照,不禁感嘆兩者判若黑白,前者無邊黑暗,後者燦爛創世,好一個強烈對比。

  • 呂依彤

    常想,若把這卷與但丁《神曲》裡《天堂篇》的創世觀相比,米爾頓更著重在敘事與細節鋪陳,而但丁的方式則偏向寓意層次。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