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第八卷)」※ 星象宇宙與人性省思:天使與亞當的深層對談 ※ 經典名詩

A dramatic scene depicting Adam seated in the Garden of Eden, gazing upwards towards a radiant angelic figure floating above amidst soft clouds and divine light.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lush greenery with vibrant flowers, symbolizing paradise, while faint golden rays cascade down from heaven, creating an ethereal atmosphere.

Paradise Lost (Book 8)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八卷) - 約翰・彌爾頓

對話間的星辰之謎與人性愛的沈思

The Angel ended, and in Adam’s ear
天使已說罷,聲音猶在亞當耳畔迴盪,
So charming left his voice, that he a while
那令人著迷的語調,使亞當短暫沈浸,
Thought him still speaking, still stood fixed to hear;
彷彿天使話語尚未止歇,他靜立不動,意欲傾聽更多;
Then as new waked, thus gratefully replied.
隨後猶如新醒,他在感激中答覆。
What thanks sufficient, or what recompense
「該以何種程度的感激,或何等回報,
Equal have I to render thee, divine
才能與你的神聖教導相稱呢?
Historian, who thus largely hast allayed
你這崇高的記述者,如此寬宏地撫慰了
The thirst I had of knowledge...
我對知識的渴慕……」
He ask'd, but not amused, nor in delight,
他如此詢問,卻並非帶著驚奇或快感,
But anxious thought, which in his heart began
而是心中浮現一絲不安,
To rise, and was of future things to ask,
在腦海中蔓延,關乎未來之事,他開始疑問,
Sole doubt, of all these tidings or did move...
這些消息之中,唯一令他困惑的部分正是……

在《失樂園》第八卷,天使拉斐爾與亞當之間的對話更進一步延伸到星辰運行、天體構造,以及人類對宏觀秩序的困惑與好奇。先前拉斐爾已向亞當敘述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經過,然而亞當對所處宇宙仍心生疑慮,因他並不確定——日月星辰的排列、運動為何如此複雜?地球與天界在浩瀚時空裡又處於何種位置?

在本卷之中,亞當對星象問題提出一連串詢問,這不僅僅是出於學術性追求,也是對「存在意義」的探究。拉斐爾的回答強調了在神聖旨意之下,人的思維或許無法窺見所有真理的全貌;更重要的是,人性真正的要務不在於解開每道宇宙謎團,而在於「守住信仰、實踐順服、感恩與愛」。

這也與彌爾頓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互相呼應:人類擁有自由意志,但同時也背負了無知的限制。若我們過度追求「大而無當」的知識,可能反而失去了單純敬拜的心。而在樂園尚未失守的階段,亞當、夏娃雖渴望知識,卻並未誤用;拉斐爾也提醒他們,自知有限並珍惜當下的單純,才是遠離驕傲與墮落的關鍵。

此外,第八卷還描繪了亞當對夏娃的深情告白。他向拉斐爾敞開內心,談及自己如何被她的美麗、溫柔與靈魂深深吸引。雖然天使略帶審慎地提醒亞當,對配偶的愛應該與對上帝的敬畏相平衡;然而,彌爾頓同時也讚頌了人間情感之純真、抒情與崇高。這一段對亞當愛情的描述,為讀者展現了墮落前兩人之間的忠誠與熱愛。

因此,第八卷在某種程度上是整部史詩裡「最平和、最靜謐」的一席對話:天使與人類以理性交流,也有人性深摯的愛意表白。在宏大的「宇宙、星辰與神聖秩序」外層之下,實則蘊藏了對「何謂真智慧、何謂真愛」的探問。這些對話為下一步的墮落悲劇做了更直接的鋪陳:當我們對知識或情感的慾望過於放大,便可能陷入誘惑與驕傲,而終將走向悲劇。儘管在此時,樂園仍是和諧安詳,但隱隱的裂縫已然可見。

重點

• 本卷聚焦亞當對星象和未來問題的疑惑,顯示人性對宏觀秩序的好奇。
• 拉斐爾強調不必窮究所有宇宙奧祕,提醒人類守住敬畏與愛的核心。
• 亞當對夏娃的深情告白展現失樂園前的純潔愛情,也暗藏埋伏的危機。
• 彌爾頓在理性對話中滲入神學思維:自由意志與有限知識的辯證。
• 和緩氛圍下仍醞釀緊張:驕傲與過度渴望,將引領人類走向墮落邊緣。

意見評論
  • 韓啟邦

    亞當提出的疑問與好奇心,不只屬於遠古時代,也像現代我們對世界的探究,蘊含著對自身定位的焦慮。

  • 韓啟邦

    和前一卷描寫創世壯景相比,這裡更像一場哲學對談,深入探討人類與天使、知識與信仰的關係。

  • 許庭薇

    作者筆下的人間樂園此刻尚未受到蛇的誘惑,一切都那麼單純,卻也隱含即將到來的風暴感。

  • 江妍欣

    與〈Paradise Lost (Book 4)〉的愛與美景相比,這裡更偏重理性與思辨,米爾頓把伊甸園變成一座思想花園。

  • 郭承宇玟志鳳

    簡短幾句也能看出米爾頓想平衡“探究知識”與“保持謙卑”的衝突,畢竟過度驕傲也可能招致墮落。

  • 郭華倫

    若跟米爾頓的〈Lycidas〉相較,那裡哀悼亡友時流露濃厚個人情感;在這一卷,情感更偏向對宇宙真理的追問,顯得更廣闊。

  • 家瑋

    天使拉斐爾耐心解答天體運行,讀來彷彿進入一場天文課程,卻同時摻雜神學思考,令人腦洞大開。

  • 黃怡君

    到結尾時能感受到一絲不安,即使亞當不斷學習,也無法改變那注定到來的試煉,彷彿在提醒我們:有些結局,可能不是知識就能挽回的。

  • 曾柏毅麗雪芬

    看到近期人們為AI是否會奪走工作而焦慮,我不禁聯想到亞當對知識的渴求:該害怕未知,還是勇於探索?

  • 怡如

    若將此書與莎士比亞的劇作相比,一方著墨在人間悲喜,一方卻將視角拉到上帝、天使與首祖,充分展現思想高度。

  • 陳力偉

    最近看新聞報導各國太空任務競賽,激發了對宇宙奧秘的興趣,正好對應詩中亞當詢問天使關於天體的運行,一種千年不變的仰望。

  • 舉頭望明月頭思故鄉在

    詩裡有段描述亞當回憶夏娃初見面時的感受,文字中那種初始純粹的愛,宛如晨露般潔淨,讓人忍不住微笑。

  • 鍾子凌

    讀著時,常感覺亞當就像個渴望理解萬事萬物的孩子,而拉斐爾扮演溫柔且睿智的老師。

  • 許文婷彤桂芝

    讀到〈Paradise Lost (Book 8)〉,最先驚豔的是亞當向天使拉斐爾提問的熱情,好像我們自己在求知的初心。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