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侄孝文本」※ 勸孝與修德:柳宗元對侄兒的殷切期勉 ※ 經典名詩

Admonition to My Nephew Xiaowenben

诲侄孝文本 - 柳宗元

以孝為先,修德致遠:勉勵侄兒的人生箴言

汝少懷仁心,篤於孝道;然世途多岐,須知慎行。
From a young age, you have nurtured compassion and upheld filial piety; yet the world is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tread with caution.
父母恩重,教誨當藏於心,舉手投足,皆莫忘報。
Your parents’ grace is profound; keep their teachings in your heart and let every action honor their kindness.
學問宜勤,潤澤品行,敬畏在前,才不墮於浮名。
Diligence in study refines your character; reverence must guide you, lest you be lost in hollow fame.
守志清貧,不隨世俗流轉,方能立身於天地之間。
Maintain integrity even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resist worldly currents, and stand firm under heaven and earth.
時時省己,莫負家國之望,願汝一念至誠,光大門庭。
Examine yourself often and do not fail your family or nation; through sincere devotion, bring honor to your lineage.

《誨侄孝文本》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詩作,而是一封帶有教誨意味的短文,極可能是柳宗元寫給其侄兒,以勸導他在為人處世與家教傳承上保持正道。文中多處點及「孝」與「德」,不僅是要求子弟在家中敬重父母,更進一步暗示為人需保持品行清潔、學問紮實和操守不墮,才能真正承接家族的榮耀與期待。

作者一開始強調「汝少懷仁心,篤於孝道」,意味著侄兒天性純良,也已受到一些良好教養。然而他並不僅停留在稱許,而是敲響警鐘:「世途多岐,須知慎行」,將未來的風險與人心的複雜性提示出來,提醒侄兒務必秉持戒慎恐懼的態度,方能無懈可擊地立足。

接著,文章反覆強調父母恩德與學問的重要:強調孝順父母不只是儀式或表面的恭敬,也不是一時的感激,而是要融入日常行為與內心修養。又提及「學問宜勤」,表明一個人的德行與才識都須經過長期磨練,才能真正成為有益於家國的人才。該文最核心的意旨,則在於「守志清貧,不隨世俗流轉」:不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都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不隨波逐流。

最後,柳宗元以「時時省己,莫負家國之望」收束全文,既是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也是一種莊重的叮嚀。整篇文字融合理想與現實,既充滿關切又帶著深刻的人生省思。雖然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政治情勢對柳宗元影響甚深,但他依然相信通過勤學與堅守正道,年輕一輩終能開創更光明的未來。這種信念,不僅是家族倫理的核心,同時也是儒家傳統價值的精髓。

重點

一、孝道根本:真正的孝敬應當內化到行為與品行之中,而非流於形式。
二、修德勤學: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保持謹慎,方能為家族和社會做出貢獻。
三、堅守正道:不被物質或世俗名利所誘惑,才能擁有堅定不移的做人立場。
四、自我省思:時時反觀自心,了解己身責任,亦是成就高尚人格的重要途徑。

意見評論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文章雖短,可看出柳宗元看待人情世故的深度,若連親人都不能善待,又談何追求更高理想?

  • 承恩

    文章裡流露出一種嚴謹與慈愛並行的口吻,看似平實,卻能感覺字字都是苦心雕琢,怕孩子走錯路。

  • 旭東

    整體語調樸素,閱讀時卻能感到一股暖流彌漫全篇,像是古代版的“家訓”書信,兼具情感與條理。

  • 彭若彤華沛梅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裡,有時我們也渴望類似的指引,如同在網路上尋找人生建議,只不過古人只能用筆墨傳遞心意。(今昔對照1)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有些人說古代家族制度繁瑣,但在這篇文章裡,我看到的更多是愛與責任,並不只是“禮教約束”。

  • 士哲

    以往在他的山水文中,時常觸及孤寂心境;這裡卻展現溫暖與社會責任,如同柳宗元靈魂裡另一塊柔軟領域。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文章沒有刻意的華麗詞藻,但每一句都像在輕聲提醒侄兒“行有所依,為人有本”,一針見血卻不失溫柔。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若將它和杜甫對兒女的詩相比,杜詩常流露憂國與親情交織,而柳宗元此處更聚焦家庭倫理,扎實而真切。(比較詩作4)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仔細品味,可見柳宗元對待家人與對待社會有所分別:前者以情打動,後者時常冷峻批判社會弊端。

  • 劉雅婷

    許多人在現代依然重視家庭倫理,相比某些西方強調個人主義的觀念,柳宗元提供的是另一種維繫情感的傳統方式,值得我們反思與融入。

  • 孟婷

    字裡行間帶著勸誡語氣,卻不讓人感到壓迫,彷彿有人輕拍你肩膀,提醒你守住初心。

  • 周怡婷嘉惠彤

    作者或許知道侄兒尚年輕,故而特別溫和耐心,就像一盞指路燈,不求奪目光彩,但持續燃燒指引後人。

  • 柯曜任

    全篇字句不算華麗,卻蘊含了他對侄兒的殷切期望,將倫理道德與人生規矩娓娓道出。那種循循善誘的態度,像是父母對子女的不捨與勉勵,也反映出柳宗元對傳統孝道的尊崇。

  • 杰倫

    他並未以師長之姿頤指氣使,反而展現關懷與體諒,像個不吝分享人生經驗的可靠長者。

  • 柯語嫣

    柳宗元在〈誨侄孝文本〉裡,似乎是一位慈祥又嚴謹的長者,用剛柔並濟的方式教導後輩。

  • 胡正安

    讀來也讓人感慨:古人教育後輩時,強調的是內在品德與行為準則,而今人或許更多著重知識與技能。

  • 王大明

    若對比白居易有些寫給友人的信札,白居易也時常關懷周遭,但柳宗元的〈誨侄孝文本〉更具血脈相連的深度,顯得親密而厚重。(比較詩作2)

  • 方子柔

    在柳宗元的貶謫生涯裡,他見過許多險惡與不平,所以對侄兒的叮囑更加誠懇,希望後輩能少走彎路。

  • 汪青柔麗雅雯

    文章頗具啟發性,即使千年之後,依舊能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根本——無論外頭世界多繁囂,家人之間的互相照應是永恆的信念。

  • 胡志誠

    感覺就像家書,溫厚卻帶著莊嚴,啟示人心。

  • 佩玲

    和他描寫山水時的清冷寂寞不同,這篇文章幾乎沒有風花雪月,只有沉甸甸的人生道理。(比較詩作3)

  • 阮欣柔

    讓我想起當代父母也常以微信或LINE的方式叮囑孩子,用較現代的溝通工具表達那份關愛,跟古人以書信方式其實異曲同工。(今昔對照2)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如果我們能記住他在此篇裡所強調的孝與義,也許就能在繁雜的現實裡堅守最初善良的自己,這正是文章跨越時代的價值。

  • 王子洋

    裡頭提到“孝”不只是一種禮制,更是為人立身之本,指引人如何處理家族與社會關係。

  • 潘信諾

    柳宗元強調孝道的重要,並以身教示範,把對晚輩的期待化為具體的行動規範。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和他在〈江雪〉裡對孤獨天地的書寫相比,這篇更貼近日常人情,從個人情感出發,顯示柳宗元多面的文風。(比較詩作1)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