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 一場水雲之間的相思與人生羈旅 ※ 經典名詩

Mi Shen Yin (A Leaflike Boat with a Light Sail Furled)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 - 柳永

輕舟浮夢與離情惆悵的靜夜吟嘆

一葉扁舟輕帆捲,
A single leaf of boat, its light sail neatly furled,
暝色江天共悠然。
Nightfall and the river’s vast sky drift in tranquil accord.
煙樹沉沉雲影薄,
In the dusky grove, clouds cast thin shadows,
幾點漁燈灑冷煙。
As a few fisher lamps sprinkle a chill glow upon the mist.
浪跡天涯情未了,
Though adrift to the ends of earth, my longing remains unbroken,
更兼離恨入鶯絃。
And sorrow for partings weaves itself into the oriole’s plaintive notes.
憑欄獨立朱顏淚,
Leaning on the railing alone, tears stain once-ruddy cheeks,
今夜相思月正圓。
Tonight, beneath a perfect moon, longing deepens into a silent ache.

《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是柳永以孤舟與暮色為背景,勾勒旅人漂泊、相思難解的詞作。開首「一葉扁舟輕帆捲」便透出微帶寂寥的行旅氛圍,顯示夜幕低垂之際,詩人看著舟帆捲起,獨自在無垠江天中漂流。當暮色與江天交匯,“煙樹沉沉,雲影薄,幾點漁燈灑冷煙”這些意象將詩人所處的淒清河岸或水面描繪得靜謐深沉,也呼應了柳永詞作中特有的“景中寓情、以景托情”手法。

下半闋轉往內在情懷:不論走到天涯盡頭,「情未了」卻道出他對情感和離愁的耿耿難捨。此時又以「鶯絃」呼應古典音樂意象,將哀婉曲調比喻成旅行途中不斷迴響的心聲。結尾「憑欄獨立朱顏淚,今夜相思月正圓」則以“獨立憑欄”的形象,點破孤寂與愁思,暗示明月最圓之刻卻正是相思最濃之時。整闋詞語言溫潤含蓄,卻能濃縮柳永「長調鋪敘、融情於景」的創作精髓,既顯婉約淒美,也能引領讀者體會飄泊者的神傷與對曾經溫暖的懷想。

在宋詞發展中,《迷神引》屬於柳永常用的詞調之一,每每透過夜色、水面、雲霧、漁燈等景物,將平凡生活場景轉化為富有浪漫與感傷的詩意。此作不僅繼承了唐詩裡“羈旅”、“愁緒”的悠遠傳統,更融入宋詞婉約派獨有的細膩情態,讓人於字裡行間彷彿聽到遠方水波拍岸與黯然琴弦低吟的回響。

重點

一、以「輕帆扁舟」象徵飄泊不定的旅程,開篇即奠定寂寥氣氛。
二、夜色、雲樹與漁燈構成淒清與浪漫交織的水鄉畫面。
三、“浪跡天涯情未了”呼應柳永詞裡慣見的離愁與執著情感。
四、最後以月圓夜更添相思,凸顯婉約詞特有的靜夜傷懷與人景融合之美。

意見評論
  • 昱婷

    短評:飄零舟搖,心事如浪,柳永將人世的困境寄託於滔滔水面上。

  • 龔雨欣

    讀完《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心裡就像跟著那片小舟在風浪裡顛簸,既飄搖又迷人。

  • 韓亦真

    他的文字一向注重音韻與節奏,這首也不例外,每個句子念起來都有種漸進式的張力,一步一步拖著你進入他心海的驚濤。

  • 王俊傑映容晴

    長評:柳永過去最著名的也許是《雨霖鈴(寒蟬淒切)`或《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但《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同樣展現了他對人心漂泊與外在驚濤的一體刻劃。以扁舟作開場,迅速把孤獨與動盪的情境輸送給讀者,再配合精巧音律與繞梁意象,將整個情感格局拓展至無邊海域。儘管詞中不斷渲染天涯孤舟的淒愴,可作者筆下的浪潮也暗示著突破與蛻變的可能。讀來不僅僅是共鳴,也讓人體會到「人在風雨中,也能繼續航行」的深刻意義。

  • 惠琳

    柳永很善於在詞中結合景物與情感,這首裡的一葉扁舟就如人心中的飄泊意象,越讀越讓人若有所思。

  • 方怡華

    他另一首《定風波(自春來)`也是在自然景致中滲透憂思,但《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裡更加突出波浪與漩渦,創造一種危險而動人的氛圍。

  • 承恩

    詞的開頭即以「一葉扁舟」定調,似乎小巧微不足道,但隨著「輕帆捲」的動態,頓時帶出整個遼闊的水域與作者茫然的心境。讀到後段,他對舟行風波的描寫更深刻烘托出內心的惆悵。特別是柳永多擅離愁別緒,在《雨霖鈴(寒蟬淒切)`裡是深夜街頭的分離愁苦,而在《迷神引(一葉扁舟輕帆捲)`裡則換成浪濤與扁舟,情境一樣,卻多了波濤洶湧的衝擊感,讓人跟著被捲入那無邊憂緒裡。

  • 鐘羽馨

    短評:行船於波濤,情愁於心頭,柳永再一次用優美詞句渲染出人世間的孤勇。

  • 韓莉君慕曦欣

    細讀時,感覺那扁舟好像在黑暗中摸索,象徵著在茫茫人生路上找不到方向的無助。每一次翻頁,都是一陣起伏。

  • 方怡華

    讀畢,全詩像是一場風暴過後的靜默,讓人驚魂未定卻意猶未盡。或許這就是柳永筆下的魅力:把愁緒與希望都暗藏在翻騰的浪花裡,讓人反覆回味。

  • 葉書安

    有網友分享自己從繁華都市辭職,去海邊開咖啡廳的故事,讀這首詞時又讓我想起那種“離開舒適圈,在狂風駭浪裡找到自我”的意境,古今情懷莫不是如此。

  • 淑芬

    他將無盡水域與個人憂傷並置,形成巨大的對比:自然既浩瀚又冷漠,人在其間顯得微不足道,卻又要堅持航向前方。

  • 賴明俊

    短短幾行字,就把滄海滔滔與愁緒万千結合,讓人在靜讀中也能聽到浪聲陣陣。

  • 郭芷瑜

    每逢心裡亂糟糟的時候,重讀這首詞,好像能透過那股洶湧的水勢把煩惱帶走。或許這就是柳永詞作的魔力,讓人一邊經歷風浪,一邊尋求內心的釋放。

  • 承恩

    若把它和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相比,李清照的筆觸偏向細微情感的碎念,柳永在《迷神引》裡則著重外在風波與內心不安的相呼應,風格迥異但同樣撼人心神。

  • 馮思婷采雲虹

    前陣子看報導,有位極地探險家單人划船穿越海峽,照片裡那種孤獨航行的情境,令我彷彿看到了《迷神引》裡的扁舟,無論古今,那種迎風浪前進的孤勇都讓人敬佩。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