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第二冊)」※ 孩童記憶與河谷流轉:旅途再續的青春心境 ※ 經典名詩

The Prelude (Book 2)

The Prelude (Book 2) - William Wordsworth

序曲(第二冊) - 威廉・華茲華斯 (William Wordsworth)

童年河畔的追憶:在自然懷抱中發展的靈性萌芽

Thus far, O Friend! did I, not used to makeSo long a pause, from my best Theme depart,As doth a Pedlar sometimes, who turns asideTo gossip with a gossip by the way;
因此,朋友啊! 我竟如此久地離開了我最佳的主題;彷彿一位挑擔小販,走在路上,突然轉個彎,與路邊人閒聊片刻;
But now, resume I must, and once againIn Memory's notebook trace my wayward steps,As with a map, or chart, the better markWhere my life’s varied currents made their way.
但如今,我必須重新返歸,再度於記憶的筆記裡描繪我那偏執的足跡;猶如翻開地圖或航圖,好更清晰地標示我人生多變的溪流如何流動。

《序曲》(The Prelude)是威廉・華茲華斯自傳式長詩的核心文本,整體分為十四冊,闡述詩人從童年到青年的心靈演進。第二冊承接首冊的敘事脈絡,進一步深入探討華茲華斯對童年時期「自然體驗」與「內在感受」的回憶。

在本冊中,華茲華斯運用更細膩的片段描述,回憶河谷、村莊、人事、遊戲等童年生活場景,透過「如同小販轉彎閒聊的筆調」將思緒拉回曾經暫停的主題。他談到自己曾暫時離開對「最佳主題」(即自然、心靈成長)的書寫,如同走錯了岔路,但現在必須「依圖尋路」,重新描繪生命河流如何在童年與青春交會之時影響他的個人本質。

其中,華茲華斯不斷強調「記憶」對靈魂的意義。透過對細節回想,他把童年短暫經驗升華為塑造人格的根基。他也在詩裡示範浪漫主義傾向:自然景致並非僅僅存在於外部世界,而是與詩人主觀情感密切交織。當他在溪邊漫步或於村落奔走時,風景的變化呼應內心思維的起伏,構成了令人沈醉的「內外互動」畫面。

整體而言,《序曲(第二冊)》呈現出「孩童之所見所感如何孕育詩人日後世界觀」的過程。那份童年純粹、敏感所形成的感受力,在日後的創作與思考中持續發酵,讓華茲華斯體悟到:所謂「成長」並不只是一條筆直的路徑,而是像河流一樣蜿蜒、曲折,卻富有靈性啟示。

重點

• 延續第一冊,自傳筆調的敘事進一步深挖童年記憶與自然互動。
• 詩人以「暫停、回歸」手法,形容思緒像小販般偶爾轉彎閒聊,再重新回到正題。
• 童年細節描繪、河谷情景與遊戲經驗,突顯自然對靈魂的深度滋養。
• 強調記憶在浪漫主義中的重要性:透過回想,讓生命河流的意義浮現。
• 與第一冊相互呼應:自然未只存在「外部」,更是內心的一面鏡子,反映詩人心境與世界觀。

意見評論
  • 古文凱

    讀著讀著,好似跟著作者一起在林間漫步,嗅到松針與泥土的清香,立刻想遠離都市繁囂。

  • 沈庭威紫育華

    社群媒體裡常見“躺平”話題,詩裡也能感受到類似心境:想暫時丟開壓力,讓自然帶領我們回到初心。

  • 江妍欣

    柯勒律治的作品〈Kubla Khan〉充滿夢幻與奇觀,而華茲華斯在此則安靜地刻畫真實鄉間,一樣有浪漫卻更貼地人心。

  • 謝文樂

    讀到划船、漫步等細節就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純粹美好,也激發我們對“大自然生活”的嚮往。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童年野趣」一再浮現,讓人彷彿能看見他在湖邊奔跑的畫面,也讓我們反思童年記憶在日後自我裡扮演的角色。

  • 汪柏岳真詩瑤

    每句話都不急不躁,呼應作者在田園裡的心境,也形成閱讀時的一種放鬆節奏。

  • 簡柏翰筱玲羽

    和〈Tintern Abbey〉裡特定場景的沉思相比,這裡更著重在生活細節與內心流動,像一場繪本般的回顧。

  • 林詩涵夢竹君

    在第一卷的鋪陳後,這裡更進一步描述童年、少年的片段,仿佛碎片般拼湊起華茲華斯的整段成長路。

  • 佳儀

    詩裡淡淡的鄉愁與對未來的期待交織,恰如我們在當下疫情反覆的時代,對穩定與嶄新希望的並存渴望。

  • 熊佩儀宛筠晴

    寫景不只為了美感,也帶出作者對人生成長的省思:一條清澈河流,或能映照出人的心境轉折。

  • 吳美婷參加校園歌唱賽

    不同於許多短詩的即時衝擊,這部長詩循序漸進地攤開作者人生,如同一幅鮮活的畫卷:湖光山色裡承載了他最深的靈感與領悟。

  • 魏明慧

    如果拿來對照布雷克〈London〉的壓抑都市景象,那這篇就像一條明亮小溪,洗滌煩惱,同樣展現浪漫派不同面向。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有時想到如今年輕人喜愛Vlog紀錄生活,詩裡透過文字敘述自我成長,似乎也是另一種“自傳式紀錄”,只不過以詩為載體。

  • 美美

    和他在〈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喜悅跳動相比,這裡語氣更沈穩,好像作者已經開始凝視更廣闊的自我世界。

  • 韓亦真

    華茲華斯透過細緻描寫,將我們帶回那個湖區小鎮的純淨午後,也讓人省思: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是否遺失了這份恬靜?

  • 惠雯

    有人評論說,《The Prelude (Book 2)》裡的童年描述像一種精神回溯療法,可見他筆下的綠地、河川,真能為現代讀者帶來疏壓。

  • 韓雪兒柏景芬

    比較起第一卷的開場鋪陳,第二卷更顯敘事豐富,彷彿給讀者打開了作者童年回憶寶盒。

  • 傅珊彤黛淇琳

    作者在〈The Prelude (Book 2)〉繼續以輕快筆法唱頌湖邊日常,強化浪漫主義裡“自然為師”的核心理念。

  • 小明

    有人說,若想緩解焦慮,不妨像詩中描述般,給自己一次投入自然的機會,或可在綠意中找到內心安穩。

  •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

    和拜倫的某些詩作不同,拜倫著重熱情奔放,而華茲華斯在此穩穩地撫摸記憶,細細品嘗靈魂之靜,兩者各具魅力。

  • 黃文龍

    社會新聞裡常說年輕人“成長環境艱難”,但詩裡恬靜的鄉野場景似乎能帶來某種慰藉,或許我們也該設法保留類似童年體驗。

  • 冠廷

    在《The Prelude (Book 2)》中,華茲華斯依舊維持優雅筆觸,卻更深入回憶與心靈探索,整個氛圍更顯親密溫暖。

  • 宜蘭童玩節夏日子戲地

    結尾合上書,腦中還盤旋那種如散步般的敘事節奏,讓人確信:在平凡自然中,也能找到深沉的自我對話與幸福感。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