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诗]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 古道离愁与秋景苍茫的交融

A serene ancient road leading through misty fields with a lonely rider on horseback, se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n old Chinese city at dawn. The scene captures a melancholic atmosphere, blending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with natural elements like trees and soft morning light.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 柳永

秋风壮阔,旧梦难追,长安古道添惆怅

长安古道马迟迟,
On the ancient road to Chang'an, horses plod slowly along,
高柳乱蝉嘶。
Cicadas cry in scattered chorus among the tall willows.
夕阳鸟外,
Beyond the birds in the setting sun,
秋风原上,
An autumn wind blows across the plain,
目断四天垂。
My gaze extends to the four corners of a drooping sky.
归云一去无踪迹,
Returning clouds vanish without a trace,
何处是前期?
Where now is our promised reunion?
独自凭阑,
Alone, I lean on the railing,
悠悠谁信,
Who would believe the depth of this boundless longing?
俯仰旧山河。
I bow my head, recalling the homeland of former days.

柳永的这首《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秋日里长安古道的萧瑟风光,抒发了极其浓郁的离愁别绪。全词从“长安古道马迟迟”起笔,借“高柳乱蝉嘶”渲染出秋日特有的凉意与凄楚。接着,“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这一连串的景物描写,将视野不断推向远方,又营造出天高地阔、却令人愈发怅惘的氛围。

面对遥远的天地与孤寂的古道,作者将“归云一去无踪迹”与“何处是前期”相衔接,暗示曾有的约定与期盼已难以兑现;云随风飘散,人的约期却无处可寻。随后的“独自凭阑,悠悠谁信,俯仰旧山河”将这种失落情绪写到极致:凭栏远望,想寄托满腹心绪,却又不知向谁言说,只得在对往昔山河的回忆中,默默消解内心的孤独。

从艺术表现来看,全词在寥寥数句中层层铺陈:先是写景,渲染无边的萧条意境;再转入怀人、思归的主观情感,情景紧密相依。柳永善于在词作中揉合人物与境遇,将关山、古道、夕阳等意象糅成一曲凄凉的秋日长调。此词虽名为“少年游”,却并非歌咏青春的欢快之辞,而是借“少年”之名,反衬暮秋之时的迟暮情怀,形成意蕴上的对照与反差。

从内容层面看,“古道”与“长安”均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长安作为古都,象征了梦想与故乡,也牵系了无数人的怀旧之情。当马蹄声渐行渐远,身处异乡的客子眼见“夕阳鸟外”“秋风原上”,不禁生出“归云一去”的无奈与失落。柳永藉此写出羁旅者因仕途、故乡、情感而生的多重愁绪,把中国文人传统中“秋”与“离别”主题推向悲凉与壮阔并存的高度。

在语言手法上,诗人使用了极具层次感的景物转换,将“马迟迟”与“蝉嘶”勾勒出动态画面,再以“夕阳”“秋风”进一步渲染,在“目断四天垂”处将视线放到极远,烘托出整首词的主基调——“无尽离愁”。最后一句“俯仰旧山河”既收束了眼前的落寞,也暗示对往昔的深情怀缅。如果说开篇点染的是“古道秋怀”,那么结尾更引人联想到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故国山河以及个人理想的难以达成。

从创作风格而言,《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既沿袭了柳永铺叙、写情、写景层层相映的特色,也不同于他专写闺中离愁的作品,转而通过大空间、大背景的手法来展示惆怅,引发读者心境共鸣。它在婉约的格调中带着一丝宏阔与苍凉,使得词人笔下的“秋愁”更具历史与人生的纵深感。正是这份“宛若看尽千山万水”的气象,令该词在柳永作品中别具一格,成为传世名篇。

综合而言,本词不只是单纯的思乡离别之感——它也蕴含了对岁月流逝、仕途沉浮和人事变迁的无言慨叹,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体悟。无论身处何时何地,诵读此篇时,似乎都能于那悠远绵长的古道秋声中,感同身受到词人沉郁而真切的情怀。

要点

1. 以长安古道、蝉嘶、夕阳等意象渲染深秋之凄,凸显离愁惆怅。
2. 景物铺陈与思绪流转有机结合,让读者随作者目光共历悲欢。
3. 词中蕴含对旧山河的眷念与仕途未竟的无奈,兼具苍凉与婉约气质。

意见评论
    分享
    学习时间时真的飞逝!
    可用的语言
    推荐视频
    Recollections of LoveRecollections of Love

    [经典名诗] 爱的回忆 - 情感与回忆的核心概述

    经典名诗
    Recollections of Love

    《爱的回忆》是柯勒律治对爱与记忆交织的一次深情回望,映射出浪漫主义时代对内心情感的探索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中融入了对往昔景色与人物的缅怀,也包含对现实中真情的感悟,展现⋯ 阅读全文

    Sonnet: To the River OtterSonnet: To the River Otter

    [经典名诗] 致奥特河(十四行诗)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Sonnet: To the River Otter

    这首《致奥特河(十四行诗)》表达了柯勒律治对故乡小溪与童年岁月的深切怀念。诗人从第一行就直呼“故乡小溪”,展现他对家乡河流的亲近与敬爱。接着,他回顾了离别后所经历的幸福与哀⋯ 阅读全文

    The Pains of SleepThe Pains of Sleep

    [经典名诗] 睡眠之痛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The Pains of Sleep

    《睡眠之痛》是柯勒律治于1803年左右完成、后在1803年至1807年间发表的短篇自白式诗作,集中呈现了诗人在夜晚入眠时经历的精神折磨。诗人并未因躺上床榻便自然进入安宁,而是被噩梦纠⋯ 阅读全文

    Fears in SolitudeFears in Solitude

    [经典名诗] 寂静中的恐惧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Fears in Solitude

    《寂静中的恐惧》(Fears in Solitude)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于1798年左右创作的长篇抒情诗,当时正值英法交战阴云密布的年代。诗人远离尘嚣,独处乡野,却无法抑制对国家未来与人⋯ 阅读全文

    France: An OdeFrance: An Ode

    [经典名诗] 法兰西:颂歌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France: An Ode

    《法兰西:颂歌》(France: An Ode)是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为法国革命所写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最早发表于1798年。彼时,法国大革命爆发带来的自由平等理想曾在欧洲激起广⋯ 阅读全文

    Dejection: An OdeDejection: An Ode

    [经典名诗] 失意:一首颂歌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Dejection: An Ode

    《失意:一首颂歌》(Dejection: An Ode)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于1802年创作、1817年修订发表的浪漫主义长诗之一。全诗以诗人陷入深沉忧郁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现象(如风、月⋯ 阅读全文

    Frost at MidnightFrost at Midnight

    [经典名诗] 午夜寒霜 - 本诗概要

    经典名诗
    Frost at Midnight

    《午夜寒霜》是柯勒律治以夜晚室内外景观和内心思绪为题材的沉思抒情诗。诗人深夜独处,聆听猫头鹰的啼鸣,感受冰霜在无风之夜无声地“施行其秘密职能”。他在极度的静谧氛围中,触发了⋯ 阅读全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