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五)」※ 綻放與凋零的詩意簡介 ※ 經典名詩

Thirteen Poems from the Southern Garden (No. 5)

南园十三首(其五) - 李贺

花枝綻放,春韻依依

花枝草蔓眼中開,
Blossoms and vines before my eyes begin to bloom,
小白長紅越女腮。
Pale white and deep red, recalling the cheeks of Yue maidens.
可憐日暮嫣香落,
Alas, at twilight, their delicate fragrance fades,
嫁與春風不用媒。
Wed to the spring breeze, needing no matchmaker at all.

《南園十三首(其五)》是李賀以細膩筆觸描繪春花由盛轉衰的代表之作。首句「花枝草蔓眼中開」運用直接的視覺描寫,點出花草同時綻放的鮮明場景;「小白長紅越女腮」以「越女」姿容鮮豔為喻,凸顯花朵顏色對比鮮明、令人聯想起少女的臉頰。這種活潑鮮麗的春意,卻在後兩句中急轉而下,「可憐日暮嫣香落」一語暗示時序流轉,暮色降臨時花香隨之凋零;「嫁與春風不用媒」更進一步將花朵的凋落與春風融合為一道自然現象,彷彿花兒主動投身於春的懷抱,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撮合。

李賀素有「詩鬼」之稱,常用奇詭瑰麗的意象寫邊塞、人物與神話題材。然而在這首春日咏物詩裡,他捨棄沈鬱與宏闊的戰事或神怪場景,轉而以精巧筆調勾勒近在咫尺的春花。即使此詩相比之下意象較為明朗,仍能看出他對生命短暫的感喟:花的絢麗只是一時,終將如夕陽西下那般迅速消逝。一如李賀其他作品常隱含對人生與理想抱負的情懷;此詩也在鮮明的視覺轉變裡,傳遞了對榮枯交替的細微嘆息。

從詩歌結構上看,前兩句重「盛」,後兩句則轉向「衰」,形成鮮明對比,恰好呼應了人生境遇的轉折:盛極時總覺得美好恆常,然而稍縱即逝的花期與日暮相疊,就顯露出物換星移的無奈。這個轉折一方面展現李賀對時間流動的精準把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獨到的審美品味:把悲與美交織成一瞬的驚豔。置身在唐代文人群體的浪漫風範之中,李賀的創作更添一層沉靜深邃,蘊含著對世事短暫與美好稍縱即逝的體悟。

總的而言,《南園十三首(其五)》雖短小精悍,卻兼具藝術與情感深度。詩句既亮麗優雅,又藏著春日裡不免到來的凋零命運,讓人從中體會「盛開即凋謝」背後的人生隱喻,也讀到李賀對自然與人事之間相互呼應的細緻感知。

重點

1. 此詩以春花盛放到凋謝的過程,寓意生命的驟然繁華與迅速消散。
2. 詩句對仗鮮明、節奏明快,反映唐代咏物詩的靈活婉轉,也展現李賀流暢細膩的筆力。
3. 「嫁與春風」一語賦予花朵自主性,顯示出被動亦或是自然歸屬的辯證關係。
4. 誦讀此詩能讓人反思在絢麗之中暗藏的別離,珍惜當下同時也領悟「盛極易衰」的蘊涵。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