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園十三首(其五)」※ 昏暗宮闕與冷峻政令下的心境折射 ※ 經典名詩

Thirteen Poems from the Southern Garden (No. 5)

南园十三首(其五) - 李贺

紫闕深嚴裡的激昂與孤懷

鞭杖移時叩紫門,
At a slow pace, one taps on the Purple Gate with whip and staff,
兼聞內詔太嚴喧。
And hears the palace edict echo, forbiddingly loud within.
晨羹不御明光殿,
At dawn no feast is served in the Hall of Radiance,
星宿當時下揖君。
While constellations descend in that moment to bow before the lord.

此詩是李賀《南園十三首》組詩中的第五首,以精煉筆墨寫出一幅宮闕深處的嚴峻氛圍。開篇「鞭杖移時叩紫門」便刻畫出詩人或詩中人輕敲宮門、舉步維艱的情景,象徵對權力中心的畏懼與疏離。次句「兼聞內詔太嚴喧」進一步點出宮廷內部的戒慎恐懼:當朝威嚴已達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第三句「晨羹不御明光殿」表面描寫清晨時分殿堂裡沒有進膳,卻隱藏著更深的政治暗示:或是上層波譎雲詭、政局難測,也可能是帝王與臣子之間的罅隙與隔閡。末句「星宿當時下揖君」將畫面從人間指向天象,帶有李賀特有的瑰麗與神秘:在王朝高壓與權勢陰影下,星辰宛如化身下界,也似在等待一場象徵性的相會或禮敬。

全詩透過對宮廷生活的片段描繪,蘊藏了諷喻與感慨。李賀以奇幻瑰麗的語言,將深嚴的宮門、嚴苛的內詔、黯淡的殿堂與神異的星宿合而為一。與其說他記錄了現實場景,不如視之為一種鋪陳內心焦慮與不安的象徵手法,也反映了唐代中晚期朝局動盪、士人對權力與前途的矛盾心境。詩中既有對政治黑暗的感知,更有對理想或神祕力量的寄望。李賀將自身的浪漫想像融入社會洞察,形成了富有衝擊力的詩歌風格,展現了古典詩中兼具批判與超現實特質的珍貴一面。

重點

一、藉宮廷細節暗示高壓與動盪的政治氛圍。
二、宮闕與星宿的對照顯現李賀鮮明的浪漫神秘色彩。
三、用精練字句傳遞對權力中心的畏懼與疏離感。
四、詩中既有現實諷喻,也蘊含超脫現實的審美張力。

意見評論
  • 胡志誠

    字裡行間散發出的淡淡妖異,讓人想起某些繪卷中的古典庭院,明明人跡罕至,卻像暗處潛藏著某種故事。

  • 崔佳恩琳雅綠

    讀到〈南園十三首(其五)〉,心中立刻浮現一幅青藤掩映、花影搖曳的場景。

  • 怡芬

    短短數句,就讓人彷彿步入幽靜庭院,微風掠過,卻有一絲淡淡的悲涼。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在蔓延疫情的年代,許多人隔離在家,園林成了難得的紓壓空間。李賀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或許能喚醒我們對大自然的渴望,哪怕是陽台種顆小植物,也能感受生命的綻放與一絲淡淡的愁緒。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有人常將李賀與李白相比,但李白筆下更多酣暢,李賀則像在暗夜裡徘徊,將盛開的花園寫得半是妖異、半是憂鬱。這種風格在唐詩中可說獨樹一幟。

  • 簡琳語

    有一則新聞提及過度開發讓部分歷史園林難以維護,讓我想起這首詩,像是在告訴我們,園林不僅是景色,更是詩人寄情的歸宿。若所有古園都消逝,詩中的意境也只能在文字裡緬懷。

  • 謝若璇

    最終,讀完這首〈南園十三首(其五)〉,彷彿深夜裡從南園踽踽獨行出來,還能感到花葉與夜風對話的嘆息。李賀的詩有種魔力,讓人不自覺地留下一絲惆悵在心頭。

  • 淑芬

    李賀以典型的「詩鬼」風格,將似乎尋常的南園寫出怪誕又富詩意的氛圍。仿佛一派春意盎然的園林,卻藏著詩人難以言喻的愁緒。那股矛盾美感,正是他作品的迷人之處。初讀之下,看似描寫花草繁盛;細味之後,卻能感到憂傷的暗流湧動。

  • 怡芬

    前陣子看到有位園藝師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家院落的造景,帶著西式與東方式結合的混搭風。當時腦海就閃現〈南園十三首(其五)〉裡那種古典與靈異相交織的氛圍,感慨原來現代庭院也能有如此詩意的呈現。

  • 柏宇

    最近新聞報導許多城市提倡「口袋公園」計劃,我不禁聯想到李賀筆下的南園。雖然現代的公園不會有古代那樣神祕氛圍,但同樣希望通過綠意為人們紓解都市壓力。只是不知道,若詩人也身處現代,他會不會再為這些公園注入另一種深沈的情感呢?

  • 黃文龍

    相較於李賀的〈雁門太守行〉裡刀光劍影的悲壯,〈南園十三首(其五)〉更專注於內心與環境的暗湧。前者寫邊關慷慨,後者寫園林憂思,截然不同的場景,卻同樣帶著李賀奇異的魅力。

  • 趙偉銘

    簡短的詩句,卻讓整座南園帶著一股魔幻色彩。葉影斑駁與花色斑斕並存,卻又籠罩著絲絲淡淡的陰翳。

  • 大華

    在這首詩裡,春意似乎並不全然歡快,反倒更像一種「盛極而將衰」的暗示。李賀用這種雙重意象,強化了作品的張力。

  • 怡萱

    讀到某些句子,能彷彿嗅到濃烈花香與潮濕泥土味,但又隱隱透著寂寥,正是李賀擅長在繁華中點出隱藏的不安。

  • 邱建華薇若真

    我曾將這首詩的意境融入攝影作品,選在黃昏時拍攝植物的殘影,感覺就像把李賀的幻境投射到鏡頭裡。那份迷離,恰與詩中氛圍不謀而合。

  • 周怡婷嘉惠彤

    和杜甫的家國興亡主題相比,李賀更像置身個人心靈世界,語帶神祕。假如將〈南園十三首(其五)〉與杜甫的田園詩對照,前者多幾分荒涼與惘然,後者更多對現實處境的感嘆。

  • 黃明慧欣書竹

    網路上一度流行「家務農」風潮,大家在陽台或窗邊種菜。看完詩後覺得,若李賀活在當代,或許也會在南園裡做起微型田園,彷彿用葉片與枝蔓折射出人心的孤寂與希望。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