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龛禅师院 - 韦应物
![Swallow Cliff Hermitage](https://d2vbeab8c7k2ea.cloudfront.net/1738448120_24b223d62858fb6e0e09.poem_lfrodjjx_1200x1200.webp)
禪院幽光,心靜如初
此詩題為〈燕子龕禪師院〉,雖未見於主流唐詩選本之最著名篇目,仍大體可推想是韋應物遊歷或拜訪寺院時的感懷之作,將寺院的幽靜與大自然的淡雅景緻結合,呈現出禪意縹緲、心神淡泊的氛圍。
首先,「遠山餘雪向鐘閒」帶出深山寒意尚存,寺院鐘聲卻靜,營造出一種歷經寒冬後的靜謐。次句「竹徑微風散馥蘭」則細緻描繪竹林小徑中瀰漫的蘭香;蘭花常象徵高潔與雅緻,在寧靜禪林裡更顯出脫俗飄逸。
第三句「晚照疏鐘通古磬」,以晚陽餘暉和稀落的鐘響引出古寺多年傳承的清幽氣質,令人彷彿聽到從深處傳來的悠遠古磬之聲。結句「雲房坐久一爐寒」,將畫面集中在禪師院內。雲霧繚繞的房舍中,詩人靜坐良久,只憑著微微暖意的香爐相伴,既有孤高自持的意味,也象徵他以清淨之心與外界的寒涼共處,體現了唐代詩人崇尚的「身在塵世而心存靜境」之美。
從整首詩的意象佈局看,韋應物以清新自然的詞句,巧妙結合雲山、竹林、鐘聲、蘭香與禪坐,營造出深山古寺的素淡境界。雖然相關史料對此詩的真實背景未必明確,但從詩題「燕子龕禪師院」可推知當地應有一座以「燕子龕」著稱的寺院或禪房,供人修行與栖居。詩人親臨其境,眼中所見、耳中所聞與內心感受彼此呼應,實乃典型「緣境而發」的詩歌創作方式。
韋應物素有「淡泊平易」的詩風,一向擅長在不事雕琢的語言中蘊藏深刻意蘊。這首短詩亦延續了他對靜謐、天然之美的敏銳觀照。詩中沒有濃烈的情感起伏,而是透過「深」「靜」「寒」「疏」等字眼突顯出一種悠遠空寂的感受。此中微妙的平和之氣,既能讓人感受到禪理的清明,又可沉澱塵囂心緒,在詩情禪意的交融間,體會到真正的淡泊與靜謐。
整體而言,〈燕子龕禪師院〉雖不若韋應物名篇〈初發揚子江〉或〈寄全椒山中道士〉等為人熟知,卻同樣能展示他沉穩雋永的筆觸與雅致情懷。從詩句布置到意境安排,都能令讀者感受到唐代文人對山水、寺院及內修的深層嚮往,並讓人一窺詩人遠離世俗喧囂、寄情空林古寺的精神世界。
重點
本詩透過描繪寺院環境與禪意氛圍,啟示人在尘世之餘亦需片刻清寂,以期回歸純淨的內心。對於渴望沉澱身心的讀者而言,這首詩傳達的恬淡與安寧,正是都市繁忙中不可或缺的一帖心靈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