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清明」※ 詩意與情懷的簡短導讀 ※ 經典名詩

Chang'an at Qingming

长安清明 - 韦应物

煙雨微寒,寄懷古都

煙雨霏霏清明日,
A gentle drizzle veils the Qingming day,
長安街巷柳絲繁。
Chang’an’s lanes brim with fresh willow strands.
何處鶯啼繞古城,
Where do orioles sing around these ancient walls,
歸思依依客未還。
Yearning to return, yet the traveler lingers afar.

此詩以清明節為背景,描繪了長安城中細雨紛飛、柳絲纏綿的初春光景。清明時節既是踏青賞春的好時候,也肩負著慎終追遠的意涵。詩人先以「煙雨霏霏清明日」勾勒出微寒細雨籠罩整座古都的圖景:雨絲如煙般輕柔,將萬物氤氳在淺淺的水氣中。

第二句「長安街巷柳絲繁」著力刻畫柳樹抽芽、綠絲垂掛在街巷兩旁的情境。從古至今,柳枝常與送別、思念等情懷相連,於清明時分則更添幾分懷舊的情緒。這種淡雅卻渲染力十足的景象,正好襯托詩人內心對家園與舊日時光的聯想。

第三句「何處鶯啼繞古城」運用了動聽的黃鶯啼鳴作點綴,讓讀者彷彿看見細雨中悠然啼唱的春禽。鳥鳴與古城的沉靜形成鮮明對比,更暗示著歲月流逝與城市滄桑的交織。最後「歸思依依客未還」道出詩人身在長安,卻仍懷抱著思歸之情。清明讓人回憶故人故土,此時此刻的淡淡惆悵也呼應了節日的人文意涵。

整首詩意象簡潔卻層次分明:細雨、柳絲、鶯啼、古城等元素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既清新又帶著微愁的氛圍。詩人借清明之境觸發對人生、親情與故鄉的多重思緒,也在朦朧的雨色裡體現了唐代文人浪漫而深沉的情懷。以淡雅的筆法,寫出細雨中的清明節日景象,讓人感受到詩中含蓄溫柔的悵惘。

韋應物歷來擅長捕捉都市和自然之間的微妙呼應,不論是官宦繁華的長安,還是春風拂面的鄉郊,都能以平易近人的語言呈現深刻情致。在《長安清明》裡,我們能一窺他對春季時節的敏銳感知,也能感受到他淺敘中暗含的離愁與追憶。清明本就是情感豐富的節日,詩人在這時將視線轉向雨中長安,卻又流露思歸念想,於是場景、時令與心境合而為一,生出溫暖而動人的詩意。

如果從節令文化的角度來看,清明與古城的結合也象徵著歷史傳承與個人經歷的交匯:在祭祖與懷念過往之際,觀照自身當下的位置與前路。於是「歸思依依客未還」不只是一句想念家鄉的嘆息,更是一種對時光流轉與人生際遇的深層感悟。韋應物於靜謐雨絲裡收攝這份惆悵與盼望,令讀者在層層煙雨中一同體會春之淡淡傷懷與餘溫。

重點

此詩以清明細雨襯托對家園與故人的思念,既滲透出節日的莊重意味,也流露春日溫柔的韻致。讀者能從中感受唐代詩人對傳統禮俗的尊重,以及在大地新生與人事多變之間所生出的真摯情懷。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