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 陆游

激揚熱血:年少輕狂與家國憂懷交織的慷慨詩情
《書憤》是陸游的一首著名短詩,全詩僅四句,但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個人理想。首句「早歲那知世事艱」流露出作者年輕時對世事艱辛的不知與輕狂,隱含著年少無憂、未曾預料到人生艱難的心境。次句「中原北望氣如山」展現了詩人胸懷壯志,望向中原的情懷如巍峨山岳般堅定,寄托了對民族復興與國家統一的強烈期盼。第三句「樓船夜雪瓜洲渡」以壯闊的意象描繪出夜雪中樓船過渡瓜洲的戰場景象,反映出作者對國家動盪和軍事行動的關注;而末句「鐵馬秋風大散關」則以鐵馬和秋風的慘烈景象,刻畫了戰場上兵馬奔馳、關隘散亂的激烈情形,進一步揭示了國家內憂外患的殘酷現實。全詩言辭簡潔卻意味深長,不僅表現了陸游對年少輕狂的自省,也流露出對家國命運的憂慮與壯志,激勵後人應懷報國之心,勇於面對艱難險阻,珍惜光陰,奮力拼搏。
重點
一、反映出年少輕狂與對世事艱辛的日後深刻體悟;
二、展現了陸游堅定的家國情懷與恢宏志向;
三、以樓船、鐵馬等軍事意象描繪動蕩局勢;
四、表達對民族統一及歷史使命的渴望;
五、詩言簡意賅,激勵後人立志報國、勇敢面對現實。
意見評論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短評:他一筆一淚,讓我們看見一位大丈夫被世道束縛的惋惜,也看見詩人胸中難滅的星火。
- 家瑋
中篇:從動詞到比喻,陸游皆以激昂或強烈的字眼描述出理想破滅的複雜情緒。對現代讀者來說,一旦工作或事業抱負受阻,也可在詩裡找到對「大環境無力改變」的感同身受。畢竟無論古今,都會有潰不成軍的失落感。
- 承恩
看到他與杜甫的遭遇也相類,杜甫在《登樓》等詩裡同樣關懷家國世局,觀察入微而悲憤難消。兩人對時代的失望皆透過詩文宣洩,將個人憂思化成千古名篇。
- 吳美婷參加校園歌唱賽
仔細咀嚼,會發現他並非單純自嘆,而是瞄準當時南宋積弱的局勢,也隱含對腐朽朝廷的切齒痛恨,展現愛國詩人特有的憤慨。
- 葉書安
在閱讀一些社群文章時看到職場鬥爭,有人辛苦奮鬥卻始終不得志;正如陸游以「書憤」表露無法施展抱負的苦悶,一個是古代官場,一個是現代職場,本質卻同出一轍。
- 宥任
此詩以回首往昔的視角強調年少時滿腔熱血,卻被現實摧折。想到現在很多大學生初入社會時雄心勃勃,後來卻屢遭挫敗,心境跟陸游此番心酸倒有幾分相似。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中篇:整首《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其實是陸游仕途人生的濃縮。他曾經意氣風發,如今只能悲嘆歲月如刀。透過回顧自我,也表達對朝廷庸碌的失望與對北伐無望的悲切。字裡既有自責也有控訴,更有對現實環境的不甘,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份子的困境。縱使在現代,我們也常見懷才不遇者面對職場或社會困境,與陸游同感惆悵。
- 郭華倫
短評:年少輕狂一去不復返,陸游用沾滿血淚的筆,書寫對人生與世道的滿腔不滿。
- 慧君
長評:在《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陸游縷縷描繪自己從青年到壯年的思想蛻變與挫折經歷,將個人憤懣與南宋危局銜接起來,形成強烈的歷史悲劇感。與他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等詩不謀而合,都透露出時局混亂下報國無門的英雄淚。若放在現代社會,我們或許無須經歷同等級的動盪,但在大環境裡感受理想與現實拉扯時,多少能體會陸游那種“懷憂國之心、卻被現實狠狠打臉”的苦澀。正因此,他的詩詞才歷經千年,依舊能讓人心潮翻湧;那份年少輕狂撞上世事冷酷的遺憾,令人深刻感悟到“人生易老,心火難滅”的悲憤。
- 楊丞琳元發展唱演棒棒
他在字裡行間投射深沉抱恨,和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那種慷慨激昂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愛國情深卻報國無門,都化為悲慟的控訴。
- 龍山寺火鼎盛年傳統拜
若與他寫愛情悲歌的《釵頭鳳(紅酥手)`相比,兩者同樣哀慟,但對象不同:前者嘆愛情折磨,這裡面對家國坎坷、個人志業無處伸張,都令讀者感到悲壯心酸。
- 美玲
詩人以「早歲那知世事艱」開篇,輕巧一句卻帶出一生磨難,可見他對歷經滄桑的嘆惜;宛如李清照在《聲聲慢(尋尋覓覓)`裡的慨歎,皆因生逢亂世,抱負難伸。
- 蔣宜靜芳詩蘭
短評:簡短數詞,就染上濃濃的滄桑感,讓人瞬間走進陸游心靈的傷痕之中。
- 曾雅琪
讀《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時,感覺陸游的淚與血都灑在每個字裡,一絲不甘又無奈的痛楚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