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字典[AGENDA]: 行程與議題的規劃重點

agenda

agenda

noun (countable)
UK/əˈdʒen.də/US/əˈdʒen.də/

a list of items or topics to be discussed, done, or prioritized, often in a meeting or plan; can also refer to an underlying motive or personal intention behind actions

議程;待討論或處理的事項清單;亦可廣義指個人或組織隱含的目標、意圖或動機。

範例句子

  1. We received the meeting agenda via email, which outlines the topics we need to cover this afternoon.

    我們透過電子郵件收到了會議議程,上面列出了今天下午要討論的主題。

  2. Before planning any event, it’s crucial to create a clear agenda to ensure everything runs smoothly.

    在規劃任何活動之前,制定一份清晰的議程至關重要,可以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3. The manager requested an updated agenda to reflect the changes in the project timeline.

    經理要求將議程更新,以反映專案時間表的變動。

  4. One item on today’s agenda is deciding how to allocate the remaining budget.

    今天議程中的一項是如何分配剩餘預算的討論。

  1. She suspects there may be a hidden agenda behind the sudden policy shift.

    她懷疑這項政策的突然轉向背後,可能隱含某些不為人知的目的。

  2. Setting a detailed agenda helps prevent off-topic discussions and keeps participants focused on the goals at hand.

    制定詳細的議程有助於避免離題討論,並讓與會者專注於眼前的目標。

  3. As the meeting progressed,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ir real agenda was to push for further budget cuts in key public services, despite initial claims of wanting to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隨著會議進行,大家逐漸看出他們真正的意圖是想在聲稱提升整體效率的同時,進一步削減主要公共服務的預算。

  4. In order to address all pressing concerns effectively and maintain transparency, the committee decided to publish the full agenda online, inviting community members to provide feedback and suggest additional topics that deserve attention.

    為了有效處理所有緊迫問題並維持透明度,委員會決定在網上公布完整議程,並邀請社區成員提供意見,建議更多值得關注的議題。

同義詞典
同義詞
反義詞

使用方式

指一份列出待處理事務、會議議程或行動目標的清單,用於組織與安排工作進度。

「agenda」常用於強調即將或正在進行的會議、活動,或行程安排之內容提要。舉例來說,舉辦一場專案會議時,主持人會先制定「agenda」,將討論的重點議題、時間分配及參與成員的任務一一列出。此舉能有效控管每個階段的進度,也讓所有與會者清楚自身要扮演的角色與要達成的目標。若在個人規劃層面,則可利用「agenda」來安排每天的行程、待辦事項,包含優先次序和預計完成時間,藉此提升自我管理效率。

替代選項

若想替換或補充表達「行程與議題安排」,可依語境採用其他詞彙:1. 「schedule」:著重時間表或時段安排,如「Let’s finalize the meeting schedule.」2. 「itinerary」:多用於旅程或活動路線,涵蓋地點與時間的明細,如「The tour itinerary is quite packed.」3. 「plan」:較泛用,強調整體策劃與目標,像是「Our plan for the next quarter needs refining.」4. 「timeline」:專注時間軸與各階段目標的視覺化呈現,例如「We created a detailed timeline for the project.」可根據正式程度與應用場景不同,選擇最適切的字詞。若在例行會議上需要明確引導,則「agenda」往往最清晰;若談論旅程安排或整體規劃,使用「itinerary」或「plan」亦能精準表達。

寫作

在正式或學術寫作裡,若要闡述專案或會議流程,可在文章開頭先呈現「agenda」的條列架構,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文稿內容。例如:「Below is the agenda for the upcoming conference, outlining key speakers, discussion topics, and time allocations.」。接著在後續段落中進一步闡述每一項議程的背景、目的和期望成果。這種邏輯先行的寫作方式,能提升整體脈絡的連貫性,也讓讀者更清楚接下來將討論的要點。若想突出重點與結論,也可在完成正文分析後,以「agenda」中的幾大主題作結束回顧,或利用小標呼應每項議程的成果與後續行動。在此情境下,「agenda」不僅是一份事先的討論計畫,也是讓文章架構更分明的參考依據。

日常對話

在日常生活場景裡,「agenda」常被拿來表示「今天的行程」或「要做的事」。舉例而言,朋友相約出遊時,可能會說:「What’s on the agenda for today?」,詢問大家打算去哪裡、想做哪些活動;在公司內部,也能聽到同事喊:「Could you send me the agenda for tomorrow’s meeting?」,表示想事先了解討論重點、及早做功課。這些用法皆顯示「agenda」在日常中擔任管理與溝通的實用工具。尤其在社交活動或小組聚會時,事先擬好一份簡易「agenda」能避免彼此摸不著頭緒,也能兼顧所有成員的需求。即便只是一段短暫閒聊時間,也能透過「agenda」確定目標與流程,例如誰先分享近況、什麼時候開始準備餐點等等,讓整個活動更井然有序。

詞源

「agenda」源自拉丁語「agere」,原指「必須要做的事」。在古代,這詞多用於宗教禮儀或君主發布的事項清單,標示哪些祭典或程序必須進行;後來延伸至行政、法庭以及日常文書整理等領域。透過古法語與中世紀英語的演變,「agenda」在現代已相當普遍,用於會議專案、行程安排與個人規劃等多元場景。隨著商業社會興起,人們在辦公室與組織管理中日益重視效率與精準,「agenda」進一步成為標準詞彙,幫助會議或活動先行列示議題、規劃流程。時至今日,「agenda」除了指正式的會議議程外,也常被廣義使用,表示「一個人或團體私下想推動的特定目標或意圖」。因此,若有人說「He has his own agenda」,可能暗示對方背後另有盤算。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