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香積寺」※ 一幅靜謐古寺與山林鐘響的清幽畫面 ※ 經典名詩

Passing Xiangji Temple

过香积寺 - 王维

古寺雲峰之間的幽靜禪意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Unaware there was Xiangji Temple, I traveled for miles into the misty peaks.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Ancient trees line a path devoid of people; somewhere deep in the mountains, a bell tolls.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A spring’s murmur chokes by perilous rocks; sunlight chills the green pines.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At dusk, by a lone bend of a tranquil pool, serene meditation subdues all lurking dragons.

《過香積寺》是王維描寫偶然經過香積寺時,所見所感的一首山水禪意之作。詩中「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開篇就突出詩人對此地的突然而至,象徵著在山水行旅中意外發現的驚喜。古木叢生、少有人行,遠處隱約傳來寺院鐘聲,讓人感受到佛門叢林裡的深邃與神祕。

第三、四句「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則進一步營造了幽靜氛圍:林間人跡罕至,反而顯示這片古木山境的寂寥,半山裡的鐘聲遙遠而清脆。接下來「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以視聽並舉的方式,描繪山間危石之旁,山泉流淌之聲時斷時續;同時夕陽餘暉灑落在蒼鬱青松上,帶著涼意與莊嚴之感。

最後「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更顯現出禪意與深山生活的結合:在薄暮之際,靜臥的山潭彷彿隨著晚風起伏,修行者以安寧禪心『制毒龍』,表面是神話典故,實則暗示透過禪修可平息內在煩惱或世間惡念。這句尤為畫龍點睛,與前幾句對山寺場景的描述相呼應。

王維長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此詩中充分結合山水之美與禪門意境。整首詩以簡潔筆觸寫出旅途中的偶然際遇,卻蘊含深厚的靈性涵義。鐘聲、泉流、古松、空潭等要素交織而成的空山環境,不僅彰顯出盛唐時期文人對山林靜謐的喜愛,更具備佛理禪趣,引人思索如何在喧囂世界裡獲得內心寧靜。也正是透過這樣的詩境,我們得以一窺王維寄託於自然與佛道結合的精神面貌。

重點

體會王維在經過香積寺時對寂靜山林的深沉領悟;鐘聲、泉音與日色交織出清幽禪意,呈現出詩人對山水與佛理渾然一體的精神追求。

意見評論
  • 天若有情亦老此恨綿綿

    王維或許想借此詩表達他對世俗紅塵的感慨,以及對佛門清淨的慕向。整首詩雖簡潔,卻流露出深厚的人生思考。

  • 韓亦真

    隨著詩句推進,感覺自己逐步穿越松林、跨過溪橋,最後抵達寺門,看見幾位僧人或靜坐、或低聲誦經。

  • 柏宇

    最吸引我的是詩中那種「不期而遇」的驚喜感:似乎詩人原本並未計畫造訪香積寺,卻在不經意間發現此地之美。

  • 龔雨欣

    全詩氛圍透露出靜謐的禪意,彷彿只要踏入寺院一步,紅塵紛擾便能暫時遠離。

  • 鐘品妍

    如果有機會,也想來一趟“過香積寺”般的旅程:不刻意尋找,卻在不經意間發現洗滌心靈的場所,這大概就是王維給世人的一份禮物吧。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正如很多王維的作品,在《過香積寺》裡,最動人的地方就在於他把自然、佛意和人生寄託交融在一起。

  • 紀文豪

    王維經常把自然與佛意結合,《過香積寺》正是其中的典範之一,看似寫寺廟,其實也寫心靈的歸依。

  • 苗栗客家化區驗多元俗

    「不知香積寺」一句帶著一點迷離色彩,讓人想探究那隱藏於山林雲間的古剎。

  •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

    詩裡的景物雖不多,卻能讓人神遊其中:影影綽綽的山色、飄散的檀香,以及迴轉的石階,都像在引導人進入更深的意境。

  • 林詩涵夢竹君

    或許這也是王維的魅力所在:他不是硬生生教你學禪,而是讓你在詩句裡感受自然與佛境的合一,最後自然而然去想像、去共鳴。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想像詩人路過寺門時,微風吹拂樹影,陽光透過雲層灑落山腰,檀香與花香互融,稱得上人間一方淨土。

  • 魯憶馨綺心柔

    結束時,我總能感到一股餘韻:寺院不在遠方,而在我們心中。這才是《過香積寺》真正帶給我的啟示。

  • 宏傑

    我喜歡王維在詩中呈現那種清淨感:天地萬物自成節奏,寺院也與山林互相交融,不分彼此。

  • 江禾明

    毫不誇張地說,每讀一次《過香積寺》,都能讓我重新體會到內心的一抹寧靜。山林、清香、煙霧,都像詩人在無聲對我訴說:“讓一切歸於淡泊,回歸樸素。”

  • 賴明俊

    「過香積寺」不僅是路過,更像是一場心靈的自我探索;通過寺院的清幽,詩人似乎得以暫時放下世俗煩惱。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或許他在山路上偶遇此寺,心裡原本的牽掛漸漸放下,轉而沉浸於此地清淨自在的氛圍。

  •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

    或許正因為他內心的淡泊,才能在匆忙旅途中,把香積寺的靜謐美景刻畫得那麼深刻。

  • 蘇打綠是一個棒的樂團

    有人說王維一生中,禪意的體悟在中晚期更為深厚,《過香積寺》便顯示出他對寺院寧靜的深深嚮往。

  • 邱慶龍

    一向覺得王維的詩像拂面清風,令人在不知不覺中放鬆下來,這首詩亦然,帶著山林禪趣。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王維的人生中,佛教是重要的精神寄託,《過香積寺》也展現了他將佛理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的思維。

  • 昱婷

    讀畢之後,會珍惜那種“內心放鬆”的片刻。畢竟,紅塵瑣事縱然千萬,能有一地一詩如《過香積寺》般的清淨,也實屬難得。

  • 蔡明峰

    若要用一句話形容《過香積寺》,我會說:它是“偶遇的驚喜,遠離的俗塵,靜觀的豁然”。

  • 雅雯

    網上有人稱王維為“詩佛”,透過《過香積寺》,的確可以看見他將自然山水與禪理互相融合,造就獨特的詩境。

  • 建宏

    我讀這首詩時,眼前總會浮現一條蜿蜒山路,一路通往隱匿在霧色與青松裡的古寺,安寧而脫俗。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王維向來擅長將「詩畫」結合,《過香積寺》讀來便像欣賞一幅淡彩山水:筆觸不多,但意境悠長。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詩中不見大肆渲染風景的雄壯,卻在寧靜平淡之間藏著深沈禪機,好比我們的心,唯有安定時,才能感知更豐富的內在。

  • 魏佑琪葳翠蘭

    「香積」二字給人聖潔感,彷彿寺中飄出的一縷香火,與青煙相互纏繞,抚平人內心紛亂。

  • 芷柔

    過往對王維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山居秋暝或鹿柴,但這首詩更能看出他參禪以後的寧靜心境。

  • 淑芬

    細品之下,感覺詩裡並沒有浮華的詞藻,反而透出一種返璞歸真的淨土氣息,讓人心神寧靜。

  • 忠毅

    我覺得這首詩可以和王維的《終南別業》對照著看,兩者都展現他對山中生活、禪境的深切體悟,但《過香積寺》更偏向瞬間邂逅的驚喜。

  • 杰倫

    身處塵世喧囂時,時常想起《過香積寺》的空靈之境:簡簡單單幾句,卻足以開啟一段心靈旅行。

  • 惠琳

    我尤其喜歡那種“路徑轉折、霧氣迷蒙”的氛圍,仿佛世界只剩山林與古寺,遠離喧囂紅塵。

  • 鐘品妍

    再讀此詩時,腦海裡總能浮現清晨的寺廟,迴廊長長,一縷陽光斜射石臺,兩三聲鐘響在山間迴盪,宛如喚醒一顆匆忙疲憊的心。

  • 金門大砲鄉軍文化遺址

    讀來彷彿能聽到叢林裡的鐘聲和誦經聲,隱隱約約,在秋風中迴盪不絕。

  • 黃文龍

    正因詩裡沒有直接點出寺內情景,留給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也許從木門進去後是幽深庭院,也許有高僧在誦經,也或許僅有微風拂過落葉……而那份樸實卻令人銘記。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