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 - 王维

太乙連山、青雲深處的遼闊與幽邃
《終南山》是王維歌詠終南山壯麗與幽奧的代表之作。首句「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即透過「太乙」「天都」等字眼,交代終南山的雄偉高度與山脈綿延的廣闊。此處的“太乙”指終南山主峰,又有接近雲天之意,令讀者感受山巒巍峨,直指天空。
次句「白雲回望合,青霭入看無」則由遠觀轉向近遊,描繪山間雲霧的變幻。站在高處時回望,只見雲層相合;走入青霭深處,視線漸失,一切都籠罩在朦朧的煙霧中,強化了詩句的空靈意境。此段筆法展現王維一貫的山水禪意:景物在不同距離與角度下,呈現出若隱若現的迷離美感。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進一步寫終南山峰嶺起伏、天氣多變,甚至同一時刻在不同山谷便可能陰晴交錯,各有不同的景緻。這種“同時異景”既真實顯示大山地形複雜,也突出自然百態變化的無限可能。
最後「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將視線轉向詩人自身:走在山水絕美處,卻需要尋找住處,只能隔著一條溪水向樵夫問路。這一細節展現山林的人跡罕至,也隱含王維對山野生活的嚮往與對俗世羈絆的淡薄。
王維在創作中善於結合自然景象、個人心境與禪思,讓讀者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獨到風格。《終南山》不僅是實景紀遊,更寄寓詩人對天地的敬畏與對閑適生活的嚮往。詩人筆下的高山雲霧宛如水墨畫,令人既感壯麗,又在深幽的雲煙處體悟其中的寧靜禪意。
重點
在太乙峰雲霧與山巒陰晴多變中感受盛唐山水雄奇,通過尋宿問樵場景體驗王維對大自然的幽深敬畏與閑適追求。
意見評論
- 程俊偉美欣蓉
有時候讀著《終南山》,會想像王維一襲輕衣,悠然漫步在曲徑青蔥間,見白雲在峰頂匯聚、繚繞而上,如汐般退去又來。他或許停駐在某處岩石旁,遠眺天際,感悟到大自然的浩瀚與超脫,也在這份高遠縹緲中檢視自我的渺小。由此,山不只是山,也是詩人精神皈依的象徵,將凡塵喧囂暫置腦後,留下一段悠長且充滿靈性的對話。
- 美美
詩中「青霄有路終須到」的意境,讓我感受到詩人對高遠境界的憧憬,同時也點出終南山的神祕性與雄偉。整篇讀來,不僅能體會大自然的壯麗,更能感受到王維以山喻人生目標的深遠思考。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王維描繪的終南山,氣勢與靈氣交織,一讀就讓人心神嚮往。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白雲回望合」總能勾起我對山巔雲霧的浪漫想像,猶如世外桃源。
- 周立翔
王維一向善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終南山》裡,雲霧繚繞與天光交融,生動凸顯了他對山勢瑰麗的描摹,也顯示他內心的曠達與豁然。從這首詩能讀出山中蕭然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情懷。
- 紀文豪
王維筆下的終南山彷彿自帶靈氣,一種高潔不染俗塵的氛圍從字裡行間散發出來。
- 簡琳語
詩人刻畫了終南山的深邃與幽遠,同時流露對高處、隱逸生活的嚮往。讀著詩句,彷彿呼吸間都浸潤著山中的清涼與寧靜,讓人有股想放下凡塵雜務、一探究竟的衝動。
- 澎湖火海煙火璨浪漫人
我覺得詩人表達的不只是地理上的「終南山」,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彷彿在高山之巔,才能俯瞰人生百態。王維的語言雖不華麗,但在寥寥數句中將山勢、雲霧、心境交織出極其生動的畫面,也展現了他通透自然的人生觀。
- 吳巧柔真意心
最喜歡詩裡那種「在空寂之中,忽然看見天地遼闊」的感受,像是一種豁達的頓悟。
- 薛依宸子惠洋
讀《終南山》時,腦中似能見到層巒疊翠的山色,讓我立刻有一股想親身探訪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