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 W.B. Yeats
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見自己的死亡 - W.B. 葉慈
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 W.B. Yeats
一位愛爾蘭飛行員預見自己的死亡 - W.B. 葉慈
《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是愛爾蘭著名詩人 W.B. Yeats 於1918年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的靈感來自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Yeats 的朋友 Lady Gregory 的兒子——Robert Gregory。他是一名愛爾蘭飛行員,在戰爭中服役並最終犧牲。詩中的內容深刻地反映了飛行員內心的矛盾、對生死的冷靜思考,以及對個人身份和責任的反思。
詩的開頭以一句直白而沉重的話語揭開序幕:「I know that I shall meet my fate / Somewhere among the clouds above」(我知道我將在雲端某處迎接我的命運)。這裡的「命運」顯然指的是死亡,而「雲端」則象徵著空戰的場景。飛行員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可能隨時會結束,但他並未表現出恐懼或悲傷,而是以一種平靜甚至冷漠的態度面對。
接下來兩句:「Those that I fight I do not hate, / Those that I guard I do not love」(我所對抗的人我並不憎恨,我所保護的人我也並不愛),揭示了飛行員對於戰爭本質的疏離感。他既不認同敵人,也不熱愛自己所守護的群體,這種情感上的空白使他的參戰顯得更加荒謬。
第二段進一步闡述了飛行員的身份認同:「My country is Kiltartan Cross, / My countrymen Kiltartan’s poor」(我的祖國是基爾塔坦十字路口,我的同胞是基爾塔坦的窮人)。這裡提到的「Kiltartan」是一個位於愛爾蘭的小村莊,代表了飛行員真正的歸屬感。然而,他隨即指出:「No likely end could bring them loss / Or leave them happier than before」(無論結果如何,都不會讓他們失去什麼,也不會讓他們比以前更幸福)。這表明,他的生死對於故鄉的人們來說毫無影響,從而凸顯了個體在宏大的歷史洪流中的渺小。
第三段討論了促使飛行員參戰的原因:「Nor law, nor duty bade me fight, / Nor public men, nor cheering crowds」(不是法律,也不是責任讓我奮鬥;不是公眾人物,也不是歡呼的人群)。這些外部因素都未能成為他行動的動機。相反,他坦言:「A lonely impulse of delight / Drove to this tumult in the clouds」(一種孤獨的快樂衝動,驅使我進入雲端的混亂)。這句話揭示了飛行員選擇參戰的真正原因:那是一種純粹的個人感受,而非社會或道德壓力所致。
最後一段總結了飛行員對生命的看法:「I balanced all, brought all to mind, / The years to come seemed waste of breath, / A waste of breath the years behind」(我衡量了一切,回顧了一切;未來的歲月似乎只是徒勞的呼吸,過去的歲月亦然)。他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都沒有實質意義,只有當下的這一刻才是真正重要的。「In balance with this life, this death」(在這生命與死亡之間取得平衡)則強調了飛行員對生死的豁達態度。他接受了自己的宿命,並將其視為人生的一部分。
《An Irish Airman Foresees His Death》 不僅是一首描繪戰爭的詩,更是對人類存在狀態的深刻探索。它提醒我們,在宏大的歷史敘事中,每個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充滿矛盾與複雜性。透過飛行員的視角,我們得以重新審視戰爭、國家、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
這首詩深刻地反映了個人在戰爭中的無意義犧牲,以及對於命運和自由意志的思考。葉慈透過飛行員的內心獨白,揭示了戰爭背後的荒謬性及人性的掙扎,提醒讀者反思戰爭的真正代價以及個體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