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首描寫詩人在黃鶴樓送別摯友孟浩然的感人詩作,展現深厚的友情與離愁。 ※ 經典名詩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style image featuring the Yellow Crane Tower near a river, with a small boat sailing away in the distance. The scene is set during springtime, showcasing blossoming trees along the riverbank and a serene atmosphere with soft mist surrounding the tower.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

離別黃鶴樓:李白深情送友之作

故人西辭黃鶴樓
An old friend bids farewell at Yellow Crane Tower in the west
煙花三月下揚州
In the misty blossoms of March, he descends to Yangzhou
孤帆遠影碧空盡
The lone sail fades into the distant blue sky
唯見長江天際流
Only the Yangtze River flows to the horizon

詩名與背景

這首詩的名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此詩創作於公元730年(唐玄宗開元十八年)三月,當時李白在武昌的黃鶴樓送別好友孟浩然前往廣陵(今江蘇揚州)。這是一首送別詩,錶達瞭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以及離別時的惆悵。

逐句解析

故人西辭黃鶴樓

「故人」指的是孟浩然,他是李白的好友。「西辭」意指嚮西方告別,因為黃鶴樓位於長江南岸的武昌,而孟浩然將要東行至廣陵。「黃鶴樓」則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樓,位於今天的湖北武漢市,是文人墨客聚集吟詩作畫的地方。這一句點明瞭送別的地點和人物,並營造齣一種淡淡的離愁氛圍。

煙花三月下揚州

「煙花」形容春天繁花似錦、柳絮飛揚的美麗景色。「三月」則是農曆三月,正值春季最美好的時節。「下揚州」錶示孟浩然即將乘船沿長江而下,前往揚州。這一句描繪瞭孟浩然旅程的美好季節與目的地,進一步烘托齣送別的情景,同時也暗示著友人即將迎來一段愉快的旅途。

孤帆遠影碧空盡

「孤帆」指的是一艘單獨的小船,象徵著孟浩然的行程。「遠影」則描繪齣小船漸行漸遠的身影。「碧空盡」錶示小船最終消失在藍天的盡頭。這一句通過視覺上的變化,生動地展現瞭友人遠去的過程,使讀者感受到空間的遼闊與時間的流逝,也加深瞭離別的寂寥感。

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見」意為隻能看見,強調瞭視野中唯一的景象。「長江」代錶著大自然的壯麗與永恆,它從天邊奔流而來,又嚮天邊流去。「天際流」則突齣瞭江水與天際相接的遼闊畫麵。這一句以宏大的自然景觀作為結尾,既錶達瞭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寄託瞭一種豁達的心境——儘管友人已遠去,但天地之間仍有不變的長江流動,生命亦如此延續。

藝術特色與情感錶達
  • 情景交融: 李白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結閤在一起,如「煙花三月」的明媚春光與「孤帆遠影」的孤寂形成鮮明對比,增強瞭詩歌的感染力。
  • 視角轉換: 從近處的黃鶴樓到遠處的長江天際,詩中的視角由具體的人物活動延伸至無垠的自然景觀,層次分明且富有動態美。
  • 語言簡練: 全詩僅28字,卻包含瞭豐富的內容和深邃的情感,充分展現瞭唐詩凝練優美的特點。
總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不僅是一首送別詩,更是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捲。詩人以精煉的文字勾勒齣一幅春日送別圖,既有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又有對自然美景的讚歎與感悟。這種融情於景、情景交織的手法,使得這首詩成為中國古典文學中膾炙人口的佳作,韆百年來一直被後人傳頌。

重點

這首詩透過黃鶴樓的壯麗景色與詩人對友人的不捨之情,表達了人生聚散無常的感慨,並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的情感交流;詩中以自然景象襯托內心情感,文字優美且意境深遠,讓人體會到友情的珍貴以及告別時的惆悵。

意見評論
  • 周杰倫創作魅力無限讚

    全詩只有四句,却寫出了浩瀚春江與人在其中的渺小,散發無限思緒。

  • 王子洋

    讀完李白的詩,我似乎看見友人乘船漸行漸遠,寂寞卻又壯闊。

  • 陳力偉

    一邊是友人離去的遺憾,一邊是對未來的期盼,兩種情感在詩裡微妙交融。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在「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句子裡,彷彿能感受離別的悠遠與不捨。

  • 蔡依林唱跳魅力四射棒

    每次重讀「煙花三月下揚州」就想像出一片春色燦爛,真令人神往。

  • 賴明俊

    當看到「唯見長江天際流」,心中竟升起一種空闊的美,想到離愁也如長江不斷流去。

  • 邱慶龍

    古韻悠悠,幾行詩便能帶出千年之前的離愁別緒,李白果然不愧是詩仙。

  • 王大明

    詩中留白很妙,我腦海中出現江面和樓台的廣闊畫面,感到很沉浸。

  • 台北故宮物珍藏史文物

    感覺離情中帶著對未來的祝福,真是耐人尋味。

  • 台中國劇代建藝術髓驚

    詩中包含春天的繁華與離別的憂傷,對我來說是一種浪漫與現實交織的藝術感受。

  • 熊佩儀宛筠晴

    多年前就背誦過,但現在重讀依然有新感受:從離情中看見人生宏大的流動。

  • 何煥仁

    這首送別詩蘊含著詩人對友人深厚的情誼與無限祝福,每讀一次都倍感溫暖。

  • 曾柏均青蘭秋

    人海茫茫,送別多如常事,但李白的文字卻能讓我們真切體悟到離愁的美感。

  • 廖可欣

    整首詩沒有多餘的詞句,卻把送別的淡淡愁緒和天地的遼闊寫得深刻入心。

  • 柯語嫣

    這首詩詮釋了送別的真摯情誼,也顯示出李白寬闊的想像視野,我深深著迷。

  • 佩玲

    其實「唯見長江天際流」亦是一種人生寫照,世事如流水,只盼友人平安順遂。

  • 方子柔

    第一次讀到「黃鶴樓送孟浩然」,就被那種依依不捨的離別情懷所打動,感覺很有詩意。

  • 鄭嘉英

    透過“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李白的想像讓我彷彿置身煙雨朦朧的春日江南。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故人西辭黃鶴樓」充滿對友人的深情祝福,讓我想到那些難捨又美好的告別時刻。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這首古詩短小精悍,却蘊含著對友情與旅途的深刻思考,讀後久久不能忘懷。

  • 北投溫泉泡湯除疲癒心

    我很喜歡這種豪放又帶點落寞的氣質,像是李白送友人時那份隱忍的眷戀。

  • 梁宥涵銘姿蓮

    想像詩人在黃鶴樓目送舟帆遠去的神情,既感傷又意味深長,讓人動容不已。

  • 林國華

    李白常以壯闊場景表達細膩情感,這首詩正是經典代表,一讀就著迷。

  • 美玲

    「故人西辭黃鶴樓」幾乎成為典範的離別意象,每次讀到都彷彿能聽到千年前的話別聲。

  • 胡正安

    儘管年代久遠,詩句的情感卻鮮活至今,足見李白文采之高超。

  • 段依婷宥心芳

    這首詩僅四句卻蘊含深厚友情,令人反覆吟誦仍覺餘韻悠長。

  • 段小麗

    雖然描述了友人遠行的畫面,但卻讓人感到詩人胸懷寬廣,如長江般無盡奔流。

  • 賴昀真璐香菱

    這詩裡的天地之大與人心的繾綣交織,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國詩詞的無窮魅力。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古人詩作能保留至今,就在於能觸動人心;這首送別詩正是最好的例子。

  • 許文婷彤桂芝

    李白以「煙花三月」勾勒盛景,又以「碧空盡」營造胸懷開闊,將人的思緒延伸到無盡遠方。

  • 黃明慧欣書竹

    這首詩讓我感受到古時友誼的珍貴,仍能投射到現代的人際情感。

  • 邱建華薇若真

    想起昔日分別的場景,正像“孤帆遠影碧空盡”,那種目送背影漸遠的感覺,很是動人。

  • 曾柏均青蘭秋

    彷彿能看見李白與孟浩然相互道別的神情,那種摯友分離的場景真叫人感慨。

  • 方怡華

    短短幾句道盡春日景致與惜別情緒,猶如畫面般栩栩如生。

  • 呂依彤

    我喜歡李白那種帶著些許不捨,卻仍豪情滿懷的氣質,特別在這首詩裡展露無遺。

  • 苗栗客家化區驗多元俗

    我特別喜歡詩中淡淡的離愁,卻又藏著豪邁灑脫,是李白的風格代表。

  • 謝君柔詩蘭香

    在「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句子裡,彷彿能感受離別的悠遠與不捨。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