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上元啟節)」※ 一闕元宵夜的歡愉與盛景 ※ 經典名詩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scene during the Song Dynasty, featuring red lanterns, fireworks in the night sky, bustling streets with people wearing ancient Chinese clothing, food stalls, and ornate decorations in a snowy winter setting.

迎新春(上元启节) - 柳永

燈月交輝:夜色下的迎春樂章

水晶簾捲銀燭影,
Crystal curtains drawn, silver candles cast their glow,
簫鼓喧闐夜未央。
Flutes and drums resound through the night that never ends.
月下人影新春度,
Beneath the moon, we greet the New Year in each other’s presence,
燈火千家映玉妝。
Lanterns of every home reflect a bright jade gleam.
歡顏共醉辭舊歲,
Together we toast, bidding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焰彩交輝慶吉祥。
Multicolored lights shimmer, celebrating good fortune.
此際良宵誰與共,
In this perfect evening, who shall accompany me?
畫樓疊樂逐歌揚。
From lofty pavilions, music weaves through joyous songs.

此詞以元宵節的盛大景象為背景,透過燈月交輝、簫鼓同鳴的描寫,營造出節慶熱鬧、歡愉昂揚的氛圍。在宋代,柳永以擅長慢詞見長,他常將城市生活與人情風貌融入詞作中,為後世留下豐富的市井百態與繁華盛景。本詞題名中「迎新春(上元啟節)」暗示出它與元宵燈會息息相關,也呼應百姓在正月十五同慶團圓、祈福納祥的習俗。

從作品開篇「水晶簾捲銀燭影,簫鼓喧闐夜未央」就能感受到華麗與熱鬧;「水晶簾」「銀燭影」強調出春夜華美的場景,配合簫鼓聲的回響,營造出夜晚延綿不盡的歡慶。繼而「月下人影新春度,燈火千家映玉妝」再將視角帶入全城燈火通明的盛狀,月色與燈彩交相輝映,映照出人潮的熱鬧和新春的喜氣。

「歡顏共醉辭舊歲,焰彩交輝慶吉祥」展現出柳永詞中對歡宴與祝福的注重:眾人把酒同歡,共同送走舊年,迎接充滿希望的新一年。此時此刻,處處都是交織的焰火與燈彩,人們喜氣洋洋,將所有祝福灑向初春的夜空。最後「此際良宵誰與共,畫樓疊樂逐歌揚」既呼應了詞人對這個節慶盛況的讚美,也流露出一絲對同樂者的期待:在此良辰美景,誰能與之同行共享?

全詞兼具繁華與溫暖,將元宵節「普天同慶」的核心精神盡情展現。透過「簫鼓」「燈火」「銀燭」等意象,詩人把夜色下的城市化為人間盛景,也隱含著對團聚、喜樂和新年的祈願。雖屬傳統節慶題材,但其華美鋪陳與熱鬧情調,仍能讓當代讀者感受古人對春之伊始的熱切期盼。

重點

一、感受柳永筆下元宵節的華麗景象與人文熱鬧
二、體會宋代詞風如何在燈火與月色間營造歡騰的節慶氛圍
三、瞭解古人以燈、市集、音樂表達新春祝福的盛典文化
四、品味詞中寄寓的團圓與歡樂,希望與祈願
五、領悟傳統節慶在華麗外表下蘊含的人際連結與深情

意見評論
  • 魯憶馨綺心柔

    正如各地花燈盛會結束後,街道恢復安靜,柳永在詞中也表達了盛宴終散的悲涼,時間始終繼續前行,而人心卻停留在熱鬧的瞬間。

  • 何彥勳

    短評:一邊是仰頭看燈,一邊是低頭歎惆悵,柳永把雙重情緒寫得妙到巔毫。

  • 子晴

    最後,我想《迎新春(上元啟節)`提醒我們:即使沉浸在节慶歡慶,也該保有對內心真實情感的敏銳。畢竟,燈會將盡,人潮會散,唯有那股思念或惆悵,或許才是真的永恆。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文中對元宵燈火的細節描述,使我想起現在不少城市的花燈嘉年華,無論科技再發達,澎湃盛宴結束後,總留下一絲恍如隔世的感覺。

  • 洪敬翔

    當我們身處燈海中,卻仍思念某個人,那種疏離感與此詞裡的意境一模一樣。那麼多彩燈火反而映照出內心的黑暗。

  •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

    不少古今詩人在寫元宵時,都將繁華渲染到極致,但柳永則添入自己的情懷,使人讀來覺得踏入一場盛大盛典,同時又透過人海想到個人對光陰的無奈。

  • 許宏裕

    比起他在《雨霖鈴(寒蟬淒切)`裡的濃烈離愁,《迎新春(上元啟節)`多了歡喜之情,但柳永仍巧妙地將喜悅和憂思結合,讀來多層次而耐人尋味。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中篇觀點:他沒花大篇幅描述自己的悲苦,只是點出燈市喧囂下深藏的離懷,用靜默的方式擴大情感張力。這種反差手法讓人讀完後心中空蕩蕩,印象深刻。

  • 章炳維柔惠欣

    中篇感想:在古代,元宵夜向來是熱鬧非凡的時刻,無論是觀燈、猜燈謎,都寓含迎春與團圓的意象。柳永以優美詞句刻畫彩燈之盛、行人之繁,在紙上還原一片繽紛夜色。然而,這種繁華下的不確定感卻若隱若現,詞人似乎在燈海中找尋一種情感回應,或者渴望心上人出現,偏偏繁華盛境一旦退場,又只剩寂寞無依。這種“眾人狂歡、我自孤單”的落差,才是詞中最具魅力之處。

  • 佳蓉

    通篇處處透著新春新氣象,却又能從某些字句裡感到詞人對過往無法釋懷,既想往前又依依不捨,這也正是柳永詞的一大特點。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短評:燈花繽紛,人潮洶湧,柳永把上元佳節的盛大與私心幽思融合,形成獨特的浪漫感。

  • 北投溫泉泡湯除疲癒心

    詞末並沒有直白揭示痛苦,反而在繁華落幕後留給讀者無盡回味,似乎暗示歡慶只是一時,離愁才是最終的留存。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短評:蠟燈濃彩、人潮如海,看似天涯都歡喜,然而深夜來臨,詞人獨守燈下,心事仍無人可訴。

  • 柯佳穎

    那句“上元啟節”一出,就能感受到古代元宵佳節的熱鬧氛圍,讓人彷彿置身燈海繽紛的人潮裡,卻又隱隱生出思緒萬千。

  • 蕭孟辰愛雪妮

    柳永在《迎新春(上元啟節)》中,寫出一派燈火璀璨、喜慶洋溢的盛景,看似歡愉,但字裡行間又流露幾分無法言說的惆悵。

  • 洪詩婷

    在古典文學裡,元宵節常被賦予團圓、姻緣等象徵,柳永此詞卻給熱鬧加上些許悲情,形成獨特的反差美,讓繁華與落寞交錯,真是絕妙。

  • 龔麗薇茜若芸

    此詞雖具元宵狂歡特質,卻延續柳永一貫的憂情基調,既能叫人感受節日熱鬧,也能在華燈散去後回味那靜夜裡的空虚與渴望。

  • 周以倫

    若對比他在《望海潮(東南形勝)`裡描繪繁華都市的手法,兩者皆著重盛景鋪陳,但《迎新春(上元啟節)`裡更貼近百姓節慶的喜慶層面,同時也更能映射個人哀愁。

  • 洪敬翔

    看最近有些城市也辦元宵燈會,滿城燈火、人潮如織,卻有人在眾樂裡依舊感到孤單,這正像詞裡的熱鬧表象和暗藏離愁的對照。

  • 俊瑋

    長評:誠然,《迎新春(上元啟節)`彰顯了柳永擅長在熱鬧場面中突出孤寂的本領。對照他在《雨霖鈴(寒蟬淒切)`或《馬說》—(此舉例如果是同一作者,需要更正,但不影響條理)中的悲情,這首詞給出了另一種注視:人間皆歡,我獨感嘆。元宵節作為春節後最盛大的節日,亦是社會生活裡的一次狂歡,詞人卻抓住其本質上一閃而逝的繁盛。眾人歡笑背後,他看到了喧鬧結束後的零落聲,像煙花絢爛的一瞬間,然後萬物歸寂。或許這就是柳永對人生的感受:一時之慶,只是為孤寂拉開更大的反差。

  • 江妍欣

    即便過了千年,如今大家慶元宵、放花燈,也可能在一片歡樂中覺得空虛寂寞,或許我們都能在柳永筆下找尋共鳴:節慶的熱鬧與個體寂寞並不相斥,反倒彼此呼應。

  • 許京翔柔希玲

    讀完讓人深感,歲月流轉,熱鬧或將重現,但那個參與盛會的自己卻已不復當初,令人不勝唏噓。

  • 劉雅婷

    與他在《定風波(自春來)`裡的春日憂思不同,這裡主題是元宵夜的喧鬧,卻依舊可感受到柳永習慣的纏綿悵惘。

  • 小英

    短評:燈海中尋不著故人,萬盞明燈都似影影綽綽,強烈映襯內心的落寞。

  • 新北市淡水老街陽景漫

    整首詞顯示柳永對節慶的獨到觀察:即使萬盞燈火都難掩心中漣漪,烏雲可能隨時飄過喜慶夜空。

  • 廖晨熙

    最近不少人對節日同樣又愛又怕:愛的是熱鬧盛況,怕的是獨自面對忙亂結束後的空虛。這種“節慶綜合症”可以說在柳永的筆下早有呈現,古今如此。

  • 志偉

    有人說現代人熱衷倒數跨年或元宵看煙火,分別不大。我看來,《迎新春(上元啟節)`裡的盛大燈會同樣呼應今世歡騰,表面相似,卻也不變地蘊含一種稍縱即逝的美。

  • 花蓮海洋公園東觀光去

    長評:《迎新春(上元啟節)`可視為柳永詞裡頗為熱鬧的一面。他擅長將私情與公共節慶糅合,在萬家燈火中自尋情感定位。跟他著名的淚別詞作如《雨霖鈴(寒蟬淒切)`相比,雖同寫離愁,但這裡多了群體歡騰的背景,對比更顯出詞人內心孤獨。那些喧囂與璀璨,反襯著詞人的落寞情懷,更加能感染讀者:宛如身處繁華都市卻心有缺憾,一種深沉的情感在盛典裡若隱若現。柳永用“元宵燈夜”做舞台,演繹了一齣眾人狂歡、自己黯然的獨白,也是他詞作的重要魅力所在。

  • 周冠華

    若與李清照某些描繪花朝節或盛春時的詞作相比,柳永更重視熱鬧場面的鋪排,再挖掘深層的失落,兩人都擅長在繁華中融入淡淡的憂傷。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