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十四行詩第十首(死亡,莫自傲)」※ 直面死亡的信念挑戰,彰顯永生希望 ※ 經典名詩

A dramatic, surreal depiction of a shadowy figure representing Death standing defeated in a glowing, heavenly light. The background features an ancient, dimly lit room with a clock slowly fading away, symbolizing the illusion of time and mortality.

Holy Sonnet 10 (Death be not proud) - John Donne

神聖十四行詩第十首(死亡,莫自傲) - 約翰・唐恩

超越恐懼,迎向永恆的靈魂醒覺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死亡,莫自傲,即使有人稱你
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
強大且可畏,然你其實並非如此;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因為那些你自以為已擊倒的人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並未真正死去,可憐的死亡,你也無法殺我。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s be,
休息與睡眠,只是你的模樣投影,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人們從中得到安適;那麼你必將給予更多恩惠,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而最優秀的人往往最先與你同去,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使他們骨骸安息,靈魂得以超脫。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你只是命運、偶然、君王與絕望之人的奴僕,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與毒藥、戰爭和疾病為伍,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而罌粟或符咒也能使人酣睡,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甚至比你的一擊還來得安穩;你又有何可自滿?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短暫一眠過後,我們將永恆甦醒,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Death, thou shalt die.
死亡將不復存在;死亡啊,你也將走向滅亡。

這首《神聖十四行詩第十首》常以「死亡,莫自傲」為題,是約翰・唐恩在形上詩領域的經典作品。透過與死亡的對話,詩人展現出對死亡不應狂妄的反叛態度:死亡無法真正掌控生命,也並非想像中那般強大,因為信仰與靈魂的永恆性遠超越它。

首句「Death be not proud」在當時即富有挑戰與安慰的雙重意涵。面對世人普遍對死亡的恐懼,唐恩用機智與篤定揭示,死亡其實是「休息與睡眠」的延伸;若睡眠能讓人獲得放鬆與快慰,那麼死亡也不必被視為終極恐怖。更進一步地,他說明「死亡只不過是命運、偶然、君王與絕望之人的奴僕」,顯示死亡並沒有自主力量,而是屈從於外在條件。

在結尾,詩人以「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揭示了基督教核心信仰—短暫的肉體消亡之後,靈魂將進入永生的甦醒。這一句也標誌了形上詩的精髓:以宗教信念或理性推論,對世俗看似絕對的事物進行逆向思考,並賦予詩歌一種形上層次的啟迪。對唐恩而言,死亡只是一道通往永恆的短暫過程,真正可畏的並非死亡,而是對死亡的誤解和恐懼。

在文字上,唐恩透過吶喊、質問與斷言的口吻,營造出鏗鏘有力的節奏,強化了整首詩的辯證氣質。它不僅是一本對死亡議題的思考,更是對生命價值的禮讚。即便經過數世紀洗鍊,這首詩至今仍然能給予讀者堅定的慰藉和反思:面對不可避免的死亡,我們是否應該用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它,而非被恐懼與悲傷所吞沒?唐恩用他獨到的神學觀與形上詩技法,為我們提供一把洞穿生死議題的智慧之匙。

重點

• 死亡並非終點:唐恩以宗教信仰強調靈魂的永恆性。
• 形上詩手法:理性與情感交織,巧妙運用對死亡的質疑與辯證。
• 死亡只是僕役:服從命運、機遇、權勢,也被睡眠與罌粟等所取代。
• 『短暫的睡眠』象徵過渡:死亡不過是通往更深層蘇醒的門扉。
• 最終結論:恐懼與悲觀源於誤解,正視死亡能帶來心靈的釋放與安心。

意見評論
  •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

    中篇:開頭直呼「Death be not proud」帶來的震撼,象徵對「死神不過如此」的強烈挑戰;隨後以推論說明死神無能之處,最後揭曉「死將死去」。這種論理結構極具說服力,宛如唐恩在法庭上慷慨陳詞,一步步壓制死神的所謂權威。對今人來說,我們同樣在尋找超越死恐的途徑,何不如借此詩振奮心靈?

  • 家慧

    相比起他在〈跳蚤(The Flea)〉裡藉昆蟲辯護愛情的戲謔奇思,這首面對死亡卻嚴肅莊重得多,皆是形上詩的奇異論證,只是談論領域迥然不同。

  • 芷柔

    中篇:它擁有形上詩典型的論證性質:先刺破死神光環,再逐條敘述死神如何依賴他物才能殺人,暗示死神根本虛弱,最後再用宗教不朽概念將死神徹底擊潰。結構嚴謹卻不失詩意,讓讀者既感到說理清晰又沉浸美感。

  • 阿國林

    和莎士比亞某些詩裡寫生死悲嘆相比,唐恩此詩在氣勢上更直接對死神宣戰,口吻絕不低頭,兩種風格都有其震撼力,但Donne更顯形上詩的理性辯證與宗教信念。

  • 龔麗薇茜若芸

    有人在疫情最深時引用此詩片段來鼓舞身邊人,象徵「死亡終將失去其威脅力」,突顯對生命盼望的堅強信念,也讓古典詩歌再次成為今世人心的支柱。

  • 江妍欣

    若將此詩與其他Donne形上詩如〈跳蚤(The Flea)〉裡的奇譬相比,兩者都有“用平凡事物或邏輯推翻既定觀念”的特色,但內容領域大相逕庭:前者談愛慾,這裡談死亡,可見唐恩善於把險題與神學結合,突出他的巧思。

  • 春眠不覺曉處聞啼鳥聲

    短評:死神或許高傲,但面對真正的永生與信仰,它終究淪為笑柄,一如唐恩鏗鏘結語。

  • 子豪

    短評:一句“Death be not proud”,就像刀鋒般切入我們對死亡的畏懼,讓人瞬間對死神的尊嚴產生動搖。

  • 洪志偉

    有人也提到近代醫療進步讓不少原視為不治之症的病患能延長生命,讓我們對死亡多了些底氣,也如Donne在詩裡高聲宣告:你其實不夠強大,終有一日我們能把你踩在腳下。

  • 龍山寺火鼎盛年傳統拜

    短評:看似向死神嗆聲,實則是唐恩用詩意論理來反轉恐懼,令人欽佩他的膽識與機智。

  • 承恩

    長篇:唐恩在〈Holy Sonnet 10(Death be not proud)〉裡,以極具挑戰性的手法把死神從高位拉下,不靠華麗詞藻,而用邏輯式推理與宗教信念緊密連結。從“死不過是另一種睡眠”到“死終將死去”,整篇充滿翻轉人心對死亡的恐懼。可見形上詩精神:將世俗看似不可撼動的概念瓦解於簡明推論中。對我們當代而言,面對災禍或生離死別時,也可藉此詩思考:死亡是否真的那麼可怕?也許我們能透過信仰、科學或心理力量看淡生死,甚至把“死神”當成不必驕傲的對手。正是這種超越傳統認知的果決,使此詩歷經世紀更迭仍然閃耀思想之光,也讓讀者每回重讀都感覺得到震撼與解脫感。

  • 魏佑琪葳翠蘭

    短評:一曲嘲笑死神的雄辯詩篇,朗讀起來猶如聆聽勝利號角。

  • 胡宇威演技氣到粉絲愛

    中篇:從語言結構可察覺,他先瓦解死神的尊崇地位,接著將其與睡眠、麻醉相比,暗示死神也不過是另類“放鬆”,接著結尾一句“死也要死”完成翻轉。如此層層佈局論述,相當富戲劇張力。對現代讀者而言,當我們思索人類壽命極限或AI時代是否能擊敗死亡,也能觀唐恩這種超脫觀點。

  • 葉書安

    詩裡處處顯示基督教信仰背景:死神在神的永生面前一無是處。這也映射現代科學或醫療發展下,人對死亡的挑戰,雖不能徹底取消死,但我們同樣嘗試延長壽命或改善臨終品質。

  • 莊嘉雯

    短評:小心拆解死神威嚴,最後讓死神反被死亡淹沒,整個過程充滿理性與神性的交織。

  • 志龍

    有人說,在癌症或疾病面前,仍常覺得人類微不足道,但若秉持此詩精神,也能讓病患更坦然面對終局:死不過是失敗的暴君,終將被永生或愛所征服。

  • 徐建豪立志新

    唐恩在〈聖子十四行詩第10首:死啊,莫自負〉裡,運用了大膽又深刻的論點,將「死」從高高在上拉回到脆弱無能的地步。

  • 賴昀真璐香菱

    很多時候我們被死亡陰影嚇阻,卻少想到“死神其實脆弱”,就如這詩寫到它還依賴毒藥、戰爭或命運之手才能施展力量,意味死神並非本質強大,而是外在所供奉。這種觀點或能給予我們對災難突發事件更多的坦然度。

  • 芷柔

    部分現代宗教或靈修群體亦常引用此詩段落,借此激勵信眾看輕死亡,專注永生或更深層的意義。證明古典詩作的張力可以延續到任何時空背景。

  • 佳儀

    短評:唐恩以十數行就動搖了人類對死亡深植的畏懼,讀完仿佛一場心靈救贖。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詩意的核心在於唐恩力證「死亡並非終結,也無強大可言」,有種將宗教信仰與個人哲思巧妙結合的魅力。讀來便深受啟發:死神不過是過度誇張的假象。

  • 阿國

    中篇:如果將此詩與他在〈禁止哀悼的告別(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相比,後者強調愛情跨越分離的力量,這裡則是強調靈魂或信仰跨越死亡的力量。兩篇皆將人類恐懼或悲傷調換成神聖且積極的觀點,展示Donne獨到的形上詩風格。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