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難節,一六一三,向西騎行」※ 受難日的自省與西行:在懺悔與盼望間的靈魂對話 ※ 經典名詩
《受難節,一六一三,向西騎行》展現了約翰・唐恩深刻的內在靈性掙扎。當日為基督教紀念耶穌受難的神聖時刻,但詩人卻在現實中「向西」騎馬前行,與象徵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東方產生對比⋯ 閲讀全文
《受難節,一六一三,向西騎行》展現了約翰・唐恩深刻的內在靈性掙扎。當日為基督教紀念耶穌受難的神聖時刻,但詩人卻在現實中「向西」騎馬前行,與象徵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東方產生對比⋯ 閲讀全文
《狂喜》是約翰・唐恩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詩之一,透過「狂喜」(Ecstasy)一詞,詩人點出靈魂交融時的一種超驗狀態:在情感與思維的交匯之中,個體能短暫脫離肉體、進入更高層次的共鳴⋯ 閲讀全文
〈離別辭:淚別〉是約翰・唐恩對離情別緒的深層描摹。詩中常見的形上詩特徵,將抽象的感情透過具體意象如「圓球」「淚水成世界」等加以鋪陳,既展現作者對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拿捏,也表⋯ 閲讀全文
《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揭示了約翰・唐恩在面對人性脆弱時,急切地向上帝呼求援助的心聲。詩人一開始便質問:「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難道會讓祂的造物朽壞嗎?」這種看似大膽的疑問,實⋯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十七首》中,約翰・唐恩探討了失去親愛之人的悲痛,以及於此傷痛中轉向上帝的心路歷程。起首便提到他所愛之人已向自然“付清最後債務”,象徵生命之終點的不可逆與必⋯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七首》中,約翰・唐恩以末日景象開啟詩篇:他想像天使們在大地四隅吹響號角,召喚數不清的亡者復活。這種強烈的末世畫面不僅展現了詩人對聖經中最後審判的想像,也⋯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五首》中,約翰・唐恩將自身比作「由元素與天使靈氣所構成的微觀世界」,意指人在神造的宏觀宇宙裡,也蘊含著相似的神聖與秩序。然而,這座「小世界」卻因「黑暗的⋯ 閲讀全文
《向上帝的讚歌:我病中之禱》是約翰・唐恩在面對病痛與死亡時寫下的詩篇。全詩以近乎朝聖般的心境,將病床比作航海地圖或地理探險,暗示人類生命終將航向一個更高的靈性世界。透過地⋯ 閲讀全文
《輓歌第十九首(就寢)》—常被簡稱為〈To His Mistress Going to Bed〉—是約翰・唐恩最富挑逗且大膽的詩作之一。它描寫了一位情人對其伴侶的肉體與靈魂的強烈渴望,同時也試圖透過性⋯ 閲讀全文
《歌(去捉一顆流星)》展現了約翰・唐恩特有的戲謔與懷疑精神,將「抓住流星」「聽見美人魚歌唱」等不可能的挑戰,與「尋覓既美麗又忠貞的女子」相並列,象徵詩人對完美關係或理想對⋯ 閲讀全文
《晨光頌》(通常譯為〈太陽升起〉或〈旭日〉)是約翰・唐恩最著名的情詩之一。詩人透過直白且親暱的語氣,藉譴責太陽「打擾」愛人共度的甜蜜時光,傳達出「私密的愛情勝過整個世界」⋯ 閲讀全文
《晨安》是約翰・唐恩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情詩之一,詩人將甦醒後的清晨心境比喻為靈魂的覺醒,也借此暗示愛情在人成熟後所帶來的嶄新世界。在第一節,唐恩回顧與情人相遇前的茫然時光,⋯ 閲讀全文
《神聖十四行詩第十四首(擊碎我心)》是約翰・唐恩形上詩中最具張力與衝擊力的作品之一。詩人以強烈的呼喊向三位一體的上帝請求施加更嚴厲的「攻擊」,期待自身能被徹底粉碎、焚燒後⋯ 閲讀全文
這首《神聖十四行詩第十首》常以「死亡,莫自傲」為題,是約翰・唐恩在形上詩領域的經典作品。透過與死亡的對話,詩人展現出對死亡不應狂妄的反叛態度:死亡無法真正掌控生命,也並非⋯ 閲讀全文
《跳蚤》是約翰・唐恩最具名氣的形上詩之一。詩中,唐恩以跳蚤作為整首詩的核心意象,並藉此隱喻愛情、慾望與純潔等看似對立的概念。這只微小的跳蚤同時吸了男女雙方的血,讓詩人狡黠⋯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