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诗」※ 一首表達詩人初次閱讀查普曼翻譯的荷馬史诗時所感受到的無限驚嘆與啟發。 ※ 經典名詩

A person standing on a hilltop at dawn, holding an ancient book in their hands, gazing across a vast ocean with waves crashing against distant shores. The sky is painted in hues of orange and purple, symbolizing discovery and enlightenment.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 John Keats

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诗 - 約翰·濟慈

探索文學新境地的震撼與驚奇

Much have I travell'd in the realms of gold,
我曾遊歷過許多黃金的國度,
And many goodly states and kingdoms seen;
見過許多美好的邦國與王國;
Round many western islands have I been
我曾到過許多西方的島嶼
Which bards in fealty to Apollo hold.
那些對阿波羅效忠的吟遊詩人所守護的地方。
Oft of one wide expanse had I been told
常有人告訴我那一片廣闊的天地
That deep-brow'd Homer ruled as his demesne;
深眉的荷馬統治著他的領地;
Yet did I never breathe its pure serene
然而我從未呼吸到它純淨的寧靜
Till I heard Chapman speak out loud and bold:
直到我聽到了查普曼大聲而勇敢地述說:
Then felt I like some watcher of the skies
於是我感覺自己像個天空的觀測者
When a new planet swims into his ken;
當一顆新行星游入他的視野;
Or like stout Cortez when with eagle eyes
又像堅毅的柯爾特斯用鷹一般的眼睛
He star'd at the Pacific—and all his men
他凝視著太平洋——而他所有的部下
Look'd at each other with a wild surmise—
彼此對望帶著狂野的猜測——
Silent, upon a peak in Darien.
靜默,在達里恩的一座山峰上。
  • 這首詩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的作品《初讀查普曼譯荷馬》(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詩中表達了他在首次接觸查普曼翻譯的荷馬作品時,感受到的震撼與啟發。
  • 「達里恩」指的是巴拿馬的達里恩地區,這裡是柯爾特斯第一次看到太平洋的地方。
  • 詩中的意象和比喻非常生動,尤其是最後幾行描述發現新世界的驚奇感,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詩作背景與概述

《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詩有感》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於1816年創作的十四行詩。這首詩記錄了濟慈首次接觸到伊麗莎白時代劇作家喬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翻譯的荷馬史詩時,內心所受到的巨大震撼與啟發。

濟慈在年輕時雖然對古希臘文學有所涉獵,但他一直未能真正體會荷馬作品的精髓。直到他偶然讀到查普曼的翻譯版本,才深刻感受到荷馬史詩的壯麗與深邃。這種發現新世界的激動心情成為本詩的核心主題。

逐段解析

第一段:廣泛的文學探索

  • 「Much have I travell'd in the realms of gold」開篇以隱喻手法將文學世界比作黃金國度,展現詩人豐富的閱讀經歷。
  • 「And many goodly states and kingdoms seen」描述詩人曾遊歷過眾多優美的文學國度。
  • 「Round many western islands have I been / Which bards in fealty to Apollo hold」這裡的"western islands"暗指希臘群島,而阿波羅則是詩歌與藝術之神,暗示這些地方是詩歌的聖地。

第二段:對荷馬作品的新發現

  • 「Oft of one wide expanse had I been told / That deep-brow'd Homer ruled as his demesne」表明詩人早聽聞荷馬統治著廣闊的文學疆域。
  • 「Yet did I never breathe its pure serene / Till I heard Chapman speak out loud and bold」強調查普曼的翻譯讓詩人終於真正領略到荷馬作品的純粹與寧靜之美。

第三段:驚喜的比喻

  • 「Then felt I like some watcher of the skies / When a new planet swims into his ken」用天文學家發現新行星來比喻詩人發現新文學天地的震撼。
  • 「Or like stout Cortez when with eagle eyes / He star'd at the Pacific—and all his men / Look'd at each other with a wild surmise— / Silent, upon a peak in Darien」以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沃亞(實際上應為巴爾沃亞而非科爾特斯)首次發現太平洋的場景,來形容詩人內心的驚奇與敬畏。
藝術特色與象徵意義

文學探索的象徵:詩中的"realms of gold"不僅代表珍貴的文學財富,也暗示知識的寶藏。西方群島和阿波羅的聯繫,則凸顯古典文學的神聖性。

發現的震撼:通過天文發現和地理探險兩個比喻,詩人巧妙地傳達了知識突破帶來的震撼感。這種感受超越了單純的閱讀體驗,而是一種靈魂的覺醒。

歷史與個人經驗的交融:詩中結合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探險精神與個人的文學探索,創造出獨特的情感共鳴。

文化影響與現代意義

這首詩不僅記錄了濟慈個人的文學啟蒙,更反映了浪漫主義時期對古典文化的重新發現。在現代,它提醒我們文學探索的重要性,以及優秀翻譯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關鍵作用。

詩中的"太平洋發現"場景雖然存在歷史錯誤(應該是巴爾沃亞而非科爾特斯),但這種誤差並不影響詩作的藝術價值,反而展示了浪漫主義詩人重視情感表達勝於歷史準確性的特質。

結語

《初讀查普曼譯荷馬史詩有感》是一首關於文學發現的頌歌,它捕捉了知識突破的瞬間美感,並以生動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將這種體驗永恆地保存下來。這首詩至今仍激勵著無數讀者去探索文學的無限可能。

重點

這首詩以生動的意象和強烈的情感,描述了詩人在接觸查普曼翻譯的荷馬作品後心靈上的巨大衝擊,並展現出文學如何能帶領人們進入全新的世界、開拓視野;它提醒我們珍視每一次與偉大藝術相遇的瞬間,因為這些時刻有能力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意見評論
  • 張國豪美雪莉

    濟慈在詩裡談到自己的驚喜,卻也隱含對譯者的讚歎,讓我深刻意識到每一部經典背後,都有翻譯者的無名奉獻。

  • 曾柏均青蘭秋

    那種興奮與我第一次出國旅行、看見異國風情時的感受很相似:一邊感到陌生,一邊又覺得這世界比想像中更豐富精彩。

  • 桃園機場航站往世界地

    和雪萊的《Ozymandias》描述遺跡帶來的荒涼感相比,濟慈在此詩中則是充滿了「初次看見」的驚喜,就像兩種截然不同的探險旅途。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讀到「Then felt I like some watcher of the skies」總讓我想起現代人第一次看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影像,那種震撼與欽佩幾乎如出一轍。

  • 周以倫

    除了讚頌荷馬,也同時頌揚查普曼這位譯者,說明了文學世界裡,譯者經常是被忽略的英雄。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外媒報導有些偏遠地區透過翻譯的兒童讀物,讓孩子感受世界之大,也像詩裡以譯本為船,讓知識航向更遼闊海域。

  • 方文琳演戲歌唱很精彩

    最近科學家在深海探勘中發現新物種,讓我想起這首詩的情境:當人類撞見未知之美時,那種心情就和濟慈寫下的激昂無異。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一覺醒來就想翻開詩集複習這首作,就像每天都能重新出發,渴望新的風景和靈感。

  • 汪柏岳真詩瑤

    我特別喜歡他形容自己彷彿太空觀測者或剛踏上新世界的探險家,精準寫出那一瞬間的震撼感,一讀就熱血沸騰。

  • 林育芬

    一想到自己在年少時翻閱經典譯本的情景,就能理解濟慈那股激昂和感恩之情,因為一本書的好譯者確實能讓人看見更廣大的天地。

  • 忠毅

    與濟慈另一首《Ode to a Nightingale》那般夢幻沉醉不同,這裡更偏向興奮的覺醒,一種在現實中找到宏大想像的熱情。

  • 謝若璇

    與《Ode on a Grecian Urn》靜觀不朽的美不同,這裡是熱血沸騰的發現瞬間,濟慈像個探索者,揭開古希臘的宏偉面紗。

  • 佳蓉

    若對比《Endymion》裡浪漫綿長的夢境場景,這首詩顯得更即時,更貼近讀者那種「驚艷剎那」的興奮。

  • 黃明慧欣書竹

    無論經典是否遙遠,只要願意翻開並真誠接觸,就能感受詩裡那股熱情火花。像一條銀河,照亮了人們深藏的渴望。

  • 怡如

    若你曾在某一個瞬間因書籍而震顫,便會理解詩人此刻的心情——無可言說的欣喜,卻要奮力用文字刻畫出來。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許多書評人提及史詩與古代翻譯的重要性,這首詩正好凸顯譯者能帶領我們接觸更寬廣的文化疆域。

  • 鐘品妍

    初次讀到,就像展開一場豐富的冒險,跟著濟慈步入古希臘史詩的世界。

  • 王大明

    近來許多線上課程都鼓勵人們讀經典,我覺得這正好呼應詩裡強調的“發現感”,每個人都能重新擁有那種初心般的悸動。

  • 大明王

    濟慈沒有華麗的語句,却在最短的篇幅裡釋放狂喜,讓人仿佛跟在他身後一起驚呼:啊,原來古希臘如此博大精深。

  • 傅珊彤黛淇琳

    若回頭審視濟慈的創作年齡,就更能體會這首詩的青春力道:那種炙熱的靈感足以點燃所有的日常平凡。

  • 曾芷瑜

    那種發現新事物的歡欣,與現代人第一次觀看3D或VR世界的震撼感其實很相似,讓我們從平淡進入更高維度。

  • 歐維嘉淑麗晴

    短短詩句卻有種「登上高峰、俯瞰遼闊海洋」的視野,不需多言就能感受到詩人豁然開朗的悸動。

  • 古文凱

    合上詩集,腦海裡仍迴盪著發現新世界的激情。我想這正是濟慈偉大的地方:能以極短篇幅喚起讀者對未知的永恆好奇。

  • 黃文龍

    新聞報導近年越來越多人學習古典語言,像希臘文或拉丁文,正如詩中所展現的熱忱,或許現代人也想突破語言藩籬,直接感受原典的魅力。

  • 江妍欣

    「Silent upon a peak in Darien」這段比喻真的很棒,將文學發現的驚艷比作探險者初見新大陸,像是心臟都快跳出胸口。

  • 阿國林

    每次讀「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時,都能感受到濟慈對經典文本的狂喜,彷彿發現一片新大陸。

  • 志龍

    新聞常提到跨文化交流的必要,詩裡將譯者譬喻成開拓新世界的存在,讓我們懂得在全球化年代,翻譯不只是技術,更是一扇打開未知的大門。

  • 洪嘉傑靈雪儀

    字裡行間充滿驚異,好像找到通往寶藏的祕徑,也讓讀者想親自翻開《荷馬史詩》細讀。

  • 李雅雯思敏安

    每次閱讀都仿佛陪著他站在達里安峰上,看著無盡的海洋與地平線,心中的詩意也跟著無限延展。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某些句子讀起來有種昂揚的激動,彷彿濟慈筆下的探索不僅是文學,更是心靈與想像力的擴張。

  • 熊佩儀宛筠晴

    整首詩結構簡潔卻富含層次,從濟慈的背景看來,這首詩就像他文學生命中的一股新風,替他掀開更澎湃的創作浪潮。

  • 藍心怡薇光成

    初讀時可能感受只是一場狂喜,但重溫時則發現,這首詩也暗示了文學探索與人性渴望之間的深度連結,讓人倍感溫暖。

  • 蔡明峰

    再次對比《Endymion》浪漫的長篇詩意,這首看似短暫卻集中爆發出對文學探索的狂喜,展現了濟慈多元創作手法。

  • 俊傑

    與《Ode on a Grecian Urn》對藝術作品的寧靜凝視相比,這裡可說是對文學世界的熱情衝撞,兩者都展現濟慈獨特的審美視角。

  • 葉書安

    近年來有些出版商致力於重新翻譯古代文獻,也讓我聯想到詩裡那段因譯者而打開眼界的感受:文字的力量令人驚嘆。

  • 洪詩婷

    朋友跟我分享,他第一次看完古羅馬史詩後,就有種在腦海裡旅行的驚奇,與詩中境遇如出一轍,足見時空無阻文學魅力。

  • 江妍欣

    新聞報告提到許多語言極可能在21世紀末消失,而詩裡強調翻譯與發現的價值,也提醒我們珍惜多語種的文化遺產,否則損失的不僅是語言,更是一整片人類的想像力。

  • 大華

    整首詩長度不大,但像條閃電般劃破了濟慈原本熟悉的文學天空,讓他看見不曾體驗的洪流。

  • 吳巧柔真意心

    有時候短詩比長篇更容易爆發力量,就像一把鑰匙,瞬間打開我們對文學的熱愛與求知慾。

  • 解承恩

    聯想到許多人在網路平台上分享自己第一次閱讀經典的震撼,彷彿都在複製濟慈的腳步:從好奇到激動,最後收穫一片嶄新視野。

  • 子豪

    讀畢後,心中有一股衝動:再去找更多古典譯本或其他經典翻閱,也許能追隨濟慈的腳步,再度嘗到「初次探索」的甜蜜滋味。

  • 葉書安

    來到結尾那份沈默,其實藏著萬千驚嘆,正如我們在強烈的感動面前,往往只能屏息,無言勝過千言。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