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 懸於生死邊緣的內心自省與神恩祈求 ※ 經典名詩

A dramatic depiction of a lone figure kneeling in prayer within a dimly lit cathedral, with ethereal golden light streaming through stained glass windows, symbolizing the tension between earthly desires and divine salvation.

Holy Sonnet 1 - John Donne

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 - 約翰・唐恩

脆弱人心與永恆恩典的迫切呼求

Thou hast made me, and shall Thy work decay?
祢造就了我,難道讓祢的造物就此朽壞?
Repair me now, for now mine end doth haste;
懇請祢即刻修補我,因我終局已逼近;
I run to death, and death meets me as fast,
我奔向死亡,死亡同樣疾速迎向我,
And all my pleasures are like yesterday;
我過往的歡愉猶如昨日之事般渺遠;
I dare not move my dim eyes any way,
我不敢讓我昏暗的雙眼移向任何方向,
Despair behind, and death before doth cast
絕望在身後,死亡在前方向我拋下陰影,
Such terror, and my feeble flesh doth waste
令我心生恐懼,而我孱弱的身軀日漸凋零,
By sin in it, which it towards hell doth weigh;
皆因罪孽淤積,將我沉向地獄深淵;
Only thou art above, and when towards thee
惟有祢在至高之處,而當我朝祢仰望,
By thy leave I can look, I rise again;
憑藉祢的允許,我便得以再度振作;
But our old subtle foe so tempteth me,
但那狡猾的古敵仍百般誘惑我,
That not one hour myself I can sustain;
使我連片刻都無法堅守自我;
Thy grace may wing me to prevent his art,
唯有祢的恩典化作羽翼,讓我能避開他的詭計,
And thou like adamant draw mine iron heart.
祢宛如堅固磁石,將我鐵石般的心吸向祢懷中。

《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揭示了約翰・唐恩在面對人性脆弱時,急切地向上帝呼求援助的心聲。詩人一開始便質問:「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難道會讓祂的造物朽壞嗎?」這種看似大膽的疑問,實際上展現了深刻的信仰焦慮:當詩人面臨死亡、罪惡與絕望重重夾擊,他能否仍然相信上帝定會拯救並重塑他?

整首詩的前半部分明顯流露焦慮與恐懼。唐恩自白地說明,死亡離他愈來愈近,過往的快樂恍如昨日黃花,並且罪惡正不斷地腐蝕身體和靈魂。他描繪的景象,是一種同時背負「絕望」與「死亡」的進退兩難。

然而,隨著詩意推展,唐恩提出了反轉:唯有上帝可以使他「再次抬頭」,擺脫罪惡與死亡的束縛。這時,他從絕望的底部回望天上,將自己僅存的信念投注於神。詩的末尾更進一步揭示詩人深信,上帝的恩典如同堅固無比的磁石,能將人「硬如鐵石的心」緊緊拉回到神聖懷抱。

這首詩在形上詩的典範特質上,有著流暢而嚴謹的結構:先以強烈的困境描繪渴望,再以個人對神的祈求完成昇華。在神學意涵上,唐恩也明確地抒發了基督教所強調的人性軟弱與恩典全能之間的關係。面對那「古老狡猾的敵人」(常被解讀為魔鬼或各種試探),人僅憑自力難以抵抗,唯有倚靠上帝的幫助才能持續站立。

從文學角度而言,唐恩短短十四行中精煉地呈現驚懼、懸疑與最後的渴望交織,也展現了他對韻律與對仗的運用。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在風雨飄搖的心境下,緊緊抓住信仰如同最後的稻草,也由此領略形上詩如何把宗教思考與深刻情感結合為一體。

綜觀而言,《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將人性深層的脆弱與上帝的拯救力量凸顯到淋漓盡致:我們看到身陷困局的靈魂在輾轉、求告、翻轉的過程,也看見唐恩借由詩歌在神學與情感之間進行一次誠懇而尖銳的對話。

重點

• 人性深刻的恐懼:對死亡與罪惡的焦慮不斷壓迫詩人。
• 上帝作為拯救者:只要仰望神,疲憊心靈便可再次復興。
• 魔鬼之誘惑:暗示人在世上難以自立,必須仰賴上帝的恩典。
• 形上詩的交織:在抽象神學與個人情感間,展現辯證與深度反思。
• 最終救贖:堅固似磁石的神恩,能拉回鐵石心腸,恢復與神的緊密連結。

意見評論
  • 許庭薇

    讀起來像一場祈禱,卻同時讓人想到他在〈The Flea〉裡對情慾大膽宣示;同一詩人,卻展現出靈魂的多重面貌。

  • 梁宥涵銘姿蓮

    若聯想到近期的全球疫情,詩中那種面對不可知命運的態度,讓人深感脆弱中仍需信仰作支柱。

  • 吳宗憲

    與他的〈Death Be Not Proud〉相比,這裡除了對死亡的抗衡,更增添了對自身罪疚的深層省思。

  • 惠琳

    和〈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的溫柔離別相較,〈Holy Sonnet 1〉更著重靈魂與上帝的直接對話,莊嚴而急切。

  • 呂依彤

    透過〈Holy Sonnet 1〉開篇即見Donne對神與死亡的懇切呼喚,讀來彷彿心靈被敲醒。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跟〈Holy Sonnet 10〉的宏大氣勢相比,這首自我剖白更純粹,儼然一封緊急的信,呈給上帝與自己內心。

  • 歐陽妮妮拍戲主持方展

    如果對照Shakespeare十四行詩的愛情頌,Donne顯得更深沈嚴肅,反映他強烈的宗教情感與形上詩風格。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