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一首寫盡空山幽靜與返照美景的絕佳小品 ※ 經典名詩

Deer Enclosure

鹿柴 - 王维

空山靜謐,返景照苔的幽深清境

空山不見人,
In the empty hills, no one is seen,
但聞人語響。
But one hears echoes of human voices.
返景入深林,
Returning rays of light slip into the deep forest,
復照青苔上。
Shining again upon the green moss below.

《鹿柴》是王維的山水小詩名篇,僅四句卻展現出極為精緻的空靈意境。詩以「空山不見人」開端,營造出無人、寂靜的氛圍;接著一句「但聞人語響」出現了反轉:人雖不見,但語聲迴盪於幽谷,這在空曠山林裡顯得格外清晰,也更突顯山林的靜謐。

第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則是此詩最為人稱道的畫面描寫。光線在林間穿透,深邃的幽林同時顯示出陰暗與微光交錯的美感;而青苔上重新被照亮的景象,更強化了光影的活潑與禪意。整首詩融合了視覺與聽覺意象,將空山的意境烘托得深沉而柔和。

王維向來擅長「詩中有畫」,此詩除了給人「能聽、可觀、似有禪機」的感受,還充分表達了他對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與獨特體悟。表面上看似簡易,實則用字冷靜而精煉。那種靜中有動、虛實相生的手法,展現出唐代盛世時文人對山水與自然的深情,更蘊含一股淡泊襟懷與禪境趣味。

《鹿柴》也代表了王維「隱逸」與「心靈歸山水」的精神。他把深山看作與自我心境共鳴的場域,通過寂靜卻不乏細節的描繪,讓讀者得以體驗山林之中的微妙動靜。這與當代忙碌社會形成強烈對比,對後世文人與愛好者來說,更顯得彌足珍貴。

重點

從不見人影卻聞人語,到餘光返照青苔,王維以簡潔筆法描繪空山的深遠意境;全詩靜謐中透出禪機,表現對自然與自我內心的契合與省思。

意見評論
  • 方元晟

    這首詩雖然短小,但意境卻相當高遠:王維不僅描寫山中靜謐之美,也隱約喚起讀者對空靈境界的向往,好像透過空山與人聲,提示大自然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 許文婷彤桂芝

    「空山不見人」一句就讓整座山林顯得更加幽靜,仿佛萬籟俱寂。

  • 許京翔柔希玲

    《鹿柴》的意境不只是寫給我們觀賞,更像一種精神啟示:在看似空寂的世界裡,其實蘊藏著無限生機。王維用極少的文字,引領我們體驗自然的深遠與隱匿,也邀請我們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或許,就在這樣的幽靜中,我們才能更加貼近自我的內心聲音。

  • 謝若璇

    在繁雜的現代都市裡,我經常想起《鹿柴》的簡寂之美:那是王維所營造的理想境界,沒有喧囂與壓迫,只有山色、晚照和隱隱的人聲。仿佛我們若身臨其境,也能得到心靈的片刻洗滌。

  • 洪詩婷

    有人說讀《鹿柴》就像走進王維的山水畫:竹影搖曳、風聲呢喃,偶爾聽到遠方人語,卻不見其形,世界只剩下光影與苔痕。這種將繪畫技巧融入詩句的方式,充分展現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色。整首詩層次分明,先以「空山」創造靜謐氛圍,再以「人語響」勾勒神秘感,最後以「返景」收束於綠苔上,從光線、聽覺到視覺,都營造出一種出塵之美。

  • 鄭力帆玟書蘭

    王維在《鹿柴》裡以短短四句勾勒出深山人跡罕至的空靈,讓人神往。

  • 龔雨欣

    讀到「但聞人語響」時,彷彿只剩山林迴音,將人的形影隱藏在寂靜之中。那種忽隱忽現的聲音反而更顯深邃神秘。

  • 惠琳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夕陽餘暉穿透密林,落在青苔之間,整個畫面像是一幅迷離的光影秀。王維的筆觸輕巧,卻抓住了大自然最動人的瞬間。那種光線的柔和與青苔的清涼形成對比,令人感受到山中時光的緩慢與脫俗。

  • 洪敬翔

    我很喜歡詩中交織的動與靜:前兩句是靜中有聲、聲而不見人;後兩句描繪光與影交錯的場景,替整個氛圍增添幾分朦朧的詩意。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