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第四卷)」※ 道德純真對決潛藏黑影:撒旦踏入伊甸的深層寓意 ※ 經典名詩

A dramatic scene showing a dark, brooding figure of Satan sitting on a rocky cliff at night, overlooking the lush Garden of Eden in the distance. The garden is bathed in soft moonlight, with vibrant trees and a serene lake reflecting the stars above. In contrast, Satan's surroundings are shadowy and chaotic, symbolizing his inner turmoil. His wings spread partially as if torn between destruction and admiration, while faint rays of light break through stormy clouds behind him, hinting at hope amidst despair.

Paradise Lost (Book 4)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四卷) - 約翰・彌爾頓

初臨伊甸:靈魂裂縫與純真國度的暗影

O for that warning voice, which he who saw
但願我能有先知般的警示之聲,正如那見過啟示者,
Th’Apocalyps, heard cry in Heaven aloud,
曾在天界聽到洪亮呼喊之《啟示錄》先知,
Then when the Dragon, put to second rout,
當巨龍再度潰敗,
Came furious down to be reveng’d on men,
怒不可遏地降臨世間,意圖報復人類,
Woe to the inhabitants on Earth! that now,
於是地上眾民遭受災禍!如今,
While time was, our first parents had been warn’d
若在適當時機有人對我們的始祖提出警告,
The coming of their secret foe, and scap’d
關於那隱匿的敵人即將來襲,他們或可躲避,
Haply so scap’d his mortal snare; for now
逃離那致命的陷阱;但現在,
Satan, involved in rising mist, then sought
撒旦已在氤氳霧氣中潛入,企圖暗中窺探,
Where to lie hid; Sea he had searcht and Land
他曾穿越海洋與陸地,只為尋找可伏藏之處,
From Eden over Pontus, and the Pool
自伊甸延伸至黑海,再越過遼闊水域,
Maeotis, up beyond the River Ob;
邁奧提斯湖乃至歐布河的源流,無所不至;
Sibiric wast... But on he moves now,
乃至西伯利亞荒原... 然而他依舊前行,
In stealthful guise, to Paradise, and soon
隱密形跡地朝樂園邁進,不久之後,
With cunning ent’ring, sees the gardens fair.
他便以詭計進入,看到了那美麗的園囿。

《失樂園》第四卷是約翰・彌爾頓將視角引導至伊甸園內部的關鍵篇章。前兩卷的地獄視野與第三卷的天界遙望之後,故事在此聚焦於撒旦第一次闖入人類淨土,展現了伊甸園純潔無瑕的氛圍以及亞當、夏娃天真無戒的心境。

在本卷中,讀者同時見證光明與黑影的交織:伊甸園被刻畫為完美自然、鳥語花香、萬物和諧的聖境,也代表人類尚未染上罪惡的單純與幸福;但隨著撒旦的潛入,這片淨土第一次出現了陰影。他在夜色與霧氣的掩護下,懷著忿恨與嫉妒,觀察著亞當和夏娃的互動,並暗自籌劃破壞。

此時的撒旦內心矛盾深切。面對伊甸園的美好,他一度動搖:是否要放下仇恨,回頭乞求上帝赦免?然而,驕傲與苦澀情緒令他無法低頭,最終仍堅持走上「引人墮落」的破壞之路。這也反映彌爾頓對撒旦複雜特質的刻畫:他不只是一味邪惡的化身,更是承擔「悲劇式英雄」的掙扎與痛苦,顯示了驕傲如何令靈魂步向深淵。

亞當與夏娃在此卷裡首次正式登場。彌爾頓以浪漫卻不失莊嚴的筆觸,描繪了他們生活於樂園中的親密與順服上帝的單純心態。兩人毫無隔閡,情感相互尊敬、信任,也對「惡」缺乏警覺。彌爾頓藉此突顯:在經驗惡之前,人類的善良是自然展現的,但也存在一種「無知」狀態,為後續墮落留下伏筆。

文學技巧方面,第四卷繼續使用空白詩體,將自然風光與人心糾結並列鋪陳。讀者能透過流暢的詩行,感受撒旦在伊甸園邊緣徘徊的焦慮,以及亞當、夏娃之間濃厚的感情互動。這種「外在場景」與「內在衝突」的對比,也為墮落之前的人性純真與撒旦的黑暗意圖提供強烈反差,讓整個敘事更具戲劇張力。

整體而言,第四卷不僅提供了亞當與夏娃幸福生活的浪漫畫面,也醞釀了撒旦將進行誘惑的緊張氛圍。詩人在描繪大自然之美的同時,也揭露了人性和靈界的危機:驕傲與渴望破壞的陰影已經降臨在看似無瑕的世界中。讀者在這卷裡頭深刻體會到那「樂園」的寶貴與脆弱,也感受到撒旦的複雜性格與衝突,為後續的墮落悲劇埋下了最核心的心理與情境動力。

重點

• 撒旦首次進入伊甸園:純淨世界的陰影於焉浮現。
• 亞當與夏娃的天真與幸福,對比撒旦內心的忿恨、驕傲與矛盾。
• 彌爾頓強調「樂園的美」—兼具自然之輝與人性純潔,突出其易碎性。
• 撒旦曾短暫動念回頭,但最終因驕傲而堅持破壞之道。
• 本卷為人類墮落悲劇做足鋪陳:警示在「無知的善」面前,隱藏的惡往往更難防禦。

意見評論
  • 怡芬

    夏娃與亞當的互動極其溫柔無邪,卻彷彿拉近了悲劇的開端,讀著讓人又期待又焦慮。

  • 汪青柔麗雅雯

    全卷雖然字數不少,但對伊甸園的刻畫依舊細膩,把詩意與史詩的規模結合得相當完美。

  • 曾柏毅麗雪芬

    和第三卷裡天堂景象比較,伊甸園更貼近人間,卻仍保有天堂餘韻,使人更感到人神之間的微妙距離。

  •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

    讀著米爾頓在〈Paradise Lost (Book 4)〉裡對伊甸園的描繪,彷彿身臨仙境,語句之美令人著迷。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有人說這一卷最美的部分在於對伊甸園細緻景物的描述,讀來就像慢鏡頭般,把每片花瓣都雕琢出神韻。

  • 廖可欣

    撒旦在花園中偷窺與自我煎熬的段落,是本卷中最具張力的場景,足以顯示其複雜而矛盾的內心世界。

  • 王子洋

    看完更能感受到,即使在最美的地方,也潛藏著墮落種子;人性、自由與誘惑之間,永遠是一場極為微妙的角力。

  • 俊瑋

    米爾頓筆下的夏娃散發著優雅與天真,讓人感覺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人間最初的美好。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與第一卷中地獄的陰沉相較,這裡的景色充滿生機、花草馥郁,但也同時襯托出撒旦內心的掙扎,產生強烈對比。

  • 曾育全

    在〈Lycidas〉裡,米爾頓曾深情悼念亡友,此處對伊甸園的描寫則更宏偉,將私人傷感昇華到關乎整個人類命運的層次。

  • 曾雅茹涵秋陽

    在此時的撒旦比第二卷時更孤獨,相比之下,亞當和夏娃代表一切尚未受污染的人性,自然構成強烈的故事衝突。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字裡行間常見作者對人性弱點的提醒:無論環境多美,一念之間仍可招致災禍。

  • 郭建豪

    想到近期的環保議題,伊甸園的美好猶如地球原初的純淨,如今卻可能因人類的過度開發而逐漸失落,令人不勝唏噓。

  • 熊佩儀宛筠晴

    若跟第一卷中撒旦的豪情演講相比,此時的他被美好景象刺激得更為痛苦,彷彿每一處繁花都在嘲笑他的墮落。

  • 金門大砲鄉軍文化遺址

    那種重視自由意志的觀念貫穿全詩,不禁讓人反思:人若擁有自由,就得承擔後果,這正是米爾頓所強調的核心。

  • 歐維嘉淑麗晴

    同時也看出撒旦像個悲劇英雄般,一面被憤恨吞噬,一面又被伊甸園的純淨刺痛,好似懲罰也似誘惑。

  • 許文婷彤桂芝

    看著撒旦闖入伊甸園,腦中不禁閃現他在第二卷時率領墮天使的奮鬥,兩者反差顯示他在復仇與忌妒中越陷越深。

  • 傅珊彤黛淇琳

    亞當與夏娃之間的初次情愫描寫帶著純潔與深情,也隱隱令人憂慮後續悲劇的發生,格外惆悵。

  • 杰倫

    第四卷裡,亞當與夏娃初現,讓人感到一股清新純淨,卻也隱隱醞釀著衝突。

  • 曾雅琪

    若跟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比,莎翁的悲劇多是人間帝王與權力糾葛,而米爾頓將對立拉到天堂與人類初始的根基,格局更為龐大。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