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 李賀筆下的月夜夢境與神話色彩 ※ 經典名詩

Dreaming of Heaven

梦天 - 李贺

月夜驚幻,雲樓半啟的異境奇想

老兔寒蟾泣天色,
An ancient hare and chilled toad weep into the night sky’s hue,
雲樓半開壁斜白。
A cloud tower half unsealed, its tilted walls gleaming pale.
玉輪轆轤上銀海,
The jade wheel ascends the silver sea on its rolling pulley,
誰家長掃煙花階?
Whose home forever sweeps away drifting blossoms from the steps?

〈夢天〉是李賀兼融浪漫想像與神話意象的典型作品,全詩僅四句,卻蘊含了相當豐富的幻想與意境。第一句「老兔寒蟾泣天色」即以「兔」「蟾」這兩種象徵月宮與夜色的意象,營造出一種神秘且帶有悲愴的氛圍。李賀在唐代詩人群中,以瑰麗奇幻的筆法著稱,擅長從神話、傳說和古典典故中汲取素材,注入詩中形成獨特的「幽魅之美」。

第二句「雲樓半開壁斜白」,透過雲樓半掩、斜白牆面的描寫,為讀者展現似真似幻的空中樓閣景象。這裡的一抹「斜白」不只是真實的月光倒影,更是李賀「夢中見物」式的隱喻手段,呼應詩題「夢天」的空靈與超脫。

第三句「玉輪轆轤上銀海」,則使月亮在讀者眼中化為「玉輪」,宛如從銀色海洋中冉冉升起,充滿非凡的華麗感,亦象徵著詩人想像力的奔放。李賀喜愛把人間視野推向更寬廣的天地:一方面描繪月夜的靜謐,另一方面又賦予其異度空間的驚奇。

最後一句「誰家長掃煙花階?」則以「掃煙花階」點出人生場景與幻境的交錯。所謂「煙花」象徵飄忽易逝的光景或春華,詩人追問究竟是哪一家人,長年與此飄渺的夜境為伴,日復一日將這些幻影般的落英拂掃乾淨?此種發問顯示了李賀作品常見的「大膽想像 + 戲劇性懸念」結合,也寓含對人世浮華與光陰流逝的微妙感嘆。

整體而言,〈夢天〉將月宮傳說、雲中樓閣、神話生物等元素緊密交織,在短小篇幅中塑造出立體而鮮明的奇幻夜境。詩人以瑰麗誇張的語彙營造強烈的視覺衝擊與神祕感,突顯了李賀「奇崛縹緲」的文風。對於晚唐與後世文學而言,此詩也體現了一種縱情想像、追求美與奇異並存的審美風潮,成為唐代浪漫詩歌中難以忽視的典範之作。

重點

一、運用月夜與神話意象,形塑出奇幻且超脫世俗的氛圍。
二、以短短四句凝縮豐富場景與心靈暗示,展現李賀擅長的濃縮美學。
三、「老兔寒蟾」「雲樓半開」等意象皆強化了詩中迷離、幽幻的質感。
四、傳達了唐代詩歌浪漫主義的創作精神,亦讓後世讀者領略瑰麗縹緲的詩意世界。

意見評論
  • 蔡明峰

    最終,李賀的「夢」不僅是一場幻象,更映照出人對未知的渴望與畏懼。〈夢天〉如同一把黑色鑰匙,打開我們對神祕世界的想像之門。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有時候,我也會想:如果在繁忙的都市夜晚靜下心來讀這首詩,大概會更能感同身受那股深沉孤獨。因為現代人常在深夜裡陷入思緒漩渦,和李賀的夜境幻象或許不謀而合。

  • 江妍欣

    與李白的「浪漫飄逸」相比,李賀更像在幽暗裡尋找火花,將詩意引向神祕與詭譎,尤其在〈夢天〉這類題材上更是淋漓盡致。

  • 佳儀

    看到近期有部獨立電影以夢境為題,使用大量昏暗與迷幻的鏡頭剪接,讓我立刻聯想到〈夢天〉。李賀早在千年前,就用文字作為導演,把讀者引領進劇場,看一場虛實難分的夜舞。

  • 許庭薇

    大多數讀李賀的詩,會感到他筆尖裡的鋒利和冷豔,〈夢天〉則像在冷夜裡唱出的神祕小調,更挑戰讀者感官。

  • 蕭孟辰愛雪妮

    淡淡幾筆,便將夢境之門輕啟。

  • 黃明慧欣書竹

    字裡行間宛如瀰漫一層淡淡霧氣,讓整首詩顯得神祕。

  • 嘉玲

    幾個簡潔意象,卻營造出驚艷視覺,好似黑夜裡竄出幽光。

  • 蘇小梅

    那些輕飄飄的筆墨,卻能在讀者腦中形成鮮明畫面:昏黃月光、隱約鬼影、遠處似有冷風吹拂,也或許是神仙在低語。

  • 韓亦真

    字裡常見「夢」「天」「夜」等意象交疊,李賀彷彿刻意顛覆時空概念,讓詩的結構帶著不穩與隱喻,甚至讓人思考世間真實究竟為何。

  • 郭建豪

    李賀的詩歌常被冠上「詩鬼」之名,〈夢天〉正好體現了他善於在平常詞句間融入怪誕靈感的特質。整首詩像是黑夜中的獨白,既浪漫又帶著令人不安的靈異感。讀者彷彿隨著詩人的筆觸進入一條幽深小徑,樹影錯雜,朦朧燈光與人影交織,處處顯示他對神祕意象的精巧掌控。這種風格在整個唐詩中別樹一幟,讓人一讀就難以忘懷。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李賀在詩裡總能藏著一絲靈異調性,這裡也不例外,就像有人在陰暗街角忽然回頭,卻又不見人影。

  • 潘信諾

    不若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那般金戈鐵馬、氣勢磅礡,〈夢天〉更像在昏暗燈火裡緩緩吟唱,帶著古怪的美。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詩人不交代人物對話,只用片段畫面堆疊出離奇氛圍,結果更顯得撲朔迷離。

  • 賴明俊

    每當我在深夜看著空蕩街道,也會突然想起〈夢天〉的畫面,感覺自己像是闖進李賀的詩裡,周圍只剩塵埃與無盡的黑。

  • 梅花香自苦寒來傲骨雪

    我曾拿〈夢天〉和李賀的〈蘇小小墓〉互相比對。前者偏向夜境夢遊,後者則點染濃濃哀愁,兩首都有神秘陰柔之美,但情感基調並不相同。〈夢天〉的飄然與幻異,更像是深夜裡無端掠過的妖異影子,讓人心生驚嘆。

  • 歐維嘉淑麗晴

    短短讀完之後,腦袋裡就像充滿薄霧和閃爍星光,隱隱有種不踏實。

  • 阮欣柔

    緩緩合上書時,那片幽深夜幕仍在腦海中擴散,像永遠不肯退去的夢魘,又似捉摸不定的靈感之源。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那些看似破碎的意象,組合起來卻形成一種超越時空的美感,讀完仍在腦裡迴盪。

  • 方元晟

    詩中關於「天」的描繪不只是蒼穹,更像是虛空之門,通往未知。

  • 嘉文

    初看似乎只是一場夜夢,細品後卻發現它關於人心深處的迷惘與期待。

  • 劉雅婷

    想起最近超現實風格的藝術展,裡面也以暗色調與變形空間呈現人們的夢境恐懼,這和李賀在詩中營造的氛圍有些相似:都在挑戰讀者認知,並讓人陷入沉思或迷惘。

  • 范美茵晴采萱

    與杜甫的寫實筆法相比,李賀擅長營造夢幻與神怪氛圍。若杜甫是將現實放大,那李賀就是把幻象雕琢得惟妙惟肖。

  • 宥任

    近日看到許多音樂人嘗試把古詩歌改編成電子曲風,若把〈夢天〉的意象融入其中,或許能製造出暗黑風格的電音盛宴,讓古典與現代碰撞出奇幻火花,帶來全新藝術體驗。

  • 花蓮海洋公園東觀光去

    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有藝術家嘗試結合VR技術,打造沉浸式唐詩空間,我馬上就聯想到〈夢天〉。如果能在虛擬場域中復現李賀筆下的朦朧與幽冥,或許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古詩中那股獨特的靈異魅力。這也反映了當代科技與古典文學結合的新趨勢。

  • 嘉義阿里山出雲海步呼

    翻開〈夢天〉,彷彿感受到月色如水般傾瀉,將整個人籠罩在迷離的氛圍裡。李賀以特有的陰鬱與浪漫,勾勒出一幅超脫凡塵的圖景:在這個時空裡,現實與夢境交織,讓人不知身在何處,也不分晝夜。每回讀到那句「青冥浩蕩不見底」,腦海都會浮現深夜裡蒼穹無邊的樣子,宛如黑色絨幕上打翻了幻光,讓人心神顫動。

  • 柏宇

    若對比他在〈李憑箜篌引〉的音樂幻境,〈夢天〉更強調黑夜的神祕深邃,少了樂聲的熱鬧,多了空曠與孤寂。

  • 簡雅蘭韻香秀

    整首詩雖不長,但每讀一遍都能發現新細節。彷彿黑夜中還藏著更深層的秘密。

  • 曹俊彥惠靖君

    細閱之後,能感受到詩人對天地、對夢境的敬畏,也顯示他對日常與幻象之間的界線有獨到觀察。

  • 陳嘉怡若櫻花

    詩中浮現的天空,不是溫柔的,而是無邊、幽冷,像巨大的謎題。

  • 歐陽雪

    句句皆有暗喻,好像黑暗森林裡的倒影一般,抓不住卻無處不在。

  • 國華

    每回朗讀這首詩,都像踏進不穩定的次元,任由想像力馳騁。

  • 張國豪美雪莉

    和杜甫等詩人的沉鬱現實主題不同,李賀以夢境切入,訴說的或許並非國事民生,而是一種更內在的、關於人心幽隱的敘事。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有人說李賀的世界像一場無盡長夜,此詩正是這場長夜裡的一幕,既朦朧又讓人迷戀。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夢中邂逅神祕景象,李賀以幾筆就寫得詭譎動人。

  • 高以翔永活在我們心中

    語句不繁複,但意象聳立,高度象徵意味猶如大片黑色畫布,留給讀者想像空間。

  • 王俊傑映容晴

    那句「驚鴻一瞥」用在這首詩裡再適合不過,因為它帶給人隱隱驚疑,或許還有莫名浪漫。

  • 廖晨熙

    偶爾想逃避白日塵世時,這首詩會是絕佳選擇,彷彿跟著詩人溜進半夢半醒的國度。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