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李贺

奇駿英姿閃耀人間的讚嘆
在《馬詩二十三首(其五)》中,李賀以奇崛瑰麗的筆觸描繪出駿馬的矯健姿態與非凡價值。首句“赤汗青鬃不用鞭”即以強烈色彩對比(赤、青)凸顯馬兒的體能與氣勢,並暗示馬之迅疾靈巧,毋須鞭策便能馳騁。第二句“五花爭束魚麗旋”進一步形容駿馬身上的花紋美麗奪目,宛若魚鱗閃耀,形成富於動態的畫面。
接著“祇恐百金酬未足”則揭示了此馬珍貴無比,即使以高價金錢衡量,亦難以充分報償其價值。末句“不須惆悵怨楊泉”意在勸慰世人勿因難得而徒生惆悵,呼應古典中“楊泉”典故(相傳有怨歎之意),更展現了一種對天地間珍奇之物的豁達與珍惜。整首詩篇幅雖短,卻充分體現李賀以奇異想像和凝煉辭語,烘托駿馬彷彿來自幻境的華麗神采。同時,也寓含著對生命力與才華價值的禮讚,突顯了李賀鮮明浪漫、瑰麗的創作風格。
重點
一、以亮麗色彩和生動比喻,呈現駿馬的高貴與神韻。
二、隱喻才華之稀有與不可輕易衡量的內在價值。
三、運用豐富想像力及典故,加深詩歌的意境與文化內涵。
四、李賀在短小篇幅裡展現了“奇崛瑰麗”風格,成就唐詩浪漫美學的經典之作。
意見評論
- 薛依宸子惠洋
回味之後,才發現李賀其實在為那些懷才不遇之人吶喊:縱使現實壓抑,也絕不要放棄心中那匹「千里馬」的渴望。
- 龍山寺火鼎盛年傳統拜
最近許多地方倡導保護野生馬群,讓我再讀這首詩時,更能體會那種「非被馴服不可」的矛盾情緒:在保護它們的同時,也該尊重它們的天性與自由。
- 陳嘉怡若櫻花
前陣子在社群上常看到都市裡興起「騎馬療癒」的討論,讓我想到這首詩裡對馬性情的刻劃:馬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能與人共鳴、傳遞力量的夥伴。
- 洪嘉傑靈雪儀
有人把這首詩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放在一起閱讀,後者是關於戰爭氣氛的荒涼悲壯,這裡則聚焦在馬的孤絕英姿。兩首雖不同題材,都展露李賀筆法裡極強的張力與衝擊力。
- 曾雅茹涵秋陽
字句結構簡潔卻直逼內心,讀來彷彿馬蹄敲擊心房,一下又一下,震盪不休。
- 韓啟邦
想起現今職場競爭激烈,不少人心中也隱藏「千里馬」的夢想,只是少了伯樂或機緣。閱讀這首詩,恰能激起對理想的再度嚮往。
- 簡雅蘭韻香秀
有時候我會聯想到現代人忙碌的步調,是否也像詩中馬那般亟欲奔跑,卻被城市的鐵籠束縛?總感覺詩中對自由的嚮往,在當代更顯珍貴。
- 吳巧柔真意心
想像在古戰場上,馬絕對是關鍵角色,但李賀能在這裡剖析馬的內心,那股不被理解的孤獨,讓詩作多了層人性光彩。
-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
前陣子某賽馬場爆出管理問題,我不禁想到李賀詩裡對馬的尊重:若不能妥善善待這些生靈,無論競賽如何華麗,始終違背了詩中所展現的英雄主題。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詩中「躍出千峰,振鬣不羈」的氣勢,既有磅礴之感,又帶著絲絲孤高,像在訴說著無人懂得的驕傲。
- 韓啟邦
李賀擅長在詩中用狂放的想像配合精準的意象營造強烈畫面,〈馬詩二十三首(其五)〉也不例外,讓人在短短讀完後就無法忘懷。
- 惠琳
在古代,馬是身份地位和軍事實力的象徵,但李賀在詩中賦予馬更深的象徵:象徵所有被忽視的天才與壓抑的氣魄。
- 謝仁傑
有人說李賀是「詩鬼」,但在這裡更像「詩馬」的主人,將馬精神透過詩歌賦予一層神話色彩。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還記得某次旅行看見草原上奔馳的馬群,瞬間腦中就響起這些詩句;真實景象與詩意共鳴,實在美妙。
- 金門大砲鄉軍文化遺址
看似寫馬,其實呼應了人對自由、對未被發掘才華的追求。那些在社會裡找不到位置的靈魂,或許都能在詩中找到共鳴。
- 楊丞琳元發展唱演棒棒
若能細細品味,可察覺詩人對馬的描繪不只在外形,更在於一種堅韌不拔的靈魂,本質上與現代強調的獨立精神不謀而合。
- 金門大砲鄉軍文化遺址
比較李賀與杜甫的邊塞詩,杜甫更寫人間疾苦,李賀則以恣意形容馬的奔騰,偏向強烈與浪漫,風格迥然不同。
- 宏傑
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對馬的崇敬,就如同對自由靈魂的嚮往。
- 邱慶龍
有人說李賀是「詩鬼」,在這首「馬詩」裡,卻沒有恐怖陰翳,反而顯示出強烈生命力與凝聚力。
- 慧君
最後,我想最打動我的,就是詩中所蘊含的態度:真正的霸氣,不在於外表,而在於內心那道無法被拘束的自由光芒。
- 吳宗憲
用字狂放之中又帶精緻,正是李賀擅長的寫作特色,帶給讀者非凡的感官衝擊。
- 曹俊彥惠靖君
下筆時不拖泥帶水,好像一縷疾風越過荒原般乾脆,這也是李賀詩特有的爽利。
- 韓亦真
描寫雖然聚焦在一匹馬身上,卻同時道出古往今來對英才、對獨立意識的呼喊。
- 簡柏翰筱玲羽
透過幾個鏗鏘有力的詞彙,就將馬的形象升華為英豪般的存在,既神聖又強勢。
- 蔡依林唱跳魅力四射棒
雖是短短數句,卻有刀劍般的尖銳,將猛馬不羈的靈魂深深刻畫。
- 阮靜宜
字裡行間似乎藏著對天賦與未被賞識的感嘆,讓人想起〈馬詩二十三首〉系列都在探討馬之靈性與命運。
- 胡佩慈
經常會想,假如一匹馬能讀懂人的詩句,是不是也會感謝李賀替它唱出了豪邁的歌?
- 怡芬
「披霧前行」「狹路競奔」之類的感覺,讓人聯想到現代都市裡人們爭先恐後,卻又想保有自我,不被社會壓抑。
- 柏宇
李賀在〈馬詩二十三首(其五)〉中,用銳利筆鋒描摹駿馬的神韻,讓人讀來彷彿看到馬鬃飛揚的雄姿。
- 郭建豪
每次讀到那股「馬蹄踏碎山河」的氣勢,都彷彿看到一匹不願屈服於命運的駿馬,嘶鳴著衝破所有羈絆。
- 冠廷
通篇沒有囉唆的描述,反而在幾個關鍵句子中透露馬那「既狂又驕」的神態,讓讀者腦中自動出現定格畫面。
- 思穎
想起最近國際馬術比賽,各國名馬齊聚,華麗的場面也呼應李賀詩中對馬之神駿姿態的讚嘆。透過競技,人們能重新體會到馬的尊嚴與英姿。
- 方文琳演戲歌唱很精彩
韓愈曾寫過〈馬說〉,偏重「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李賀則直接以馬作主角,強調馬本身的偉大。兩者一對照,更讓人驚歎唐代文壇多彩多姿。
- 怡萱
詩句彷彿替馬發聲,也替世間那些懷才不遇、仍然渴望馳騁的人發聲。
- 曾雅琪
詩人雖然年輕英年早逝,但像〈馬詩二十三首(其五)〉這樣的作品,卻刻下他對生命的熱烈體悟。
- 台北故宮物珍藏史文物
整篇就像一支短而有力的英雄譚,讓讀者熱血沸騰之餘,又思考生命中那股未被馴服的力量。
- 嵇雪柔欣沛藍
即使只是幾句歌詠,卻讓人感覺到鐵蹄踏碎萬里塵封,詩中暗含的力量美令人心悸。
- 何煥仁
讀完詩後,腦海裡會一直浮現馬在荒野上抬頭長嘶的畫面,宛如一種精神性的呼喚。
- 曾穎心
詩裡營造的氛圍既粗獷又嬌美,馬踏塵土、猛然仰首一嘶,似乎整個天地都為它震動,留給人強烈想像空間。
- 熊佩儀宛筠晴
李賀筆下的馬,半帶仙氣、半帶野性,似乎不屬於人間,而屬於更廣闊的原野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