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暮春意象下的盛放與飄零 ※ 經典名詩

Late Spring

晚春 - 韩愈

在暮春繁華猶盛之時的深切感懷

草木知春不久歸,
Trees and grasses sense that spring will soon depart,
百般紅紫鬥芳菲。
Crimson and purple blooms vie in splendid display.
楊花榆莢無才思,
Willow catkins and elm pods, lacking any clever grace,
惟解漫天作雪飛。
Merely drift like snow throughout the boundless sky.

《晚春》以短短四句勾勒了暮春時節萬物繁盛卻行將逝去的時候,反映出韓愈對季節變化與人生無常的觀照。詩的前兩句聚焦在百花爭豔的景象:草木先知春天即將告別,便在最後的時刻奮力綻放紅紫色彩,將春光推向極致。後兩句由繁花轉向更平凡的楊花與榆莢,它們並無嬌豔的色彩或迷人的芬芳,卻能漫天飛舞,化作片片如雪的奇觀。這一細節不僅增添了詩歌視覺上的動感,也為末春的景致平添一種淡然的離愁。

在整體意境中,韓愈透過強烈的對比——繁華爭妍與樸實飄散,捕捉暮春之際的瞬間美好與即將褪去的遺憾。花瓣散落與不斷飄飛的楊花、榆莢,既象徵春天的流逝,也暗示人生盛衰終歸有時。詩中並無明顯的悲哀字句,卻洋溢著惜春的感慨,呼應了唐代詩歌喜用自然意象表現人生哲思的傳統特色。藉由短小精煉的篇幅,韓愈在萬紫千紅的春末風景裡,注入了細膩的惜時與人生無常的情懷,也提醒世人珍惜當下的綻放與美好。

重點

一、以繁花與落絮對比,凸顯春光的華麗與易逝。
二、短小精煉的詩句,蘊含深層的人生哲思。
三、將平凡的楊花與榆莢寫得生動,喚起對無名者的關注。
四、暮春不僅是時節的末尾,也象徵人生瞬息萬變。

意見評論
  • 張國豪美雪莉

    看完不禁想:人生裡許多美景如春花般稍縱即逝,珍惜當下也好,惆悵也罷,這些細膩感受都在《晚春》裡流露無遺。

  • 方子柔

    若與他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裡描述春天甫到的欣喜相比,〈晚春〉多了些不捨和淡淡惆悵,如同舊友辭去時的怅惘。(比較1)

  • 徐怡真

    韓愈常顯示剛健風格,但在《晚春》裡,他表現出少見的溫柔細膩,如同站在花樹下默默看著花瓣飄落。(稍長)

  • 孟婷

    全詩在短短幾句裡,就透出了季節更迭時的落寞感,彷彿看著春天在視線中緩緩遠去。(稍短)

  • 龔雨欣

    我想起今年天氣忽冷忽熱,許多地方櫻花一開就被強風雨打落,讓人感到“春意未足,就已末尾”的遺憾,和詩中意境頗為吻合。(今昔對照1)

  • 許京翔柔希玲

    跟杜甫的深沉憂思或李白的浪漫飄逸不同,韓愈在此詩僅淡淡幾筆就流露對“盛景將逝”的心緒,更呈現他對生命流轉的領悟。(比較2)

  • 盧靜惠雨映白

    微風吹過,暮春花謝,韓愈筆下的《晚春》彷彿留給人一絲眷戀和感嘆。

  • 旭東

    如果對照他另一首〈山石〉的雄渾氣勢,就更能發現韓愈並非只會盛大譴責或壯麗吟唱,也能用輕柔筆調描寫末春的蕭瑟。(比較3)

  • 玉婷

    詩裡不見大張旗鼓的哀嘆,而是透過細微場景點出:春雖短暫,但曾經的芳華也值得記住。在無常中體會美好,也是一種智慧。(稍長)

  • 宜蘭童玩節夏日子戲地

    若把此詩和白居易那些寫春末的詩相比,白居易多描繪全民春遊的熱鬧景象,而韓愈更突顯個人內心的靜觀與無奈。(比較4)

  • 郭華倫

    許多人在社群裡感嘆“春去無痕”,貼出落花或晚櫻照,似乎和韓愈這首詩裡暗示的“時光不等人”同出一轍。(今昔對照3)

  • 鍾依庭瑞巧蘭

    最近新聞也提到,因氣候變遷,一些地方的花期提前或縮短,仿佛詩裡那種“春不留人”的感慨,如今也特別實在。(今昔對照2)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