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學解」※ 勤奮習學與反思自省的深遠意義 ※ 經典名詩

On Advancing in Learning (Excerpt)

进学解 - 韩愈

勤學與深思並進的修為之道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曰:
At dawn, the instructor of the Imperial College enters the Grand Academy, gathers the students under the hall, and instructs them thus: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Skill matures through diligence, but decays in idle play; achievement grows through reflection, yet is undone by careless ease.”

《進學解》是韓愈勸勉士子勤奮讀書、注重思考的重要篇章,雖名為“解”,實際上是一篇雜文或勸學箴言。文章以簡潔有力的語句,指出勤勉與反思對於學問養成的關鍵作用:唯有不懈努力,才能穩步增進學業;一旦耽溺於逸樂與懈怠,便可能葬送先前的苦心經營。韓愈在文字中也強調思考的重要——人不應僅停留在記誦與模仿,更要時時對所學內容加以反省與推敲,進而將知識化為自身的獨立見解。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科舉制度已日漸盛行,學生往往為考試而埋首經典,卻忽略了真正的內化與省思。韓愈痛感於此,透過風趣又尖銳的筆法,示警世人若不勤思,便容易流於空談,亦失去自我提升的契機。這種不受束縛、勇於批判的態度,正體現了他“古文運動”推崇文以載道、文從內容出發的理念。

而“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兩句,更成為後世傳誦不衰的名言,常被用以鼓勵年輕學子把握求學階段、不忘初心。整篇文章論述雖短,卻涵蓋了勤學與慎思兩大主軸,對於現代人同樣具有啟發:無論在學業、職場或其他專業領域,都需持續付出時間與心力,同時保持靈活思考的習慣,方能真正在專業上精進,為自己與社會帶來更大價值。韓愈的文字既猶如當頭棒喝,也蘊含師長對後進的深切期許,強調學問與品德並行,透過堅定的求知慾與周延的思辨力,最終達成知識與行動的合一。

重點

一、勤奮學習與持續思考不可偏廢,方能達到真正的學問境界。
二、懈怠與逸樂會消磨進取心,需時時自警。
三、韓愈強調“文以載道”,在學問之外也關注品格與價值觀。
四、“業精於勤,行成於思”成為後世勉勵學習與思考的至理名言。

意見評論
  • 龔麗薇茜若芸

    讀《進學解》時,我感到韓愈對學問的執著令人敬佩。

  • 蘇小梅

    最近考研失利的朋友說想放棄,我丟給他看《進學解》,或許能給他一點振作的力量。

  • 潘孟暉

    看到韓愈在文中強調修身與求學並重,感覺特別受用。

  • 鄭力帆玟書蘭

    從整篇文章看來,韓愈並不僅僅想批評年輕人不努力或社會風氣浮躁,他更想讓人明白,古往今來,學識與道德修養從不是一蹴可幾。就如同他在文中所描述的,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為。這樣的觀點在現代社會有更大的啟示意義,因為我們經常被碎片化的資訊與快速的節奏牽著走,導致靜下心讀書、反省自身顯得愈發困難。然而,越是急躁的時代,越需要古典中的慢思考與深鑽研,那種擔當與自省能給予我們更完整的人生架構。回顧《進學解》,我們可能會驚覺,古人的話並不是陳舊教條,而是一種信念的傳承,帶領我們在知識與道德上同步成長。

  • 怡芬

    沒想到古人已經在提醒世人不要淺嘗輒止,真是領先時代的見解。

  • 洪志偉

    真希望現在的教育也能多一點這種“嚴而有愛”的風格。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很欣賞他講學問時帶有一種剛勁的態度,看似嚴苛卻蘊含溫暖。

  • 鐘淑娟

    韓愈在文中引用古代典籍,反覆強調進德修業的重要性。那些時而嚴厲、時而幽默的說理方式,讓人意識到真正的學問並非僅是死讀書,而是從內在修養到實際行動的積累過程。我讀完後很受激勵,更想檢視自己是否真正下過苦功。

  • 蘇打綠是一個棒的樂團

    與李白的浪漫風格相比,韓愈在《進學解》顯得務實且力道強勁。

  • 簡雅蘭韻香秀

    或許當代人對韓愈並不熟悉,但在閱讀《進學解》時,你會感受到他對後輩真心實意的期盼,也會看見他對社會風氣與教育方式的深層反思。這樣的思想跨越了朝代與年代,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

    當我讀到韓愈反覆強調勤學苦讀的段落時,腦海中浮現了現在網路資訊氾濫的情景。大家可能更容易滿足於速成的知識或淺嘗輒止的資訊量收集,而忽略了真正的深度思考與紮實學習。看來雖然時代不同,但那些需要厚積薄發才能獲得的能力與見識,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 洪偉忠雅燕如

    文中提到的勤學態度,其實正是很多人缺乏的。我們有時會覺得自己很忙、沒時間,卻常常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地方。韓愈的話雖然犀利,但卻能敲醒在安逸中迷失的靈魂。

  • 邱建華薇若真

    讀到“將恐不能盡其才”這種擔憂時,真的能深刻體會古人對於“才不配位”的恐懼。現今社會也常見高學歷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不禁讓人感慨當時的警示仍然適用。

  • 俊傑

    聽說韓愈仕途並不算太順遂,但他的文章卻始終充滿硬氣和對後生晚輩的關懷。大概也是在挫折中,他更懂得學問的珍貴與人生的沉澱價值。

  • 佩玲

    韓愈的文字張力很強,每句都像敲在我的心上。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真的很喜歡韓愈在文末那股激昂感,彷彿在呼喊所有人:該努力時就要全力以赴!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我特別喜歡他那種又罵又教的口吻,充滿張力。

  • 許宏裕

    想起某次面試時,老闆對我說,文憑只能代表過去的努力,真正決定未來的是持續學習的能力。這句話與《進學解》裡所表達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真正的進學並不止步於一時的成就,而是要不斷向前。

  • 桃園機場航站往世界地

    感覺他對學生的期許特別深刻,我好像回到以前老師的殷殷叮嚀。

  • 怡君

    一開始讀《進學解》,只覺得滿篇都是韓愈在誇示知識或對士子提出高標準的要求,可是慢慢深入後,就能看見他字裡行間的關懷與憂慮。那種時代背景下,知識份子肩負治國平天下的責任,更需不斷提升自身學養。看見他細數經典,絲毫不敢懈怠,映照到當代,我們雖然不一定是要做官或參政,但在工作和生活裡,若少了這種學問與道德兼修的態度,難免迷失在種種誘惑裡。古人的教誨正提醒著我們,無論多忙碌、多現實,也該留一點空間給學習與反省。也許這就是《進學解》歷經歲月仍然值得一讀的原因。

  • 歐維嘉淑麗晴

    當看到“讀書不求甚解”這種敷衍態度被韓愈痛批時,我反省了自己常常只追求速度而不夠精細。或許在學習上,慢下來反而能學得更深更透。

  • 賴明俊

    文中那種一方面自我鞭策,一方面提醒學生責無旁貸的語氣,讀起來充滿著古代知識份子的使命感。想想現代人常常只專注在考試成績,但往往缺乏更宏觀的視野,並不知道為何而讀書,這篇文章或許能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啟示。

  • 胡宇威演技氣到粉絲愛

    最近新聞提到許多大學生畢業後仍找不到好工作,讓我更覺得《進學解》的精神仍很可貴。

  • 鍾子凌

    跟他寫的《馬說》相比,《進學解》更強調讀書修身,而非僅是發掘人才的困境。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說到勤奮好學,讓我聯想到許多現代的科研工作者,日以繼夜地實驗、研究,就是為了在領域上取得突破,這和韓愈在《進學解》裡對讀書人的期許如出一轍。只是古今之間工具和環境都變了,但那份執著的精神其實沒有改變。

  • 烏來瀑溫泉原住民風讚

    最近的網紅文化很盛行,有些人只追求流量,忽略了真正的實力沉澱,讓我想起《進學解》的提醒。

  • 謝旭庭

    這篇文章雖名為《進學解》,卻不只是在教人如何讀書,更像是一段從古至今都適用的人生箴言。韓愈用生動的語言,提醒讀者學問不只在於書本知識,更在於修身、齊家乃至承擔社會責任的全面成長。透過苛責與自我要求,他也暗示了一種道德使命感:有學問的人必須不斷精進,才能不辱使命,為社會帶來光明。從古人的視角看來,這是士子孜孜不倦的動力;但對於今天的我們,或許也是提醒我們不可急功近利,必須踏實地充實自我,才能真正擁有獨當一面的底氣。我看到這篇文字,彷彿看到一位嚴師,不只關注學生的短期表現,更關心他能否成為真正的棟梁之才。

  •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

    韓愈對於學習態度的要求其實放諸各行各業都適用,例如想要成為藝術家或工程師,也都需要同樣的耐心與鑽研。認真看,他不斷訴諸的是一種精進向上的精神,而不是紙上談兵。

  • 許佩芬

    跟杜甫講求社會關懷的詩作相比,韓愈更著重個人修為和治學態度,頗具特色。

  • 家瑋

    韓愈對讀書人毫不留情的鞭策,卻是一種珍貴的愛。

  • 趙偉銘

    他筆鋒犀利,但背後卻蘊含柔軟的師者之心,真得讓人感動。

  • 嘉文

    韓愈除了在理念上大力強調深度學習,更在行文中表現出豐富的文化底蘊,如同翻開一部小型的典籍集。對我們來說,這既是知識的傳承,也是對文化的敬重,無形中提高了學習的境界。

  • 龔雨欣

    《進學解》在韓愈所有文章裡是頗為特別的一篇,他並非單純科普或者論政,而是以批評與教誨融合的方式,為想要繼續深造的人指點迷津。他認為學習不應該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要關注到自我省察與社會責任。每一句話看似苛刻,卻始終滲透著一種對後輩的殷切期望。有時我甚至能想像,他站在講台上,拍著桌子大聲教訓,但眼裡卻帶著溫暖與期盼。或許正是這樣兼具嚴厲與關懷的言語,才能鼓舞一代又一代學子在學術和品德上並進。對我來說,這篇文章的意義遠遠大於考試的範疇,更是一份自我鞭策的指引。

  • 宛真

    其實,從文章的結構來看,《進學解》融合了譏諷、鼓勵與教誨等多種文體風格。韓愈不只是單方面斥責,他也會有意設置一種對話式的情境,讓讀者在自問自答中思考,究竟學習的本質是什麼。這種寫作方式讓人產生更多共鳴,因為你會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審視自己:我真的有把書中的道理活用出來嗎?我是否只是在追求外在的功名,而忽略了內心的修行?這一連串的疑問,也正是古代先賢為我們預留的思考空間。透過閱讀與反省,現代人也能從這篇短短的文章裡,重新檢視自我,找到學習的真正意義與方向。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每讀一次《進學解》,都像被古人當頭棒喝。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在閱讀過程中,我反覆體會到他對傳統經典的敬畏之情。雖然現代人或許不再講求熟讀四書五經,但那種對知識根源的探究與崇敬,反而是我們更應該重新拾起的寶貴精神。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