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爱的哲学 - 简要诗歌概述
在《爱的哲学》这首短小精湛的诗作中,雪莱以极富浪漫色彩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万物彼此交融、互相吸引的场景:喷泉与河流、大海与风、阳光与大地、月光与海浪……所有的存在都在“神圣⋯ 阅读全文
在《爱的哲学》这首短小精湛的诗作中,雪莱以极富浪漫色彩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万物彼此交融、互相吸引的场景:喷泉与河流、大海与风、阳光与大地、月光与海浪……所有的存在都在“神圣⋯ 阅读全文
《智性之美颂》是雪莱深具代表性的哲理与抒情交融之作,成诗于1816年左右。它集中呈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精神: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敏锐感受,以及对人性、心灵与美之源泉的热情探求。整首⋯ 阅读全文
《无政府的假面》是雪莱在1819年彼得卢惨案之后所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喻长诗,也是浪漫主义诗歌中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呐喊。诗题中的“假面”意指伪装与欺骗,而“无政府”则映射统治者的暴力统⋯ 阅读全文
第四幕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终极华章,象征着自宙斯权威崩解后的新纪元来临。剧中,不仅普罗米修斯彻底挣脱束缚,连其他角色——如亚西亚、潘西娅与爱翁等——也在自然与灵性的交融⋯ 阅读全文
《云》是珀西·比希·雪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与浪漫诗作之一。全诗以第一人称“云”的视角展开,云在诗中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化身为不朽而又永在变幻的自然力量。诗歌充满了大量的意象:雨⋯ 阅读全文
《致云雀》是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云雀象征着超然、自由与纯粹的喜悦。整首诗以热情洋溢的口吻呼唤云雀,将它比作火云、落日余晖中的浮光、潜藏于思想之光⋯ 阅读全文
《西风颂》是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于1819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热情洋溢、富有音乐感的诗行向秋日的西风献上赞礼,同时寄寓了诗人对个人、社会乃至自然界变革的强烈渴望。⋯ 阅读全文
《奥兹曼迪亚斯》是雪莱于1817年左右创作的经典十四行诗,题材源于对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即奥兹曼迪亚斯的希腊化名字)的想象与描述。诗中讲述一位旅人从远方带回的见闻:荒漠里⋯ 阅读全文
《拉拉》(Lara)是拜伦勋爵于1814年出版的一部长篇诗作,延续了他在《吉奥尔》(The Giaour)、《阿比道斯的新娘》(The Bride of Abydos)等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神秘、冷峻主角的写作⋯ 阅读全文
《玛泽帕》是拜伦勋爵于1819年发表的叙事诗,灵感取自乌克兰历史人物伊万·玛泽帕(Ivan Mazepa)的传奇经历。根据传说,玛泽帕年轻时与一位波兰贵妇私通,被贵妇的丈夫捉住后处以极刑⋯ 阅读全文
《希永的囚徒》是拜伦在1816年前后完成的一部长篇叙事诗,灵感源自他对瑞士希永城堡(Château de Chillon)的参观。在历史上,日内瓦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弗朗索瓦·博尼瓦尔(François Bo⋯ 阅读全文
《黑暗》是拜伦于1816年创作的一首极富末世意味的叙事诗,亦被视为浪漫主义时期有关世界末日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1816年因欧洲出现气候异常(亦称“无夏之年”),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灰⋯ 阅读全文
《致奥格斯塔》是拜伦勋爵写给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奥格斯塔·李(Augusta Leigh)的诗篇,创作背景带有极强的个人色彩。在拜伦陷入多重舆论危机、婚姻破裂、公众抨击的艰难时刻,奥格斯⋯ 阅读全文
《别了》(Fare Thee Well)创作于1816年,是拜伦为其与妻子安妮·伊莎贝拉(Annabella Milbanke)婚姻破裂、女儿被带走等变故写下的深情告别之诗。诗中带有沉痛的自省与隐忍的告别,⋯ 阅读全文
《我们不再四处游荡》是拜伦勋爵的一首短小却意味深长的抒情诗,创作于1817年前后。诗中以简洁的意象和柔和的语调,暗示出在人生历程和夜晚沉思之中,人们对激情、爱情与冒险的眷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