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 一首登臨遠眺、情牽家國的悲慨之作 ※ 經典名詩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vilion on a hill overlooking a vast lake with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during sunrise with soft golden and pink hues illuminating the scene. The atmosphere should feel serene yet grand, reflecting both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a sense of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登岳阳楼 - 杜甫

洞庭煙波裡的鄉愁與憂思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是杜甫在晚年顛沛流離時,登上岳陽樓所寫的感懷之作。詩人帶著對洞庭湖的早聞盛名,親臨勝境卻無法欣賞壯麗山川的愉悅,反而滿懷沉重的家國憂思和個人悲涼。

首句「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既表明杜甫慕名而來,又暗示感慨良多。次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將視野從湖光山色轉向廣大天地,象徵國土分裂、動盪不安的現實。詩人的心情因這壯闊景象而更加複雜。

第三、四句展示了杜甫個人處境與時局糾葛:「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透露他音信渺茫,旅途孤苦;「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更道出北方戰亂依然,詩人登樓遠眺時不禁涕泗縱橫。整首詩情感層層遞進,既有對社會現實的無奈與悲歎,也包含了對親友離散、時局飄搖的無力感。

杜甫在樓上俯瞰洞庭湖,原本壯麗的景色卻與自身的憂愁交織,形成悲欣交錯的意境。這首詩以短短八句,蘊含對家國動亂、人生漂泊的深切憂思,也展現了杜甫「詩史」之稱的社會關懷。詩中用字凝煉、情緒強烈,呈現出他憂時憂民的典型風格。

重點

透過登臨岳陽樓的視角,詩人將個人悲涼與家國命運緊密結合,表達對亂世與人生無常的深切歎息。作品提醒讀者在欣賞自然美景之餘,亦應關注家國時局與百姓苦難,體悟杜甫在艱難處境中依然心繫蒼生的高尚情懷。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