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zymandias - Percy Bysshe Shelley
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 - 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Ozymandias - Percy Bysshe Shelley
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 - 珀西・比希・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是雪萊於1817年底左右寫就並於1818年發表的十四行詩(sonnet),以極具「考古場景」的意象探討權力與時光之間的辯證關係。詩中,敘事者聆聽一位旅者描述在遙遠荒漠發現的巨大雕像殘骸:高大的石腿、破裂的面容,以及底座上「奧茲曼迪亞斯,諸王之王」的碑銘。曾象徵無上威權的帝王,如今只能在無盡沙漠裡化作頹敗孤石。
此詩主軸是「人類權勢易碎,光榮終將塵封於歲月」。奧茲曼迪亞斯(Ozymandias)實則呼應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當代英國因拿破崙失勢、歐洲政局動盪,雪萊借此詩映射政治權力之暫時與虛幻。詩尾以絕望空曠的沙海收束,讓整首詩帶有「崇高與寂寥」的張力。
**形式與創新**:雪萊在此用十四行詩,卻在音韻安排上作些調整,使之不完全遵循傳統義大利或英國十四行定則,強調詩歌的情節敘事性與收束時的餘韻。透過「身體殘缺卻神情猶存」的雕像與「底座狂傲字句」之對照,彰顯浪漫主義對「永恆、自然力、個人野心」的深度省思。
• 以十四行詩形式,講述旅者在荒漠裡發現壯觀又破敗的帝王雕像。
• 署名『奧茲曼迪亞斯,諸王之王』卻成荒涼廢墟,嘲諷極權脆弱。
• 流傳名句:Look on my Works, ye Mighty, and despair! 暗示人定勝不了歲月或歷史洪流。
• 寫作背景:對埃及古蹟與拿破崙、歐洲局勢的間接影射,浪漫派慣用「遠古&遺址」意象強化時代諷喻。
• 象徵意義:古今盛衰依舊無常,帝王或權勢最後都被時間與自然吞噬,只餘沙塵與破碎銘文證其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