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在離愁與秋意中綻放婉約之美 ※ 經典名詩

A serene autumn scene with a lotus pond surrounded by fallen red lotus flowers, a jade-like stone bench covered in autumn leaves, and a soft mist in the air under a pale sky. The atmosphere should evoke feelings of melancholy and longing.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李清照

秋夜離情:深閨幽思難平

紅藕香殘玉簟秋。
The red lotus fragrance fades, the jade mat grows cold in autumn.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Gently removing my silk robe, I board the orchid skiff alone.
雲中誰寄錦書來?
Who sends an embroidered letter through the drifting clouds?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When wild geese return, the moonlight floods the western chamber.
花自飄零水自流。
Flowers fall on their own, waters flow unceasingly.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A single longing, yet sorrow rests in two distant hearts.
此情無計可消除,
No method can dispel this deep emotion,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It leaves my brow, only to burden my heart anew.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是李清照著名的婉約詞作,以秋意背景映襯女性獨處時的深沈愁緒。開篇「紅藕香殘玉簟秋」透過「紅藕」(荷花)與「玉簟」(竹席或涼席)兩個優雅意象,展現秋意漸深、暑退涼生的時節氛圍,也暗示著紅顏不再、華年易逝的惆悵。第二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則將視角移至獨處的女性身上,將宛若夢境的場景具象化:夜色中,她飄然脫去羅裳,搭乘小舟,似有一種在現實與虛幻之間遊走的淡淡憂思。

緊接著「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點出思念的對象遙不可及,書信難通,只有看著大雁回歸、月色盈滿,徒增離愁。雁群往往被賦予傳遞消息的象徵意義,在這裡卻與詩人的落寞相交織,凸顯心中無限牽掛卻無從排遣。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更強調了生命與時光的無情流轉,花開花落、江水滔滔,皆不為人之意志而停留。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一語道破了離人相隔兩地的感慨:相思雖同,卻各自深陷憂愁,彼此無法相互慰藉。最後「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象地描繪愁情縈繞於思者心田,一刻似乎剛從眉頭褪去,旋即又湧回心頭。這種循環不斷的哀傷與牽掛正是李清照詞中所特有的婉轉感。

整首詞以清新雅致的筆調呈現柔婉的愁緒,同時傳達出無可排遣的失落感。她運用大量與女性生活、自然環境相關的意象,如荷花、羅裳、蘭舟與大雁等,營造出兼具優雅與孤寂的氛圍。李清照作為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擅長以細膩手法刻畫女性在動盪時局和人生離合中的種種心境;在本作之中,秋色、月影與離愁交織,更顯她內心深處的哀怨與敏感。此詞因意境典雅、情感動人而廣為傳誦,成為後世吟詠女性幽思的經典之作。

重點

一、感受秋意與紅藕、玉簟等意象交織的憂思氛圍
二、體會李清照將女性心境融入自然景物的婉約風格
三、「雁字回時」等典型意象反映對離人書信與相思的期盼
四、理解「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形容愁情不斷的巧妙用詞
五、領悟宋代女性詞人在時局動盪、情感漣漪中的纖細情懷

意見評論
  • 鐘品妍

    近來有些人講求“斷捨離”,卻常放不下舊物舊人,也像李清照這首詞裡的糾結:想留住曾經的美麗卻發現它已殘破,留下的只剩無盡感慨。

  • 江禾明

    「紅藕香殘」既點出蓮花凋萎的形象,也帶來一種幽幽哀愁。雖然是殘景,卻讓人更懂得珍惜盛開時刻,這和李清照常用的對比手法不謀而合。

  • 魏佑琪葳翠蘭

    若對照柳永那些豪放或苦情風格的詞作,李清照更偏向內斂透視,藉一朵凋零的紅藕就能塑造深沉意境,可見兩者雖同寫愁緒,卻在筆調與情感深度上大不相同。

  • 梁宥涵銘姿蓮

    整首詞讀來像一幅淡雅水墨畫,筆墨不濃,卻能在淺色暈染中呈現豐富層次,李清照就這樣把一段心事悄悄寫進時間的縫隙裡。

  • 國華

    短評:貼切的自然意象、柔婉的情思,小小篇幅卻蘊含無窮回味,恰似一縷清香隨風飄散,又在心頭縈迴。

  • 簡柏翰筱玲羽

    若與《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相比,同樣是寫離愁,但《一剪梅》裡的筆調更似輕歎,通過比喻與對偶營造出更流暢的美感。

  • 陳力偉

    她細膩地寫出季節轉換裡的離別心情,就算不到哀痛欲絕,也在微微的冷颼中讓讀者心頭一緊,體悟人生有如露水般無常。

  • 溫青薇沁國良

    提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腦海馬上浮現深夜幽窗、一盞孤燈與淡淡的絲竹聲。

  • 俊豪

    比起她的《聲聲慢(尋尋覓覓)`裡更為顯著的孤寂與悲愁,《一剪梅》在哀婉外多了些淺淺的甜味,好似在懷想往昔時仍有柔情迴盪。

  • 紀文豪

    讀李清照的這首詞,彷彿能感受到她對逝去光陰的懷緬與不捨,而「玉簟秋」更像把秋天的薄涼直接灑進心裡,細微卻深刻。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在宋詞眾多流派中,李清照的女性視角與她對四時景物的運用獨樹一幟,這首《一剪梅`便顯示她怎麼將哀感寫得既輕靈又深沉。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每次看到新聞播報有些人努力在職場重頭來過,感覺跟詞裡那股「曾經美好,如今卻影蹤難覓」的情懷相呼應,都在嘗試找回失去的閃光。

  • 洪詩婷

    想起最近許多讀者愛在深夜裡翻閱舊相簿,那種想抓住舊時光卻只能看照片的無奈,就跟詞裡「相思成卷」的意味很像。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有人說,若與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相比,兩者皆是宋代名作,但蘇軾壯闊奔放、李清照纖細婉約。這首《一剪梅》就如綢緞般細緻,將女性心思寫到極盡浪漫。

  • 張志強

    想到最近有些企業倒閉,輝煌不再,讓我聯想到詞裡「紅藕香殘」的意象——曾經璀璨耀眼,如今只能黯然收場,但也提醒我們懂得留住好的回憶,繼續往前。

  • 惠琳

    中長評:全詞不長,卻像漣漪般層層擴散。從“紅藕香殘”到“玉簟秋”,李清照先用花與竹席構築當下時令的蕭瑟,接著不斷引入下層意象如風露、離愁之意,於是情感愈發厚重,卻不見半點生硬、煽情。對照《聲聲慢(尋尋覓覓)`的沉鬱,此作更偏向淒美中仍保留一線清幽味。對現代讀者而言,這份若即若離的失落,尤其適合在靜夜裡回味:仿佛一盞淡茶,初嘗平淡,卻在反覆品飲後才知其餘韻綿長。李清照正是這麼一位會用“淡色筆”斑斑點點繪出澀痛的人生畫家,使人讀罷久久不忍合卷。

  • 古文凱

    中篇感想:李清照擅長在景物細節裡安放自己的情感,《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就是最佳例子:從殘荷之香到秋日竹簟,用極簡語句勾勒出淡淡冷意,於是讀者不自覺就被引進她的心境裡。與此同時,她還會藉著花香、露水、秋氣等元素暗示前塵舊夢的逝去。對現代人來說,這種「盛放與落幕」的對比正如我們看著社群上那麼多精彩瞬間,但一轉身,現實的秋涼就撲面而來。她的詞總能在輕描淡寫裡顯現人生無常的沈重感。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