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之歌(經驗篇)」※ 描繪夜晚中孩童與護士間互動所反映的人生經驗與情感。 ※ 經典名詩

A serene evening scene in a grassy meadow with children playing under soft twilight skies, while a solemn nurse watches over them from a distance. The atmosphere should evoke both warmth and melancholy, symbo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innocence to experience.

Nurse's Song (Experience) - William Blake

護士之歌(經驗篇) - 威廉·布萊克

夜幕降臨,孩童笑聲響起的護士之歌

When the voices of children are heard on the green,
當孩子們的聲音在草地上響起,
And laughing is heard on the hill,
笑聲在山丘上迴盪,
My heart is at rest within my breast,
我的心在我的胸中安息,
And everything else is still.
其他一切都靜止了。
Then come home, my children, the sun is gone down,
那麼回家吧,我的孩子們,太陽已經下山了,
And the dews of night arise;
夜晚的露水升起;
Your spring and your day are wasted in play,
你們的春天和白天都在玩耍中浪費了,
And your winter and night in disguise.
而你們的冬天和夜晚則是在偽裝中度過。

詩歌詳解:《保姆之歌(經驗)》-威廉·布萊克

這首詩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著名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作品,出自他的詩集《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在這部詩集中,布萊克探討了人類社會中的壓迫、束縛以及失去純真的主題。這首《保姆之歌(經驗)》表面上看似平靜祥和,但實際上暗藏著對兒童天真被剝奪的批判。

第一段解析:

「當孩子們的聲音在草地上響起,
笑聲在山丘上迴盪,
我的心在胸膛中安歇,
一切其他的聲音都歸於寂靜。」

  • 自然與童年的象徵: 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玩耍,他們的笑聲傳遍四周。草地和山丘代表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童年,這是布萊克作品中常見的意象,用以表現純真。
  • 保姆的情感: 第三句提到「我的心在胸膛中安歇」,似乎表達出保姆對於孩子們快樂玩耍感到安心。然而,這裡也隱含著一種矛盾情緒——雖然她表面平靜,但她內心可能已經開始擔憂孩子們即將面臨的現實世界。
  • 靜止的氛圍: 「一切其他的聲音都歸於寂靜」這一句可以有多重解釋。一方面,它可能暗示此刻的寧靜美好;另一方面,也可能預示著這種純真的時光不會長久,最終會被成人世界的壓力所取代。
第二段解析:

「那麼回家吧,我的孩子們,太陽已經下山,
夜晚的露水升起;
你們的春天和白天浪費在遊戲中,
而你們的冬天和黑夜則掩藏在偽裝之中。」

  • 時間的流逝: 「太陽已經下山」和「夜晚的露水升起」不僅描述了自然界的晝夜交替,更象徵著生命的階段轉換。孩子們的「春天」和「白天」代表他們的童年和青春,這些時光充滿活力和希望。
  • 對遊戲的批評: 「你們的春天和白天浪費在遊戲中」這句話帶有強烈的譴責意味。保姆認為孩子們應該停止玩耍,回到家中,因為她相信過度沉迷於遊戲是一種浪費。這反映了成人世界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忽略了遊戲本身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 偽裝的寒冬: 最後一句「你們的冬天和黑夜則掩藏在偽裝之中」尤其令人深思。「冬天」和「黑夜」通常象徵衰老、死亡或困境,而「偽裝」則表明這些困難可能被掩蓋或忽視。這可能是保姆對未來的一種警告,提醒孩子們要為成年後的艱辛生活做好準備。
整體主題與意義:

這首詩通過保姆的視角,呈現了成人世界對兒童天性的控制與干預。表面上看,保姆是在關心孩子們的安全與健康,但她的言語背後卻透露出對自由和遊戲的否定。這種態度正是布萊克想要批評的,他認為社會制度和成人權威往往剝奪了孩子的純真和快樂。

此外,這首詩還揭示了時間的不可逆性以及人生不同階段的對比。從「春天」到「冬天」,從「白天」到「黑夜」,詩人巧妙地利用自然現象來比喻人生的旅程,並呼籲讀者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結語:

《保姆之歌(經驗)》是一首簡短卻富有深意的詩作,它既展現了布萊克對兒童純真的珍視,也揭露了成人社會對下一代的壓迫。透過細膩的文字和生動的意象,這首詩引發我們思考如何在保護孩子安全的同時,尊重他們的天性和自由。

重點

這首詩透過護士的視角,探討了天真與經驗之間的對比,揭示成長過程中純真逐漸消逝的無奈,同時也反映了成人世界對孩童快樂的複雜情感,提醒我們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

意見評論
  • 黃文龍

    有人說布雷克擅長用微小場景呈現巨大對立,在這首詩裡,愛與防備、自由與壓抑,都集中在保母和孩子的互動中。

  • 家瑋

    有人形容它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長大後對童年的看法:懷舊或抱怨、珍惜或斷絕,都足以反映我們對生命的態度。

  • 許文婷彤桂芝

    和前作〈Nurse's Song (Innocence)〉唯美的日落相比,這裡的夕陽帶著灰冷色調,象徵時間的無情消逝。

  • 嘉玲

    一旦合上書,心裡還留著那道陰影:原來童年可以是快樂,也能被強行扭曲成憂慮,端看大人以何種眼光看待。

  • 雅雯

    最後,這首詩猶如一記警鐘:當我們忙著追逐現實,需要警惕自己別成了那位冷漠的保母,或許好好回頭看孩子們的笑顏,才發現那才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 鐘羽馨

    詩裡的保母不再像母親般溫柔守護,更像個被現實磨平熱情的中年人,彷彿在孩子的笑聲裡聽到自己逝去的青春。

  • 曾雅茹涵秋陽

    讀完讓我覺得,成年人對童年的記憶可能已失去純真,只剩下對時光流逝的埋怨與陰影。

  • 李佩蘭

    這首詩並非冗長,但氣氛轉折充滿張力,讓人領悟到:成長不只被動,環境和大人想法會深深塑造孩子日後的人生觀。

  • 阿國

    當保母冷聲命令孩子進屋,像一種世俗的強制,也讓我想到現代家長的焦慮: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不敢讓他們盡情玩耍。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在現代高房價和競爭就業市場下,不少家長對“玩樂”深懷罪惡感,覺得孩子太閒就是浪費青春,這種想法與詩裡保母的態度如出一轍。

  • 廖可欣

    對照〈Nurse's Song (Innocence)〉,雖同一標題,但前者是陽光下的自由奔跑,後者卻在夜色中隱含壓抑,光與影的轉折十分明顯。

  • 賴明俊

    整首詩像夜幕降臨般籠罩著陰鬱,布雷克用簡單言語呈現大人世界的妒忌與不甘,令人生出無限歎息。

  • 謝若璇

    感覺上,雖說孩子的笑聲未必停止,但保母的態度像給這童年響曲加了雜音,帶著苦澀的回響。

  • 歐陽雪

    讀到詩裡保母狠狠說出那段話時,有種被冷水澆身的衝擊,像在告訴孩子:你們的歡樂在現實中只是虛幻一場。

  • 周以倫

    那一句「Your spring and your day are wasted in play」彷彿在宣判:對大人而言,嬉鬧只是浪費,而已經不再是歡愉源泉。

  • 小明

    在〈Nurse's Song (Experience)〉裡,能感受到大人對孩子的懷疑與不安,取代了天真無邪的笑聲。

  • 李國華正在努力中成長

    若和〈Infant Joy〉那種天真對照,這裡保母展現的是「成人視角」的無奈,對孩子活力的反感也可能暗示她對自我生命的失落。

  • 李佩蘭

    佈雷克刻畫出一種被歲月侵蝕後的疲態,和〈Nurse's Song (Innocence)〉那種歡樂場景恰成對比。

  • 廖可欣

    在新聞裡看到關於學校壓力和補習文化的討論,不禁想到詩中不願再容忍孩子玩鬧的保母,也許正是種社會普遍焦慮的縮影。

  • 徐怡真

    佈雷克一再提醒讀者:經驗未必是人生禮物,有時它會消蝕我們的純真,讓我們變得刻薄而懷疑。

  • 趙偉銘

    其中那種帶有酸味的語調,引導讀者去反思:我們在喊著“為孩子好”時,是否也將自身的失落投射到他們身上?

  • 莊嘉雯

    最初讀到就感覺心裡一陣酸楚,像看著童年在現實壓力下一點點枯萎,沒有回頭路。

  • 舉頭望明月頭思故鄉在

    與布雷克的〈London〉相較,雖然背景不同,但同樣流露出對人性扭曲的省思:城市裡冷漠無情,鄉野裡卻也未必保有無憂。

  • 高美玲

    整篇氛圍顯示大人的倦怠與孩子的活力間產生碰撞,好像提醒我們,成長不只是失去天真,更是對純真的懷疑與打擊。

  • 林詩涵夢竹君

    若你已經對童年毫無憧憬,再讀這詩時也許會對保母的角色感同身受;但若仍珍視純真,就會痛惜這種經驗摧毀的過程。

  • 蘇小梅

    若將它與他在〈The Chimney Sweeper (Experience)〉比較,那邊是社會底層的童工悲歌,這裡是鄉野裡童心被扼殺,兩種場景卻同樣透著悲涼。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