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se's Song (Innocence) - William Blake
保母之歌(純真) - 威廉・布萊克
Nurse's Song (Innocence) - William Blake
保母之歌(純真) - 威廉・布萊克
《保母之歌(純真)》出自威廉・布萊克《純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在詩中,我們看見草地上戲鬧的孩子們與溫柔守護的保母(或稱看護人)之間的對話。整首詩以柔和的音調和富有節奏感的語句,勾勒出一幅天色漸暗、童聲不絕的恬靜圖景。
詩的開端,保母因聽到孩子們在草地上和山丘間的笑聲而感到內心寧靜,似乎所有世間的煩擾都已沉寂。當保母提醒孩子們該回家,孩童則天真地表示天色仍未完全暗、夜裡小鳥依舊飛翔,山丘上還有羊群,因此不願早早離去。這段對話反映出孩子對於時間和自然的直觀感受:他們相信只要仍有光,仍有生命跡象,就可以盡情嬉戲。
詩末,保母退讓讓孩子們繼續遊玩,直到光線散去。這種「半勸半允」的場景洋溢著溫暖:大人雖心懷責任,卻也尊重孩子的純真天性,營造出互相妥協、關愛、溫情的一幕。山丘因孩子們的跳躍與歡笑而迴響,像是呼應了布萊克「純真」主題中的自然萬物皆與童心相通的理念。
通過此詩,布萊克展現「無憂童年」與「善解保護者」的和諧相處,也同時體現《純真之歌》中強調的世界觀:只要在關愛與理解下,孩子可以在自然之中自由發揮想像與活力。對照《經驗之歌》裡常見的陰鬱與批判視角,此詩則呈現出一種理想狀態:童年與大人之間的關係柔和無間,夜晚的漸降並不意味著冷酷或壓迫,而是循序漸進的收束,帶著暖意的守護和體諒。
• 來自《純真之歌》,頌揚孩子在草地與山丘上歡笑、跳躍的天真無邪。
• 保母(或長者)在提醒孩子天黑該回家時,也尊重孩子的遊戲慾望。
• 結尾強調自然迴響與童心之輕快,山丘也因歡笑而充滿活力。
• 詩語調溫柔,展現成人與孩童間的理解與愛護。
• 顯示布萊克在「純真」世界觀下的理想狀態:純潔童年得到寬容的呵護。
最近推動的校園戶外教學常被家長支持,正如詩裡保母選擇讓孩子繼續玩耍,相信自然的接觸能滋養純真的成長。
看著詩中孩子們盡情奔跑,突然想到現代社群媒體上,大人們也在提倡解放童心,好像再次呼應那樣的純真氛圍。
與佈雷克的〈Nurse's Song (Experience)〉相比,這一版本洋溢著無憂無慮,彷彿一首悠閒田園曲,而經驗版卻顯現了更多人生傷痕與警醒。
也想起某些教育改革計劃正強調讓孩子在無壓力環境裡探索,和詩裡保母讓他們繼續遊戲的作風不謀而合,算是一種古今相映的共通理念。
讀來充滿安全感,保母就像守護神,以溫柔目光看著孩子,提醒我們有時大人應該給出更多信任與自由。
疫情解封後,很多地方恢復室外活動,詩裡小孩奔跑的景象彷彿呼應如今人們重回戶外的喜悅,逃離封鎖的陰霾。
最近經濟壓力沉重,許多家庭都忙於工作,很難讓孩子好好接觸大自然,讀此詩時便覺得這樣的歡笑場景更加珍貴,也許正是現代人所渴望的簡單幸福。
好喜歡詩中那股柔和的晚風感,雖然只有幾行描述,卻能讓人感覺黃昏下奔跑的笑聲,像落在耳邊的輕快音符。
看到孩子們無壓力嬉戲,就讓我聯想到近來提倡的“快樂學習”主張,或許這種童年該有的輕鬆,其實一直是人類的本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