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復活節」※ 探討1916年愛爾蘭復活節起義對民族命運的深刻影響 ※ 經典名詩

A solemn and historic street scene in Dublin, Ireland during the early 20th century, with a somber tone reflecting sacrifice and resilience. The image should include subtle Easter symbols like lilies, alongside Irish flags or faint silhouettes of revolutionaries standing united under a misty sky.

Easter 1916 - W.B. Yeats

1916年復活節 - 威廉·巴特勒·葉慈

愛爾蘭起義的不朽記憶

I have met them at close of day
我在日暮時分遇見他們
Coming with vivid faces
帶著生動的面容前來
From counter or desk among grey
從灰色的櫃檯或書桌之間
Eighteenth-century houses.
十八世紀的房屋。
I have passed with a nod of the head
我曾點頭致意而過
Or polite meaningless words,
或是禮貌而無意義的話語,
Or have lingered awhile and said
或是短暫停留並說道
Polite meaningless words,
禮貌而無意義的話語,
And thought before I had done
並在我結束之前想到
Of a mocking tale or a gibe
一個嘲諷的故事或譏笑
To please a companion
為了取悅同伴
Around the fire at the club.
在俱樂部的爐火旁。
Being certain that they and I
確信他們和我
But lived where motley is worn:
只活在小丑服裝被穿著的地方:
All changed, changed utterly:
一切都改變了,徹底改變了:
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
一種可怕的美誕生了。
That woman's days were spent
那位女子的日子消磨在
In ignorant good-will,
無知的善意中,
Her nights in argument
她的夜晚則在爭論中
Until her voice grew shrill.
直到她的聲音變得尖銳。
What voice more sweet than hers
有誰的聲音比她的更甜美
When, young and beautiful,
當她年輕又美麗時,
She rode to harriers?
她騎馬去追獵犬?
This man had kept a school
這個人曾辦過一所學校
And rode our wingèd horse;
並騎著我們的飛馬;
This other his helper and friend
另一個是他的助手與朋友
Was coming into his force;
正展現出他的力量;
He might have won fame in the end,
他最終可能贏得聲望,
So sensitive his nature seemed,
他的天性似乎如此敏感,
So daring and sweet his thought.
他的思想如此大膽又甜美。
This other man I had dreamed
另一個人我曾夢想
A drunken, vainglorious lout.
是一個醉醺醺、自負的蠢貨。
He had done most bitter wrong
他曾對一些親近我心的人
To some who are near my heart,
犯下最痛苦的錯,
Yet I number him in the song;
但我仍將他列入這首歌;
He, too, has resigned his part
他也辭去了自己的角色
In the casual comedy;
在這隨機的喜劇中;
He, too, has been changed in his turn,
他也輪到自己被改變,
Transformed utterly:
徹底轉變:
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
一種可怕的美誕生了。
Hearts with one purpose alone
心中只有單一目標
Through summer and winter seem
無論夏天還是冬天似乎
Enchanted to a stone
被施了魔法變成石頭
To trouble the living stream.
擾亂那活生生的溪流。
The horse that comes from the road,
從路上來的馬,
The rider, the birds that range
騎手,飛翔的鳥兒
From cloud to tumbling cloud,
從雲朵到翻滾的雲朵,
Minute by minute they change;
它們一分一秒地變化;
A shadow of cloud on the stream
溪流上的雲影
Changes minute by minute;
也一分一秒地變化;
A horse-hoof slides on the brim,
馬蹄滑過邊緣,
And a horse plashes within it;
一匹馬在其中濺起水花;
The long-legged moor-hens dive,
長腿的秧雞潛入水中,
And hens to moor-cocks call;
母雞向公雞呼喚;
Minute by minute they live:
它們一分一秒地生活:
The stone's in the midst of all.
石頭卻置身於一切之中。
  • 此翻譯力求保留原詩的意境與節奏,部分詞語如 'motley' 被翻譯為「小丑服裝」以貼近文化背景理解。

詩歌詳解:《復活節1916》

愛爾蘭詩人W.B. Yeats的《復活節1916》是一首深刻反思愛爾蘭獨立運動及其影響的作品。這首詩創作於1916年的愛爾蘭復活節起義之後,該起義是愛爾蘭反抗英國統治的一次重要歷史事件。Yeats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那些參與起義的人們的複雜情感——既有敬佩,也有疑惑和悲痛。

第一段:日常生活的冷漠與改變

詩的開頭描述了詩人在一天結束時遇到的一些人,這些人來自辦公室或商店,生活在十八世紀的老房子中。詩人與他們交談,但這些對話僅限於禮貌而無意義的言辭。詩人甚至在俱樂部的火爐旁編造嘲諷的故事來取悅同伴。然而,一切都因為起義而改變了,“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一種可怕的美誕生了)這句重複出現的句子成為全詩的核心主題。

第二段:人物形象與背景

接下來的幾段描繪了一些具體的人物形象:

  • 那位女性:她白天過著無知但善意的生活,夜晚則因爭論而聲音變得尖銳。年輕時,她的聲音甜美動人,曾騎馬參加狩獵活動。
  • 那位校長:他經營一所學校,並以“有翅膀的馬”象徵追求理想的精神。
  • 他的朋友:這位朋友本可以成名,因其敏感的天性和大膽而甜蜜的思想。
  • 那位醉漢:儘管他曾對詩人心愛的人造成深深的傷害,但如今他也被包括在這首詩中,因為他也放棄了自己在平凡生活中的角色,經歷了徹底的轉變。
第三段:不變的石頭與變幻的生命

詩中提到“hearts with one purpose alone”,即那些懷著單一目標的人們,他們像石頭一樣堅定不移,打亂了生活的流動。相比之下,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斷變化:從路上跑過的馬匹、雲朵間飛翔的鳥兒,到溪流上的陰影,每分鐘都在變化。然而,那塊石頭卻靜止不動,成為一切變化的中心。

第四段:犧牲的代價與疑問

最後一段探討了長期犧牲可能使人心如石頭般冷硬。“O when may it suffice?”(哦,什麼時候才能夠足夠?)這句話揭示了詩人對於這種犧牲是否值得的疑問。他指出,最終這是上帝的決定,而我們的責任只是輕聲呼喚那些逝去的名字,就像母親為入睡的孩子命名一般。

詩人進一步提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Was it needless death after all?”(這難道是無謂的死亡嗎?)即使英國可能遵守承諾,人們仍然會記住這些烈士的夢想,以及他們為此付出的生命。結尾再次強調“A terrible beauty is born”,將整首詩的情感推向高潮。

總結

《復活節1916》不僅是一首紀念愛爾蘭起義的詩,更是一首關於人性、理想與現實衝突的沉思錄。Yeats用細膩的文字和深邃的意象,呈現了那些為了國家自由而奮鬥的人們的崇高精神,同時也表達了對暴力與犧牲的矛盾態度。這首詩提醒我們,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美麗與恐怖往往相伴而生。

重點

這首詩反思了1916年愛爾蘭復活節起義中犧牲者的英勇行為,表達對他們追求自由精神的敬意,同時也揭示歷史事件帶來的複雜情感與人性掙扎,提醒我們珍視和平與正義。

意見評論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Sui PalaceSui Palace

    「隋宮」※ 詩歌精要解析 ※ 經典名詩

    經典名詩
    Sui Palace

    這首〈隋宮〉借由對隋煬帝南遊奢華場景的描繪,展現了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興亡感慨。第一句「乘興南遊不戒嚴」揭示出帝王沉迷逸樂、忽視戒備的危險跡象。接著「九重誰省諫書函」則彰顯⋯ 閲讀全文

    Mawei (No. 2)Mawei (No. 2)

    「馬嵬(其二)」※ 詩歌概要 ※ 經典名詩

    經典名詩
    Mawei (No. 2)

    此詩為李商隱〈馬嵬〉組詩的第二首,背景與安史之亂以及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迫賜死的歷史悲劇相關。馬嵬坡事件象徵大唐盛世的幻滅,也影響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悲劇形象。詩人透過虛實交錯⋯ 閲讀全文

    Spring RainSpring Rain

    「春雨」※ 詩歌精要解析 ※ 經典名詩

    經典名詩
    Spring Rain

    這首題為〈春雨〉的詩,以李商隱典型的含蓄筆觸,描繪出一幅在春夜中若隱若現、似有還無的景象。透過「隱隱春雲」與「絲絲寒雨」等意象,詩人傳達出春天的微妙與脆弱,也暗示人生情感⋯ 閲讀全文

    The Brocade ZitherThe Brocade Zither

    「錦瑟」※ 以夢喻情的朦朧絕唱 ※ 經典名詩

    經典名詩
    The Brocade Zither

    《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之一,全詩以「錦瑟」開篇,將弦柱與回憶交織,隱隱透露詩人對往昔年華的追慕與感傷。詩中先以五十弦的幻象比擬無數情思,接著透過典故「莊生曉夢」與「望帝⋯ 閲讀全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