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se Lost (Book 11)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十一卷) - 約翰·彌爾頓
Paradise Lost (Book 11)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十一卷) - 約翰·彌爾頓
《失樂園》是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於1667年出版的史詩作品,這首詩探討了人類墮落的故事,並深入描繪了善與惡、自由意志與命運等主題。本段摘自第十一卷,講述了撒旦及其同伴被逐出天堂後的情景,以及他們在地獄中的反應。
詩的開頭提到“人的第一次違抗”,指的是亞當和夏娃因吃了禁果而被驅逐出伊甸園的故事。這象徵著人類最初的罪惡和墮落:
Of Man's first disobedience, and the fruit
Of that forbidden tree whose mortal taste
Brought death into the World, and all our woe,
彌爾頓呼喚天上的繆斯來啟發他,希望能夠超越以往的文學成就:
Sing, Heavenly Muse, that, on the secret top
Of Oreb, or of Sinai, didst inspire
That shepherd who first taught the chosen seed
這裡引用了聖經中的摩西,他在何烈山(Oreb)和西奈山接受神的啟示,象徵著詩人希望得到神聖的靈感。
撒旦在這部史詩中是一個複雜且具有魅力的角色。他因驕傲和嫉妒而背叛上帝,最終被逐出天堂:
Him the Almighty Power
Hurled headlong flaming from the ethereal sky,
With hideous ruin and combustion, down
To bottomless perition, there to dwell
In adamantine chains and penal fire,
儘管處於痛苦的地獄中,撒旦仍然保持著他的驕傲和野心。他認為即使在地獄中,也能創造自己的天堂:
The mind is its own place, and in itself
Can make a Heaven of Hell, a Hell of Heaven.
這句話展示了撒旦的內心力量和對自由的渴望,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他仍能保持自己的尊嚴和意志。
這首詩的核心主題之一是自由意志。彌爾頓通過撒旦的形象探討了自由意志的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帶來創造力和獨立性;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導致毀滅和墮落。
另一個重要主題是善與惡的對立。彌爾頓通過詳細描述天堂和地獄的對比,突顯了這一主題:
Oh, how unlike the place from whence they fell!
There the companions of his fall, o'erwhelmed
With floods and whirlwinds of tempestuous fire,
這種對比不僅展示了物理環境的差異,也反映了道德和精神層面的對立。
彌爾頓的《失樂園》是一部深具哲學和神學意義的作品。通過豐富的比喻和生動的描述,他成功地將一個古老的宗教故事轉化為一部充滿人性和情感的文學巨作。這首詩不僅探討了人類的起源和墮落,還引發讀者對自由、選擇和道德責任的深刻思考。
本詩透過亞當和夏娃的故事,揭示了人類墮落後的悲劇性困境,同時也展現了信仰、悔改與神恩如何帶來最終救贖;提醒讀者即使面臨黑暗,仍能從中找到光明的出路。
跟〈Paradise Lost (Book 9)〉的罪惡場景相比,這一卷更著重啟示性的畫面,天使帶領亞當眺望人類未來,既沉痛又必須面對。
最近極端氣候和戰亂不斷,看這段不免聯想到米爾頓筆下預言般的畫面,似乎人類一直在重演悲劇輪迴。
天使對亞當述說洪水與後世罪惡時,感覺就像父母無奈地告訴孩子,你將遇上風雨,也必須學會自己撐傘。
書中雖寫眾多苦難,但還是留有盼望,尤其當天使告知將來會有彌賽亞誕生,似在黑暗隧道盡頭點燃微弱火光。
當看到神派天使驅逐亞當、夏娃,感覺就像面對不得不離開舒適圈的震撼,語句滲透著憂傷卻又帶一絲期盼。
若與他早期的詩作〈Lycidas〉相比,〈Book 11〉少了悼亡的私人傷痛,多了對整個人類命運的深層省思,格局更為宏大。
若來對照〈Book 1〉的墮天使揭幕,這裡轉而寫人類即將離開樂園,兩種放逐之感相互映照,寫盡人類悲劇的宿命。
米爾頓展現了失樂園後的第一道曙光,卻同時暗示了未來幾多顛沛與考驗,讓人懷抱矛盾的希望。
和〈Paradise Lost (Book 4)〉伊甸園的純淨美相比,此刻的氣氛轉向離別與警示,更顯出前後對照的強烈反差。
在〈Paradise Lost (Book 11)〉,充滿了人類苦難與救贖的預示,讀來頗具滄桑感。
作者刻意凸顯亞當的悔悟與夏娃的淚水,顯示人類雖然深陷墮落,卻依舊保有自省和願意學習的靈性。
當關上樂園之門,卻開啟通往人間漫長道路的序幕,〈Paradise Lost (Book 11)〉為最終結局作準備,也讓讀者深深思量:在苦難與希望之間,我們如何選擇並繼續前行?
米爾頓在失明後,仍能如此全景式描繪未來災禍,令人驚歎他對文字與神學的把握力。
把天堂驅逐、後世浩劫與神的救贖連接起來,形成了宏大的神人對話,也凸顯出米爾頓對自由意志的延伸思考。
天使麥可所指引的未來災禍,好像一部縮影的人類史,看得人心驚也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