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ant Joy - William Blake
嬰孩的喜悅(Infant Joy) - 威廉・布萊克
Infant Joy - William Blake
嬰孩的喜悅(Infant Joy) - 威廉・布萊克
《嬰孩的喜悅(Infant Joy)》收錄於威廉・布萊克《純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與該詩集中一貫的「童稚、純淨、溫柔」主旨相互呼應。這首詩選擇了剛出生兩天的嬰兒,透過短短對話式敘述,將新生兒與照料者之間的愛與歡欣凝聚成詩。
詩中孩童「無名」與「才兩天大」,凸顯了生命初始階段的無垢與可能性。詩人或母親(讀者可自行想像扮演敘事者角色)試圖替這嬰兒命名,但嬰兒以「歡愉」作為自我定義,象徵新生命帶來的純真與快樂能量。面對嬰兒的微笑,詩中角色以「Sweet joy」的呼喊回應,不僅渲染出溫馨柔美的場面,也讓讀者感受到一股深厚的祝福意念:但願這純淨歡愉能持續守護孩子的成長過程。
語言上,整首詩節奏輕快、語句簡潔,以對話方式加強親密互動的感受。布萊克善於捕捉孩童天真無邪的瞬間,以簡練詞彙即能刻畫出「光潔、純白、炙熱的愛」氛圍。相比《經驗之歌》裡更批判與灰暗的視角,此詩充分彰顯「純真之歌」系列的明亮調性:人性尚未被社會或苦難汙染,將嬰兒視作幸福與希望的象徵,期待人們珍惜並保護這一切。
從整體理念看,《嬰孩的喜悅》傳遞布萊克強烈的人文關懷,他相信孩童是最能展現生命原初光輝的存在。詩中主客體之間,不論是母親與嬰兒,或詩人與新生命,都展開如音樂般的輕盈對話。這種「互相呼應的樂章」正體現布萊克對「愛與純真」的高度禮讚:在世界的嘈雜與動盪之中,嬰兒的笑容是一道淨化人心的光。
• 出自《純真之歌》,聚焦剛出生嬰兒的歡愉與無垢狀態。
• 詩中採對話結構,呈現母愛或保護者與新生兒之間的親密互動。
• 「無名」與「兩天大」象徵新生命充滿無限可能與純淨本質。
• 名字被定義為「Joy」:布萊克藉此歌頌孩童帶來的歡欣能量。
• 短小精緻卻意蘊深邃,強調珍愛與祝福新生,展現人性光明面。
最近新聞有提到出生率下降,卻也有一些家庭選擇迎接新生兒,詩裡的喜悅彷彿提醒我們:生命的到來永遠值得歡慶。
就算對現代忙碌生活來說,閱讀這首詩也能帶來片刻寧靜,好像提醒我們重新感受初生的簡單快樂。
對照他另一首〈Infant Sorrow〉,那裡有苦痛與掙扎,這首則完全相反,專注在生命降臨時的愉悅與祝福。
縱使這個社會還有很多矛盾和苦難,但在詩裡,嬰兒的出生就是一切美好的開端。
這詩讓我想起媽媽抱著新生嬰兒的那刻,世界似乎只剩下溫柔與呵護,沒有了時間感。
卻也別以為它只是童稚的頌歌,背後其實在表達對人性光輝的堅定肯定,讓人讀起來安心又感動。
如果對比他在〈The Tyger〉那種火焰與恐懼的象徵,這裡簡直是另一種極端:溫柔得彷彿世界只剩下輕聲的祝福。
一旦合上詩集,腦海還迴響著嬰兒微笑的影像,好像世界都因此變得柔軟許多。
每次翻開時,腦海裡就浮現粉嫩嬰兒的笑臉,那種無邪笑容似乎能融化一切煩憂。
讀到「Sweet joy befall thee!」時,心裡就溢滿溫暖,彷彿聽見母親對嬰兒的虔誠祈願。
文字不多卻很飽滿,每個字像往嬰兒的搖籃投下陽光,溫暖而閃亮。
雖然短短幾句,卻像音符般串起對新生命的愛與讚歎,真有音樂般的流動感。
那種“我名為喜悅”自我命名的口吻,看似簡單,卻展現嬰兒初生對世界的單純信任。
最後只能說,〈Infant Joy〉是不折不扣的“喜悅之歌”,帶領讀者短暫逃離現實,回到最初的善與愛。
徹底感受他對“喜悅”一詞的詮釋,並非言之泛泛,而是將其化為一幅躍然紙上的溫馨畫面。
感覺整首詩就像一段悄聲呢喃,母親細聲告訴孩子:你來到這世界,是喜悅的化身。
真的覺得,若人人都能維持嬰兒般的赤子之心,也許世界就不會有那麼多紛爭與煩惱了。
這首或許也是布雷克提醒我們:再疲累、再看多了世間黑暗,都要記得最初那份光與暖。
有人把它拿來和〈The Lamb〉比較,兩者都顯示布雷克對純真與神聖的推崇,也都是歌頌無瑕童心的代表。
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甜美的氣息,如同春天早晨的輕風,拂過心頭。
整篇像微風拂面,帶著淡淡花香,你可以感受到他對生命與童年有著多麼真摯的期盼。
若在一個疲憊的夜晚讀到它,你會想:啊,或許明天早晨醒來,就能重新拾回那份喜悅。
或許正因為它如此明亮,才顯得珍貴:在大部分布雷克詩裡,你能看到痛苦與黑暗,但這首詩就像一片陽光下的清泉,洗滌我們的心靈。
每回看見這首詩,都覺得好像在看一朵初綻的花,鮮嫩又充滿可能,讓人充滿希望。
其中的歡愉既實際又超越,因為初生嬰兒所蘊含的潛能,真正能改變未來。
若想到布雷克在許多詩裡揭露黑暗,這首顯得特別珍貴,就像大雨之後看見一道彩虹,純凈又耀眼。
詩中的天真不矯飾,反而沉靜真摯,像是擁抱一個新生小生命時,那股無以言喻的幸福感。
能感受出他想用最溫柔的言語,讓世人看到剛誕生的生命,也是在歌頌希望與未來。
雖然全詩僅僅幾行,但若放在整個《Songs of Innocence》脈絡下看,它恰好是最純淨的“初心”註解。
不像他在〈London〉或〈Holy Thursday (Experience)〉描繪城市苦難,這裡全然是純粹的樂觀,像洞悉陰暗後仍然秉持的初心。
布雷克只用簡短的字句,就能勾勒出孩童天生的喜悅,讀來心裡忍不住也跟著微笑。
布雷克在這首中顯露他對童年的珍視,也暗示純真的美好或許是通往靈性洞察的一道門。
有人說讀布雷克的詩會覺得他跳躍在天真與現實的縫隙間,這首確實更多停留在天真的光裡。
在一堆探討社會不公的詩中,這首像一顆柔光小夜燈,照亮最純淨的角落。
在〈Infant Joy〉裡,感覺得到一種純淨無瑕的幸福,好像在撫摸剛出生的柔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