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送元二使安西 - 《送元二使安西》:一杯送君行,西出阳关人不见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著名送别诗,也常被称作《渭城曲》。全诗虽然只有寥寥四句,却通过“渭城早晨的小雨”“青青的旅舍柳色”“劝酒送别”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离别场景,情感真挚⋯ 阅读全文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著名送别诗,也常被称作《渭城曲》。全诗虽然只有寥寥四句,却通过“渭城早晨的小雨”“青青的旅舍柳色”“劝酒送别”等细节,生动地再现了离别场景,情感真挚⋯ 阅读全文
王维的《终南别业》描绘了诗人辞官后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首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点明诗人中年时便向往隐逸,选择在终南山脚生活,不仅是对官场喧嚣的淡泊,更体现了他对山林⋯ 阅读全文
王维的《鹿柴》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一幅空山静谧、光影交错的画面,传递出浓郁的禅意与诗意。首句“空山不见人”点明了山中的幽寂,紧接着“但闻人语响”却让读者隐约听到远处的说话声:既⋯ 阅读全文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写的是雨后秋夜的幽静山居生活。开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两句,就在短短十字里烘托出清新的自然氛围:雨后山中仿佛被洗刷一新,⋯ 阅读全文
王维的《相思》是一首短小却极富情感张力的五言绝句,以“红豆”这一特殊意象寄托绵长的思念。红豆又名“相思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恋爱与离情别绪,因此诗题“相思”与“红豆”相呼应,⋯ 阅读全文
关于“杜甫《别房太尉墓》”的诗作,今已无公认权威版本收录于《杜工部集》或其他正史文献中。部分民间选本与零散传说虽偶有提及,但其来源多不详或难以考证,故后世多将其视作佚失作品⋯ 阅读全文
这首《登嘉州凌云寺阁》相传为杜甫在晚年旅居川蜀时,登临嘉州(今乐山)凌云寺的抒怀之作。嘉州地处山水交汇之地,寺阁多建于峻峭山巅,凭栏四望,江流浩荡、峰岭巍峨。诗人以对仗工⋯ 阅读全文
《羌村三首(其三)》作于杜甫从战乱中辗转归来时。诗人笔下的“羌村”,是一个远离长安的乡野之地;他重返村庄,目睹了家园的变迁,也感受到了朴实乡亲的温情。开篇“群鸡正乱叫,客至鸡⋯ 阅读全文
《兵车行》是杜甫“新乐府”代表作之一,全篇借征夫出征的情景,描绘了盛唐后期因不断开边、战乱频仍而导致的民生涂炭。诗中“车辚辚,马萧萧”一句,将军旅出征的紧迫感和悲凉氛围在开头⋯ 阅读全文
杜甫的《新婚别》是“三别”之一,呈现了因征战频繁而被迫分离的新婚夫妇,饱含无奈与悲痛。诗以“兔丝附蓬麻”的巧妙比喻开篇,象征夫妻二人如藤萝依附枝干般亲密无间。下一句“萋萋两何⋯ 阅读全文
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写于诗人在蜀地辗转之际。题目中的“水槛”指临水而建的居处或亭台,诗人借“遣心”来抒发心中的感慨。诗中的场景分明:晨起时分,诗人倚窗想要推门而出,却⋯ 阅读全文
《赠花卿》是杜甫在成都时所作的短诗,意在赞美一位名唤“花卿”的乐师或音乐家。诗中“锦城”指成都,素有“锦官城”之称,因其繁华与富庶而得名。在诗人笔下,成都的乐声从清晨到黄昏都不⋯ 阅读全文
《曲江二首(其二)》是杜甫寓居长安时期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徘徊于曲江边上,感受春日花开与人生聚散的复杂心境。开篇“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揭示了诗人当时生活的窘迫与对酒⋯ 阅读全文
这首《登楼》是杜甫身处动荡年代,对家国命运与自身境遇作出的又一沉郁感怀。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描绘了登楼之际所见花景与自身处境的对比:本应是春日花开的美好,⋯ 阅读全文
此诗是杜甫在江南辗转之际,与当时著名音乐家李龟年意外重逢时所作。李龟年曾深受玄宗宠爱,也常在王侯显贵之宅演奏歌舞。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尚能与李龟年相见于贵族府邸,如“岐王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