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 - 杜甫

花落世乱,高楼凭栏的悲怀
这首《登楼》是杜甫身处动荡年代,对家国命运与自身境遇作出的又一沉郁感怀。首联“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描绘了登楼之际所见花景与自身处境的对比:本应是春日花开的美好,却难掩国难纷扰对诗人带来的深切悲伤。杜甫在当时局势危急、战事不止的背景下登临高楼,尽管眼前自然依旧美丽,心中却无法平息对天下疾苦的忧虑。第二联“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运用壮阔的景象进一步烘托此刻的复杂心境:锦江绵延,春色浩荡,似乎跨越了古今苍茫岁月;浮云飘然,却无法掩盖世道更替和人间惨痛。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更直白的家国之思。“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借“北极”象征皇朝正统、不可动摇,也透露出诗人祈愿乱世平定、外寇消弭的期望。紧接着“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一转,追思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如今只能在祠庙中供人凭吊,暗示昔日蜀汉的荣光早已成废墟,也映射杜甫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忧伤与幻灭。借古讽今,让人联想到当下朝局动荡,同样难见中兴或太平之势。
全诗兼顾写景与抒情:宏大的自然图景衬托国势岌岌可危,亦见诗人志在家国却难施抱负的苦闷。杜甫对“盛世难再、乱局难平”的叹惋,通过登楼放眼四顾的方式真切流露出来。景物依旧、天下多难的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悲慨。也因此,《登楼》在杜甫的诗歌体系中,既承接他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也以登高远望来表达眼界与胸襟,一举成为概括大时代动荡与个人悲怀的典范之作。
要点
1. 借登楼之景,写乱世纷扰与个人抱负无从施展的矛盾冲突。
2. 通过“锦江春色”与“玉垒浮云”等壮阔意象,营造盛衰对比的强烈视觉冲击。
3. 将蜀汉后主的历史兴亡融入当代乱局之中,体现杜甫深沉的历史感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