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詩意與背景簡介 ※ 經典名詩

Horse Poems (No. 5 in a Series of Twenty-Three)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李贺

瞳光淬寒,英豪自知

瞳人湛湛金錯刀,
Bright pupils shine like gilded blades,
骨法森森錫制毛。
Its sturdy frame seems cast in tin and bristle.
自識將軍沙塞死,
Aware its general shall perish on distant frontiers,
故來溪裡駐英豪。
So it descends to this river valley, bearing a hero’s spirit.

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以鮮明的意象與冷豔的筆調,刻畫馬之神韻與悲壯意趣。此組詩各篇皆獨立成章,皆以馬為主角,或慷慨悲涼,或雄奇幻麗,折射出詩人對戰場、英豪與人生無常的深刻體悟。

在〈其五〉中,前兩句「瞳人湛湛金錯刀,骨法森森錫制毛」突出戰馬的凜然氣質:它的瞳孔寒光閃爍,如同淬火的金刀,骨相堅毅,毛色如金屬般冷冽。這種刻畫兼具視覺與質感,為戰馬賦予了超凡的豪邁。

第三、四句則轉向境遇與命運:「自識將軍沙塞死,故來溪裡駐英豪」看似一句輕描淡寫,卻蘊含深沈悲壯:戰馬自知未來命途裡早有交織的生死別離,卻依舊選擇歸附英雄。馬與將軍互為知己,悲劇的結局似乎在其冰冷的瞳光裡早已注定,卻同時表現對武功與功名的無言慟嘆。

李賀對馬的描寫,往往折射軍旅征戰與人生悲喜。《馬詩二十三首》由此亦常被視為他關注邊塞、豪情與個人短暫壯烈生命的象徵。透過瑰麗而森冷的筆觸,他不只記錄戰馬風姿,也訴說著時代風雲與個人心境。

重點

1. **寒光與金屬質感**:此詩擅用「金錯刀」「錫制毛」等金屬意象,強調馬的剛強氣質與宿命感。
2. **將軍與戰馬互為知音**:詩中暗示人與馬的共識,既呼應了唐代尚武風氣,也融入李賀對功名與生命的隱喻。
3. **悲涼與壯烈相融**:李賀筆下的馬,往往蘊含蒼涼的宿命與昂然的氣勢,印證他「詩鬼」稱號的獨特美學——奇崛華麗中帶有淒厲意境。
4. **映照時代與個人**:馬之英豪命運其實折射了李賀對盛唐餘暉、邊關征戰以及自身壽命短促的複雜情感,同時也象徵讀者對理想與現實之間張力的反思。

意見評論
    分享
    開心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
    可用語言
    推薦視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