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樂園(第一卷)」※ 人性墮落與神恩救贖的史詩開幕 ※ 經典名詩

A dramatic scene depicting Satan falling from heaven into a dark abyss, with fiery clouds and chaos surrounding him. The background should include a contrast between the bright, heavenly skies above and the ominous, smoky depths below to symbolize the fall from grace. Include epic, grandiose elements like broken chains, rebellious angels in shadowy forms, and an overall mood of defiance and despair.

Paradise Lost (Book 1)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一卷) - 約翰・彌爾頓

初犯之罪的恢宏敘事與人類命運的開端

Of Man’s first disobedience, and the fruit
關於人類的最初違背,以及那果實
Of that forbidden tree, whose mortal taste
出自那顆禁果,嚐之一口便染上致命之禍
Brought death into the World, and all our woe,
將死亡帶進世間,也開啟了所有苦難
With loss of Eden, till one greater Man
並失去了伊甸園,直至那位更偉大的人
Restore us, and regain the blissful seat,
前來復興我們,再度取回那福樂的座席,
Sing, Heavenly Muse, that on the secret top
高天的繆思啊,請在那神秘的高峰上為我歌唱,
Of Oreb, or of Sinai, didst inspire
正如祢曾在俄立山或西奈山上,啟示凡人靈思,
That shepherd, who first taught the chosen seed
教導了蒙揀選之人最初法則的那位牧者,
In the beginning how the Heavens and Earth
向其述說何以天地之初成形,
Rose out of Chaos: Or if Sion hill
又何以從混沌中湧現;或者若祢願意,於錫安山
Delight thee more, and Siloa’s brook that flow’d
也能讓祢歡喜,那汩汩流淌的西羅亞溪水,
Fast by the oracle of God; I thence
緊鄰上主神諭之所;在那裡,
Invoke thy aid to my adventurous song,
我向祢祈請相助,助我歌唱這勇敢的詩篇,
That with no middle flight intends to soar
不願停留於半途,而意欲直抵更高雲端,

《失樂園(第一卷)》是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在西元17世紀所創作的宏大史詩開端,為全詩奠定了壯闊而神聖的基調。詩作以亞當與夏娃犯下原罪為核心,描繪了人類與天堂、天使與墮天使間的衝突與張力。第一卷特別聚焦於墮天使路西法(撒旦)在地獄的甦醒與重新奮起,一方面展現其雄辯及野心,一方面透過與其他惡魔的對話和反思,顯示了人類尚未知情的悲劇即將展開。

在文學風格上,《失樂園》的敘述融合了古典詩歌的崇高格調與基督教神學的深層意涵,形成強烈的史詩氣勢。第一卷以驚人的想像力鋪陳出地獄的場景——熾烈熔岩、黯黑苦痛,以及墮天使的共同謀劃,與上帝的絕對正義形成鮮明對照。彌爾頓在英文詩歌史上具承先啟後的地位,他在詩裡使用精煉的空白詩體(blank verse),讓整部作品兼具優雅與力道。

第一卷同時也為全詩的主要議題做好鋪陳:人性如何在自由意志與神性的較量中顯現缺陷?上帝的慈愛與正義如何面對墮落的天使與即將重蹈覆轍的人類?在詩中,撒旦等墮天使雖遭放逐,但他們並不甘心屈服於地獄;相反地,他們企圖以反叛精神打造“新帝國”,隱喻著人性在驕傲與欲望之間不斷試探神權的光景。同時,作者透過敘事展現了撒旦領袖魅力背後的虛妄,讀者可在其慷慨激昂的言談裡,感受到野心與矛盾並存。

從神學層面來看,第一卷也帶出一種兩極圖景:天堂象徵無上秩序與光明,地獄則意味著混沌與扭曲,而人類即將在這張巨大的對立圖景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彌爾頓以導讀者進入地獄世界作為開端,既渲染出沉重與恐怖的氛圍,也暗示人類歷史從此與墮落力量交纏。正因為此,第一卷可視為全詩最具「引子」功能的一部分,不僅情節張力十足,更在字裡行間蘊含了「人類自由意志」「神性主權」與「救贖計畫」的深層議題。

整體而言,《失樂園(第一卷)》是一個關於墮落、對抗與希望的序章,帶領讀者直面黑暗勢力崛起的威脅,同時為後續人類在伊甸園裡的悲劇與救贖鋪出偉大史詩的格局。它不僅是神學與文學的結合,也是對人性與信仰的深刻提問:當光明與黑暗角力之時,人將如何在自由意志中選擇立場?又該如何面對一切代價與後果?在第一卷中,彌爾頓為我們預先拋出這些引人深思的問題,並為整部《失樂園》奠定深遠的影響力。

重點

• 第一卷是整部《失樂園》的基礎,呈現撒旦在地獄的甦醒與野心。
• 彌爾頓以空白詩體述說神學與人性的複雜糾結,兼具莊嚴與戲劇性。
• 詩中揭示天堂—地獄的對比,亦暗示人類受命運力量牽引的悲劇性。
• 墮天使象徵驕傲與反叛精神,人類將在之後的篇章裡重蹈相似危機。
• 本卷透過巨大衝突與雄辯語調,打造出史詩級的開場,也拋出自由意志與神性正義的核心辯證。

意見評論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初讀會覺得文字艱深,但慢慢品味就能感受到作者對宇宙秩序和人性衝突的宏觀洞見。

  • 曾柏毅麗雪芬

    從米爾頓的筆下,看得見他如何用文學補足神學的空白,用雄壯的史詩畫面探問人類最深層的道德命題。

  • 林依晨真的是大美女哦

    讀著撒旦墮落的描繪,就像看一齣悲壯劇,帶著英雄般的堅定又遍布悲哀。

  • 高美玲

    想到最近國際局勢動盪,似乎各方勢力在角逐權力,就像詩中地獄裡墮天使集結,看似同一陣線卻暗藏矛盾,讓人對人心起了更多警惕。

  • 嘉玲

    現代疫情帶來的隔離經驗,不也像詩中天使被逐出天堂的感覺?那種原本屬於“正常生活”卻忽然被剝奪的心情,也能從撒旦口中窺見一二。

  • 蔡明峰

    麥當勞最近又漲價,感覺整個社會通膨壓力沉沉,仿佛與詩中地獄的壓迫意象不謀而合。

  • 段依婷宥心芳

    有人喜歡將它和約翰·多恩的神聖十四行詩相比,多恩在詩裡求救贖,米爾頓這裡卻直接給出天使與魔鬼對立的全景,讓人的心智在更大維度中奔馳。

  • 苗栗客家化區驗多元俗

    整整一書的開場就展示了驚人的想像力,從混沌到地獄架構,都讓人覺得像在看3D電影般壯觀。不過更吸引我的是作者探討“意志”這件事——那種寧可在地獄為王,也不願在天堂為奴的決絕態度,讓人震撼又動容。這種意志在現代也可見一些人寧願獨立承擔風險,也不想被體制束縛的精神。或許對一些創業家或極富理想的人來說,撒旦的反叛姿態竟有某種隱隱的共鳴。

  • 藍心怡薇光成

    米爾頓在失明後仍能寫出如此宏偉的作品,讀來真是讓人佩服他想像力和宗教修養的結合。

  • 龍山寺火鼎盛年傳統拜

    如今社群媒體上常見對權威的批判,〈Paradise Lost (Book 1)〉裡的反叛精神,似乎與時下一些年輕人對體制的質疑頗有呼應。

  • 韓亦真

    在這集體懺悔或叛逆之中,米爾頓對語言之美的掌握也令人驚豔,優美又陰鬱,難怪被視為英詩的巔峰。

  • 麗華

    如果僅僅從宗教角度來看,它頗具爭議,但作為文學作品則兼具史詩高度與深層思辨,令人心悸。

  • 俊瑋

    文中塑造的地獄不僅是刑罰之地,更像一種心理狀態,折射了人性中內在的黑暗。

  • 謝仁傑

    在這部偉大的開端,米爾頓先用氣勢磅礴的詩句,讓讀者感受到與傳統聖經故事迥異的視野。

  • 志明

    從〈Paradise Lost (Book 1)〉開頭就能感受到一股史詩氣勢,簡直瞬間被震撼到了。

  • 鐘淑娟

    與但丁的《神曲》相比,米爾頓筆下的地獄更多背叛與思想衝擊,讓我反覆深思罪與自由的邊界。

  • 天若有情亦老此恨綿綿

    讀到撒旦與眾墮天使的交談,會發現他們也有著人性般的情感與掙扎,不是單純的邪惡符號。

  • 台中國劇代建藝術髓驚

    開場的這些詩行就好像一封對人類自由意志的挑戰書,叫人不得不審視自身的信仰與選擇。

  • 杰倫

    有時會想:若將它與莎士比亞悲劇相比,莎翁寫的是人間王國的慘痛,而米爾頓講的則是一場天界與人界交織的龐大對決。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