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dise Lost (Book 2)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二卷) - 約翰・彌爾頓
Paradise Lost (Book 2) - John Milton
失樂園(第二卷) - 約翰・彌爾頓
在《失樂園》第二卷中,約翰・彌爾頓將焦點轉向撒旦與墮天使於地獄中召開的會議。第一卷中,撒旦與追隨者歷經天國之戰的慘敗,被驅逐至地獄;在第二卷,他們不但沒有消沉,反而在黑暗深淵中釋放出更深的野心,密謀如何顛覆上帝的秩序。
本卷可分成兩大重點:
一是「地獄議會」的場景營造。墮天使齊聚一堂,在撒旦的帶領下激烈爭辯。蘇醒於烈焰與硫磺之中的他們,仍然抱持高度理性,據此設想多種對策:是否再度進攻天堂?抑或將注意力轉向「尚未被誘惑」的人類世界?透過不同惡魔的意見,彌爾頓呈現出多元的想法與性格,替整部史詩增添戲劇性與層次感。
二是「撒旦個人的雄心」。儘管背負失敗的傷痕,他仍堅持要與天堂抗衡,一方面顯示了撒旦的領袖魅力與堅毅,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的驕傲與不自量力。身陷地獄,卻藉著強烈意志想攀登更高的權力之巔,既讓人驚嘆其膽識,也暗示了最終結局恐將更加悲劇。讀者可由此看出人性(或天使性)在極度絕望中仍尋找自我主宰,但同時也陷於無法真正擺脫神聖秩序的矛盾。
彌爾頓同樣運用空白詩體(blank verse)寫就第二卷,維持了第一卷的莊嚴而流暢的特質。他醞釀的大場景與角色辯論手法,深受古典史詩與戲劇的影響:一如歐洲古代神話中諸神聚會、爭論,也似古希臘悲劇裡的辯證場面,充滿衝突與張力。當墮天使商討行動方針時,讀者在此同時感受到巨大的「人文式思考」:什麼是自由?何謂權威?叛逆究竟是高貴的精神象徵,還是僭越神聖的罪行?
最重要的是,第二卷以鋪陳「撒旦前往伊甸園」作結,預示著人類未來將面臨一場關鍵誘惑。相較於第一卷的戰後恢復,第二卷更強調「策謀」層面——在地獄深淵的燄火與黑影中,撒旦展開了自我認同與權力欲的延伸。這種描寫中隱隱透露出人類正處於未知的危險邊緣,等待撒旦全新陰謀的來臨。
整體而言,《失樂園》第二卷是「地獄計畫」的正式誕生:它以議會的形式描繪墮天使如何在黑暗之境中活躍,形塑了一個反秩序卻又有條理的組織體系。詩人將墮天使人性化,凸顯了「黑暗英雄」的特質,使讀者不僅見證神與魔的對立,也開始檢視自身的自由意志與有限性。至此,彌爾頓的史詩由「戰後失敗」邁向「對抗神權」的新階段;人類即將在撒旦的謀劃中扮演何等角色,也埋下後續劇情張力。
• 本卷著重於地獄議會,墮天使集結討論對抗上帝的計畫。
• 撒旦領袖魅力與自負同在,展現「黑暗英雄」的複雜面。
• 與第一卷的「戰敗餘波」相呼應,第二卷更偏重陰謀與策略。
• 彌爾頓採用大型辯論場景,深富古典史詩與戲劇氣息。
• 結尾暗示撒旦即將踏上前往伊甸園之路,為人類「原罪」的悲劇預先敲響警鐘。
若與但丁《神曲》中的地獄描寫相比,米爾頓更著墨於墮天使的內心與策略,使地獄不僅是懲罰之地,更是運籌與野心碰撞的舞台。
最近全球政治局勢緊張,看新聞時感受各國勢力互相較勁,想起詩中墮天使們的議論場景,彷彿歷史不斷重演。
這裡呈現的是一種進退兩難的矛盾:他們想要繼續反抗,又得面對強大的神之威嚴,令人見識到一種注定失敗的悲壯。
在〈Paradise Lost (Book 2)〉,撒旦與眾墮天使的爭論場面更壯觀,帶有深刻的悲劇感。
這一卷裡,地獄議會是焦點所在,每位墮天使都抱持不同觀點,讓人看出權力鬥爭在人性裡的深層烙印。
讀到他們決定要將戰火燒向新創造的人類,就像觀賞一部龐大的政治陰謀劇,愈看愈震撼。
米爾頓在此延續第一卷的磅礴氣勢,但更聚焦於墮天使內部的討論與權力角逐。
米爾頓再度展現他驚人的想像力與語言力量,將地獄政治與復仇計畫寫得如同一部鴻篇巨製,也逼著我們反思:反叛與專制,哪裡真能找到終極的自由?
想起最近對AI道德界線的討論,人類如同書中將被試探的新造物,一旦權力與慾望交織,究竟會走向何方?不禁令人深感憂慮。
讀到撒旦即將踏上穿越混沌之旅那段,彷彿踏入未知宇宙的冒險,卻也隱喻一個靈魂走向更深沉黑暗的命運。
文字如同畫面感十足的史詩電影,自由與威權的拉扯、權力與信仰的鬥爭,毫不留情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和《Paradise Lost (Book 1)》的開場相較,第二卷更深入撒旦陣營內部,讓人看到偽裝下的恐懼和偏執,能更立體地理解墮天使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