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房太尉墓」※ 一首憶故將之墓的感懷之作,傳遞遙遠歸鄉的悲喜交織 ※ 經典名詩

Farewell at the Tomb of Grand Commandant Fang

别房太尉墓 - 杜甫

異鄉亦故鄉、淚灑太尉遺塚的深摯悲懷

他鄉亦故鄉,茅屋勝高堂。
In a foreign land that has become my home, a humble thatched hut can surpass a lofty hall.
去日兒女哭,歸時兄弟傷。
When he departed, his children wept; upon return, his brothers grieved.
路遙悲別酒,夜靜受哀香。
A distant road stirs sorrow at the farewell wine; in the silent night, one takes in the scent of mourning incense.
奠酹徒垂淚,終身仰閬王。
Libations poured in vain tears; throughout life, we revere the lord of Lang.

《別房太尉墓》寫杜甫哀悼友人(或尊敬的長輩)房太尉之作,也蘊含對人生與鄉土的深沉省思。詩中從「他鄉亦故鄉」開篇,點出對於異地與家鄉之間的身份轉換;生活在動盪的時代裡,所謂「故鄉」往往不一定是出生之處,而是靈魂暫時安頓的地方。

「茅屋勝高堂」則凸顯詩人崇尚質樸與情義,勝過追求奢華排場。接著「去日兒女哭,歸時兄弟傷」描繪出告別與迎回之間的淚水與悲痛交織,更顯出人世聚散之苦。中段「路遙悲別酒,夜靜受哀香」將此悲懷延伸到空曠的旅程與夜間祭奠,一面寫行程之遠,一面寫儀式之沉重,情感自然流露。

最後兩句「奠酹徒垂淚,終身仰閬王」將情緒推向收束:作為飄泊之人,面對逝者只能一再傾酒憑弔,淚流空費。提及「閬王」或指對長輩故人的尊崇,也可能意含蜀地神祇或地域典故,象徵杜甫一生仰望並懷念。整首詩語句不多,但通過生離死別、哀思敬意,讓人在平易中感受到沉痛的力量。

在藝術與風格上,此詩緊扣「別」字,明寫與亡者永別、暗寫塵世聚散無常;同時亦折射杜甫旅居蜀地的所思所感,把寄居他鄉與家國多難的身世,融入對故將軍墓的哀思中。杜甫向來被稱為「詩史」,這首短詩更體現了他濃厚的人生悲憫與對滄桑世態的深切關懷。

重點

從「他鄉亦故鄉」的感觸,到酒淚相伴的墓前祭奠,詩人透過悼念與懷思,折射出戰亂時代中關於歸鄉、離散與生命無常的深層感慨。

意見評論
  • 蔡明峰

    歷代詩人寫悼亡詩不少,但杜甫寫來總帶著時代滄桑,令人更感分量沉重。

  • 許宏裕

    這首詩對我來說,比較特別的是杜甫著重於個人情誼的一面,顯示他在亂世中的珍惜與不捨。

  • 陳志明的夢想家族團隊

    「別房太尉墓」蘊含著杜甫對故友深切懷念,讀來感到無限悲思。

  •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

    「別房太尉墓」可以視為他對人生無常的一種嘆息:天不假年,英才早逝,留下滿懷悵惘。

  • 卓建平

    透過這首悼亡詩,能更深刻體會杜甫的多面向:他既是詩聖,也是有血有淚的凡人,會為好友離世而傷痛不已。

  • 一葉落知道秋莫忘故人

    杜甫向來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但在這首詩中,他的悼念與私情顯得格外濃烈。

  • 柯語嫣

    要是房太尉在天有知,想必也能感受到杜甫此詩的深情與尊崇,畢竟不因時局艱困而淡忘誼分。

  • 莊嘉雯

    讀詩時我總會想到那個年代,想著杜甫或許疲憊地攀山涉水,只為到墓前與舊友道別,場景悲壯卻又溫暖。

  • 許佩芬

    某些研究者認為,在杜甫的悼亡詩中,「別房太尉墓」兼具真摯友情與對時局的深切體悟,是難得的佳篇。

  • 芷柔

    可以說,杜甫的悼念並不只是私人感傷,也同時在控訴社會與亂世令才俊過早凋零,暗中寄寓他的悲憤。

  • 萬小蘭雅庭珍

    在紀念好友時,杜甫也在和自己對話,表達對人生起伏與友誼短暫的無奈,讓人看了特別感慨。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從「別」字就可看出詩人不得不面臨的生死離別,杜甫無奈卻又真誠,深深扣人心弦。

  • 宜蘭童玩節夏日子戲地

    杜甫畢生顛沛流離,能擁有值得深情悼念的友人,或許是他心靈僅存的溫暖與驅動力。

  • 崔佳恩琳雅綠

    我想像杜甫站在墓前,神情黯然地緬懷往日種種,既追憶故人之德,也感嘆生離死別的殘酷。

  • 郭芷瑜

    杜甫稱頌房太尉之功與品行,更暗示出他對現實局勢的失望,也引人思考何為人生價值。

  • 卓建平

    詩人透過悼念房太尉,實則勾勒一幅世事滄桑的畫面,讓人讀後唏噓不已。

  • 家慧

    整首詩不會用過多的華麗詞彙,而是以樸實語句醞釀出沉痛的情感,這正是杜甫的一貫風格。

  • 廖可欣

    讀後只想長嘆:斯人已逝,唯有詩中回音不絕,讓人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杜甫心中難以平復的思念與敬愛。

  • 陳小美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帶有深情與史詩質感的悼念詩,能讓我們重新審視友情、義氣和人生的意義。

  • 歐陽妮妮拍戲主持方展

    雖然是悼念之作,卻也從字裡行間透露出杜甫對時局與人事更深層次的感歎。

  • 正雄

    我特別喜歡詩中那種深沉而不失節制的哀痛,表現杜甫對逝者的敬重與思慕。

  • 許宏裕

    我相信,也正因為這種誠摯與豐富內涵,《別房太尉墓》才能成為杜甫悼亡詩中頗受好評的代表作品。

  • 花蓮海洋公園東觀光去

    杜甫為友人執筆,彷彿也為自己寫下時代見證,他看到人生與朝代沉浮,心底卻只能化作無盡的詩句。

  • 歐陽雪

    詩裡流露的誠摯情感是真切的,彷彿杜甫親手扶著墓碑,口中念著故人昔日的功德與友情。

  • 陳志明的夢想家族團隊

    每每讀起這首詩,彷彿看見杜甫神色凝重,緩步前行至友人之墓,內心百感交集。

  • 玉婷

    詩人不斷流離,友人永遠長眠,兩相對比下,更突顯人生苦短與命運難料。

  • 鐘羽馨

    有人說杜甫在「別房太尉墓」裡展現的哀思不同於純粹送別,反而多了些歷史慨歎與世態炎涼的意蘊。

  • 韓雪兒柏景芬

    讀這首詩時,感覺就像在聆聽一曲低沉的弦歌,旋律雖緩,但音音不絕,令人久久無法釋懷。

  • 許庭薇

    當我们透過詩歌遙想那座孤墳,彷彿能感受到草木萋萋,風聲寂寥,杜甫立於墳前的背影無比滄桑。

  • 中壢市風味餐富樣好吃

    歷史上,房太尉的事蹟或許已不那麼廣為人知,但透過杜甫的詩,我們能感受到他的風骨與情義。

  • 大華

    不少後世詩家對此詩推崇備至,認為它雖短但情感直擊人心,更帶有歷史悲劇的濃烈味道。

  • 韓啟邦

    雖未親見全文,但每次讀到關於杜甫的悼念詩,都能感受到他那份沉鬱的誠摯情感。

  • 邱建華薇若真

    在亂世中,好友相繼離去,杜甫留存下來的只有詩句。此詩就是他對亡者最深的敬意,也是對無奈現實的沉重嘆息。

  • 曾柏毅麗雪芬

    詩篇不長,卻蘊含濃厚的兄弟之情。杜甫對友人的懷念映射著他個人孤獨的處境,讓人動容。

  • 歐維嘉淑麗晴

    他的文字有種厚重的美,像是要把全部崇敬、懷念和無奈都壓縮進字句裡,久久縈繞在胸。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杜甫的詩常常寄情於家國,這次寄情於故人逝去,更添幾分柔情與悲戚。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