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ewell at the Tomb of Grand Commandant Fang - Du Fu
/别房太尉墓 - 杜甫/
Farewell at the Tomb of Grand Commandant Fang - Du Fu
/别房太尉墓 - 杜甫/
近有平陰信,
遙傳潤甯卿。
後來無以寄,
故國取次行。
舍舟更覓馬,
倚劍已摧頹。
自憐相聚乏,
況乃忽離情。
馬嘶丹水北,
雲斷白帝城。
戎馬關東戍,
桑麻淇上耕。
平生皆血淚,
流落遂相成。
尚想得歸去,
不堪日淚橫。
此詩是杜甫為悼念故友房太尉(或稱房琯)而作,深刻展現了戰亂時期的人生淒楚與故友情誼。開首「近有平陰信,遙傳潤甯卿」交代了消息遙遠傳來,讓詩人一顆思念之心久久不能平復;「後來無以寄,故國取次行」則表明昔日的通訊與歸鄉都已困難重重,不得不草草上路。
「舍舟更覓馬,倚劍已摧頹」寫出旅行的艱辛與自身英氣已被時勢摧殘;「自憐相聚乏,況乃忽離情」更流露了曾經難得相聚,如今卻又遽別的悲痛。「馬嘶丹水北,雲斷白帝城」將鏡頭轉向戎馬奔馳的邊地與雲遮霧鎖的白帝城,象徵彼此被淒涼的山河分隔;「戎馬關東戍,桑麻淇上耕」呼應戰事與民生的糾結困苦。
最後「平生皆血淚,流落遂相成。尚想得歸去,不堪日淚橫」總結詩人感慨萬千的身世:顛沛流離的歲月積累成滿腔淚水,與亡故好友再也難以共敘離懷,只能日復一日淚眼滂沱。全詩以樸實詩句與強烈悲傷相輔,既寫家國動亂下的如履薄冰,也抒發了對亡友的無限追憶與自我命運的痛惜。杜甫借悼亡之情伸展出對天下時局的浩嘆,是他「詩史」身份中最深刻的寫照之一。
1. 杜甫以悼念好友為引,折射出亂世征伐對人事離合的殘酷打擊。
2. 詩中多處意象(丹水、白帝城、關東戍等)都指向動盪時局與顛沛人生,滿含悲涼。
3. 借此作品,可感受杜甫對家國與故人的深厚情意,以及對世事無常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