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 - 韦应物

時危見忠節,郊外尋閒情,雲淡風輕慰客心
此詩寫於韋應物官居期間,他抽身離開整日忙碌的公務,前往城外東郊之地,獲得片刻的清靜與思考空間。開篇「吏舍俯終年,出郊曠且閒」對比強烈:官署中整年伏案勞心,如今踏入空曠郊野,神思豁然開朗。
第三、四句由個人視野擴展到對時局的感懷:「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君賢」,一方面突顯動盪世局中能驗證忠臣、明君,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詩人對亂世中堅守正道的期盼。接著五、六句描述郊外景致:雲淡風輕、花柳相映,詩人漫步川流之旁,盡享大自然的恬然。末兩句將視線收攏於「客心」與「青山」:放下公務與世事繁雜,在流水與青山間洗滌身心,讓人感受到詩人對山水自然的嚮往與寄託。
韋應物常以平易近人的筆調描繪閒適生活和淡泊情懷,本詩尤其注重從官場轉入山野時的心理轉換。官職與亂世只是外在環境,他所追求的,是在這段短暫自由裡,重建內心秩序、重拾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欣賞。正是這股「雲淡風輕」的定力,使《東郊》在平和語調中蕴含著對時局、對人生的深邃關照。
重點
一、場景對比:官署忙碌與郊外閒適一動一靜,強化詩人心靈轉折。
二、社會關懷:藉「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君賢」點出亂世中忠義與明主的價值。
三、山水洗心:流水、青山帶給詩人精神安頓,彰顯韋應物崇尚自然的態度。
四、語調平實卻意境深遠:簡練筆墨下蘊含深邃的人生觀與審美情懷。
意見評論
- 許文婷彤桂芝
比起王維的〈山居秋暝〉,韋應物在〈東郊〉裡更著墨於人與自然的互動,格外溫暖。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最近因為居家隔離與遠端辦公,大部分的人都失去了出門的動力,讓我反倒更嚮往韋應物在〈東郊〉中描繪的田野生活。想像一早踏出門,就能聽到鳥鳴和看到朝露,或是在日頭當空時與鄰里互相招呼,田間穿梭,汗水與泥土的味道混合成生活的本真。在這個高度數位化的時代,很多人透過社交媒體和線上會議度過一天,卻在深夜時分感到莫名的空虛。詩中蘊含的自然情懷與人際互動,像是一帖滋養心靈的良藥。雖然無法立刻擺脫現實,但至少可以透過詩句讓心靈返鄉,去體會當年古人在郊外所感受到的寧靜與自由。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如果把〈東郊〉和杜甫的田園詩相比,會發現杜甫常隱含深沉的社會關懷,而韋應物更偏向抒發個人在郊外行走時的心靈安寧。杜甫的詩句常讓我感受到蒼茫時局下的無奈與期盼,但韋應物就像是特地來到郊外散心,一眼望去是廣闊田畝,偶爾與農人閒話家常,整個氛圍顯得悠然且充滿生機。
- 淑芬
看多了車水馬龍的街景,真希望能像詩裡悠閒散步於東郊。
- 謝旭庭
我常將韋應物的〈東郊〉與孟浩然的〈過故人莊〉並列來讀。兩首都描繪了郊外田園的美景與人情,但孟浩然更多是在秋收時節的聚會,韋應物則著重春天田野間的活力。讀到韋應物詩中那種曉風拂面、屋舍稀疏的意境,彷彿把人帶到一幅清麗的田園畫中;從「彼此輪耕事」等字句更能看出耕種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透著古樸的氣味。反觀孟浩然的詩句側重於親友聚飲與季節變化,讀起來多了幾分愜意閒聊的氛圍。如此看來,兩位詩人雖同寫田園風光,卻各有不同的心境與筆觸,一個平淡中蘊涵欣喜,另一個則在清靜中流露熱鬧場景。各有妙處。
- 大明王
近來許多人推崇慢活與下鄉體驗,不禁讓我聯想到韋應物在〈東郊〉裡所營造的平和節奏。當城市生活壓力持續攀升,偶爾踏足郊外,嗅聞泥土與青草的氣味,才明白古人筆下的田園何以令人著迷。那種與自然親近的舒暢感,或許正是我們在忙碌之餘最需要的短暫解脫。
- 簡君莉
我看過韋應物另一首〈滁州西澗〉,寫山水之間的幽靜;而在〈東郊〉裡,他把目光移向城外耕作的田畝。相比之下,前者更著重山林幽深、溪流潺潺的畫面,令人感到絲絲寧靜;後者則是帶著春意盎然的田園魅力,讓人彷彿能與農人一同欣賞日出、察看苗壯。雖然場景各有不同,但韋應物的詩風一致地流露出柔和內斂的情懷。
- 吳宗憲
不同於李白的灑脫放歌,韋應物〈東郊〉更多的是寧靜田園的細膩刻畫。
- 台北故宮物珍藏史文物
網路上有人發起都市農耕,讓我想到詩中提到鄉野耕作的美好。
- 簡雅蘭韻香秀
不久前我在網路上看到有關都市農業推廣的新聞,讓我想到韋應物的〈東郊〉裡那種貼近土地的情調。當現代都市人整日困於高樓與車陣,偶爾到城外走走,感受泥土的氣味和田畝的寧靜,彷彿能暫時逃離繁忙的節奏,重新找回生活中純粹而真實的一面。詩中透出的閒適,或許是我們急需的放鬆。
- 曾偉仁
整首詩帶有優雅氣息,看似平淡,卻讓人回味其中的豐富意象。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與韋應物〈滁州西澗〉相比,〈東郊〉更顯田園清新,令人聯想到春日踏青的閒適氣息。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讀來彷彿置身春耕之地,草木微香,令人神清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