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風雨中流露的舊夢與情懷 ※ 經典名詩

A serene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 after a rainstorm at night, with delicate flowers and leaves scattered on the ground, a gentle breeze blowing through willow trees, soft moonlight reflecting on a tranquil stream, and an elegant woman in ancient Chinese attire standing by the water, lost in thought.

浣溪沙(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

昨夜風雨舊情:殘酒留夢與綠肥紅瘦

昨夜雨疏風驟,
Last night, the rain was sparse and the wind blew fiercely,
濃睡不消殘酒。
Deep sleep could not dispel the lingering traces of wine.
試問捲簾人,
I asked the one who rolled up the curtains,
卻道海棠依舊。
He replied, "The crabapple blossoms remain as ever."
知否?知否?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應是綠肥紅瘦。
Surely, the greens have grown lush while the reds are scant.

《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傳世名作,其詞句精煉、情感深沉,展現了她獨特的婉約風格。全詞以一幅風雨夜景作開端——“昨夜雨疏風驟”生動地描繪了昨夜風雨交加的情形,既刻畫出自然景致的冷峻與激盪,也暗示了詞人內心的孤寂與悵然。接著,“濃睡不消殘酒”不僅描述了即使沉醉於深睡之中,酒意仍未完全散去的情景,更隱含著對往昔美好時光、對逝去情感的無限留戀與難以釋懷。

詞人隨後“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透過詢問捲簾人得知眼前海棠花依然如故,這一回答在平淡中透露出一絲淡淡的嘆息。海棠花在古詩詞中常被視為生命短暫與美麗易逝的象徵,其依舊綻放卻無法改變時光流逝的事實,正如詞人內心深處那份悵惘與無奈。隨後反覆的“知否?知否?”加深了語氣,彷彿在無聲地自問,是否能夠理解這份隱藏在細微處的情感。

末句“應是綠肥紅瘦”則以鮮明的對比,描寫了春去夏來之際,綠葉日漸繁盛而紅花逐漸稀疏的自然現象,這一意象不僅反映了季節更替,更寓意著歲月流逝、青春消逝以及情感的變遷。整首詞運用雨、風、酒、花等多種生動的意象,將外在自然景觀與內心情感巧妙融合,既抒發了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也流露出對現實無奈的感傷。

總體而言,《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通過對風雨夜景的細膩描寫和情感的深沉抒發,展現了李清照獨特的藝術風格。詞中既有對過去情感的追憶,也有對時光無情、青春短暫的哲理感慨,使這首詞成為後世傳頌不衰的經典之作。

重點

一、體會詞中以風雨夜景映射內心孤寂與悵惘;
二、理解“濃睡不消殘酒”中隱含的舊夢難忘;
三、感受“試問捲簾人”與“海棠依舊”中景物與情感的微妙對比;
四、領略“知否?知否?”反覆疑問帶出的無奈情懷;
五、“應是綠肥紅瘦”成為描繪歲月流逝與情感變遷的經典意象。

意見評論
  • 宛真

    中長評:李清照的《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展現了她常用的小範圍場景──夜雨、風疾、秋涼等元素,以渲染悲喜交織的情愫。與高昂豪邁的詞風相比,她選擇敘事式的簡練筆調,給讀者留出遼闊空間去體會惆悵。整首詞通過天氣陰晴不定表徵內心動盪,也和《聲聲慢`那種宣洩式悲苦共通,但一個更外顯、一個更隱晦。若我們立足現代眼光,或能懂得她提醒:雨過之後,不一定帶來朗晴,也可能緊隨而至的是更加難以排解的孤獨。於是一份秋涼,一場風驟,就這麼將情愫深深鎖住,直到詞人也無法再言語,只能把留給讀者去想像。

  • 怡萱

    中篇感想:簡單幾句就能把人拉進夜雨初歇後的世界,眼前似乎還能聽到淅瀝聲餘韻。李清照並沒有大肆描述心痛或離愁,卻用場景裡那股潮濕冷寂襯托她的孤絕境況。和她在《鳳凰台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的顯性悲傷不同,此處像在雨後斜陽下隱忍地默默歎息。無論如何,結局都體現她反覆強調的「好景不長、情更難挽」的主題,也正是她詞作的誘人之處。

  • 賴昀真璐香菱

    讀來就像一幅淡雅水墨畫,雨後地面溼滑,一陣蕭瑟風掠過,詞人獨自站在暮色裡想著不堪回首往事,氛圍十分悠遠。

  • 馮思婷采雲虹

    和她的《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注重白日漫漫愁緒不同,《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寫雨後的閃亮場景,卻在光影之外將寂寞再度提高,兩首詞皆能使人於不同時段感受深刻悲情。

  • 梁宥涵銘姿蓮

    短評:雨疏風驟後,一切似將恢復平靜,惟獨詞人的心依舊驚濤未息,見證李清照的情境之深。

  • 魯憶馨綺心柔

    詩末她往往留白,沒告訴讀者最終心思如何落下,只是停在那雨後空曠裡。一如人生,許多事情也並無完整結局,唯有在靜默中逐漸消散。

  • 王俊傑映容晴

    現代生活裡,我們常遇到氣候劇變,譬如突然的暴雨或極端天氣,心情往往也跟著上下波動,就像詞中雨疏風驟後的落寞,古今的人心其實並無太大差異。

  • 韓啟邦

    短評:湧動的雨,抹不去的愁;水聲渐遠,心痛依舊。

  • 彰化鹿港鎮蹟文化蘊厚

    短評:風驟、雨疏,幾番提及,都像暗示著情緒的激烈起伏,也彰顯李清照直抵人心的筆力。

  • 廖晨熙

    也有人將此與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相比,同樣談風雨的淒清,但李清照更擅長利用眼前景色如閒筆般點出幽悶,渲染內心無助;柳永則更走渲染式的壯麗愁緒。兩相呼應,各有動人之處。

  • 旭東

    有人比照她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說兩者都提到雨影與淒涼,但《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更凸顯那股突如其來的冷與濕,正好呼應李清照對戀情和過往的即時感受,加倍顯得淒冷。

  • 胡正安

    即使經過千年,仍有人於夜雨散去之際,在窗邊端坐聽滴水聲遠去,感慨頗多。可見她對細節之刻畫、對人心之洞察,跨越時空直抵人心,故而成就了李清照在文史上的不朽地位。

  • 彭若彤華沛梅

    短評:淚中帶冷,雨裡生愁,李清照的筆再次俐落地把秋天的蒼涼融入細微感傷。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若和辛棄疾那些高亢激昂的詞作相比,李清照在此仍是以柔婉調子出發,但一樣能讓人在字裡行間嗅到悲凜和孤寂。

  • 曾穎心

    李清照在《浣溪沙(昨夜雨疏風驟)`裡,把雨後微涼、枯葉紛落的氛圍襯得淋漓盡致,讓人一讀就感受到秋意濃厚。

  • 張家豪要努力向前衝嗎

    她運用淺白語言、寥寥幾筆,就寫出秋季雨後冷寂的無邊感,如同在有限篇幅裡釋放無限共鳴,這是李清照婉約詞的精妙所在。

  • 士豪

    曾看新聞提到人們對極端氣候的憂心:忽而狂雨忽而酷熱,也如詞中“忽然而至的雨風”,讓人頓失方向。古人遭遇自然的瞬息萬變,也能讓情緒倍添憂思。

  • 何彥勳

    有些人喜愛在雨後城市漫步,一邊走一邊聽音樂,正是詞中傳遞的微涼裡找尋自我那種氣息。雨水洗滌過的城市,一半清亮,一半寂寥,如同李清照的矛盾心境。

  • 胡佩慈

    從整體結構來看,她先描寫風雨之後的光景,再收束到個人殘餘的情念,形成由外到內、由宏觀到細微的敘事路徑。對現今讀者來說,若在生活裡感到倦怠,也許能從這種筆法中找到抒情的靈感:先觀外境,再回歸自我。

  • 邱建華薇若真

    如今不少年輕人在城市裡忙碌,常在深夜或雨天感到無盡孤單,如同這首詞所提供的意境:隔著玻璃窗看雨點紛落,腦中百轉千回。這種彷彿在街頭行走卻找不到歸途的情懷,在古代詞作裡頗能找到共鳴。

  • 汪柏岳真詩瑤

    雖然詞中表面只提天氣變化與心情,但若仔細品味,她實際上也映射出對人生與時光流逝的感喟。正如在《聲聲慢(尋尋覓覓)`裡,她也常借自然景色道出內心彷徨。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