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 陆游

萬里征途懷壯志:忠心激蕩映滄桑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是陸游的一首愛國之作,詩人藉回憶年少時滿懷報國豪情、四處征戰求封侯的壯志,抒發了對現實滄桑、理想未竟的無奈與悲憤。首句以“當年萬里覓封侯”道出青年時期胸懷壯志的初衷,隨即“萬軍嘶吼震青州”描繪了當年戰場上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的景象,彰顯了時局動蕩與戰火連綿。接下來,詩人以“英姿勃發曾無懼”讚美自己當時無畏的氣概,而“血染征衣記雄圖”則將那段壯志豪情和慷慨激昂的征戰歲月永誌心間。下半部分轉向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世事滄桑皆幻影”揭示出曾經的輝煌如今已如夢幻泡影;“殘陽映出舊夢愁”則以殘陽作比,暗示著青春與理想隨著時光流逝而破碎。末聯“獨坐幽窗懷熱血,忠心未泯恨難收”更表露出詩人雖然身處孤寂,卻依然懷抱熱血與忠誠,儘管對失去的榮光與理想充滿無盡遺憾,但那份心志仍難以平復。全詩語言凝練,情感激昂,既展現了青年時代的豪情壯志,又透漏出對家國興衰、個人命運無常的深切嘆息,激勵後人珍惜光陰、勇於追夢,同時也引發對歷史變遷與理想幻滅的深刻反思。
重點
一、詩中反映了陸游青年時期志在報國的豪情壯志;
二、以萬軍嘶吼、血染征衣等意象刻畫了壯闊的戰場景象;
三、揭示了世事無常,曾經的輝煌如幻影般消逝;
四、表達出對逝去青春與未竟理想的深刻遺憾;
五、即使身處孤獨與懊悔,詩人忠誠之心與熱血依然未泯,激勵後人奮發向前。
意見評論
- 邱慶龍
若和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豪邁相較,陸遊此詞更偏於灰暗收束,將愛國抱負歸於悲嘆「只能望洋興嘆」。兩者皆在亂世裡嘆無法大展拳腳,但辛棄疾較為高亢昂揚,陸遊則顯現更沉鬱的一面。
- 洪嘉傑靈雪儀
想起時下不少青年懷抱宏圖遠志,卻在社會現實裡碰得頭破血流,也是同樣的無奈。從古至今,「雄心與制度」的衝突裡,個人往往只能嘆息離場。
- 俊豪
中篇:這首詞以奔放少年時期與暮年落寞做出鮮明對比,前半講「萬里覓封侯」的遠大理想,後半轉為「歸來羞見天顏」的羞愧與淚水。這種先峰後折的結構,讓讀者感受陸遊青春壯懷與現實門牆之間的強烈對撞。就像他在《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裡流露的強烈家國情懷,依舊是「想為國效力卻無路可行」的核心嘆息。
- 屏東海館帶魚群彩紛奇
若對照他在《釵頭鳳(紅酥手)`刻畫愛情悲劇的淒婉,這首則淬煉了報國無門的憤慨。雖同是痛,卻在情感對象與畫面鋪陳上大相逕庭,兩種折磨都足以令詩人心碎。
- 蔣宜靜芳詩蘭
短評:夢猶在,現實殘酷;一場雄心被塵世壓碎,陸遊只好以詩詞訴說遺恨。
- 曾育全
他一開頭就喚起「萬里覓封侯」的少年心願,卻不料現實逼人,終究只能在詞中慨嘆,讓人讀來彷彿看見一位疲憊老將回望青春初衷。
- 志偉
長評:一曲《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便像陸遊晚年回首舊夢的哀歎。他年少時行走邊關,志在收復失地,如今卻在國事敗壞、朝廷昏昧的境況下無能回天。詞中塑造的對比,將以往熱血的「萬里覓封侯」衝擊當下無力的「國恨家仇未雪」。比照他眾多愛國詩篇,可知陸遊一直痛心於胸有大志卻屢遭打壓,徒留滿腔熱情隨歲月一點點凋謝。這種「初衷與暮年現實」的反差,與現代許多青年懷抱夢想卻力不從心的處境亦有相似,正是古今不變的哀愁。陸遊以簡潔優美之語寫下這份無可奈何的悲憤,也讓後人看到了大時代下個體命運的隱痛。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陸遊在《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裡,看似一場豪情夢的自我審視,短短詞句就暗藏著對時局的遺憾與壯志難酬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