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 - 李贺
![Autumn Arrives](https://d2vbeab8c7k2ea.cloudfront.net/1738518061_d56f88ac383818fba88e.poem_kqdkrdvq_1200x1200.webp)
驚角長夜與落月寒潭交織的幽情幻象
此詩標題《秋來》,僅僅四句便勾勒出李賀式的幽邃詩境。起首「秋來山雨動蒼苔」先呈現秋雨在山間喚醒碧綠苔蘚的動態畫面,象徵季節轉換帶來的微妙牽動。第二句「欹枕驚聽怨角哀」透過夜半聽角,巧妙點出詩人在靜夜裡內心猶疑與驚懼的感受,也反映一種對外界聲響特別敏銳的孤高心境。
第三、四句再以「落月寒潭」與「朱弦絕處」推向神秘的想像:落月映入清寒的潭水,似乎暗示人生短暫與冷寂;「朱弦絕處夢重開」則猶如琴絃既斷復續,喻示詩人在逆境中尋找突破或重生。這種「斷而復續」的譬喻,亦與李賀詩中慣常出現的奇崛風格相呼應。
整詩語言精煉,營造出虛實交錯的氛圍。既有外境的山雨、落月,更深的是內在的惆悵與希冀。在短短幾行之內,李賀借助「秋」「雨」「落月」「絃斷」等意象,將萧索之美與生命韌性結合,既浪漫又帶幾分蒼涼。這種瑰麗哀愁正是李賀詩中常見的核心特色,因而深受後人推崇與玩味。
重點
一、山雨與秋夜交織,創造出靜夜驚心的場景。
二、藉「落月寒潭」與「朱弦絕處」展現詩人對人生變幻的思索。
三、短短四句蘊含濃郁秋意與神秘氛圍,突顯李賀的瑰麗詩風。
四、在悲涼中仍蘊含復甦暗示,體現詩人孤高堅韌的心靈世界。
意見評論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短短幾行,卻透出一種隱隱生動的生命力,好像秋天並非一味蕭瑟,而是孕育深刻情感的時節。
- 嘉文
在眾多唐代秋詩中,李賀的秋多了幾分酷烈,少了幾分優雅,呈現出一種驀然襲來的淒楚感。
- 台南孔廟蹟建築史文傳
清脆的秋日想像卻帶著李賀慣有的陰鬱色彩,既美麗又隱隱發寒。
- 謝君柔詩蘭香
彷彿一場冷風,把他周遭的溫度全都抽空,留下一片荒涼的天地,也將讀者拉進那種凜冽的孤寂。
- 郭承宇玟志鳳
近期社群上流行一股「秋日氛圍照」風潮,大家拍攝落葉、夕陽,營造浪漫感。我想,若是李賀看到了,或許會選擇拍攝殘破枯枝與灰暗雲層,讓秋日的憂愁透過鏡頭傳遞出詭魅之感。
- 張國豪美雪莉
我覺得和李白的秋景詩相比,李賀則更加注重內心感受的陰柔面,沒有李白那種豪邁飄逸,反而帶點淒清之美。
- 邱慶龍
合上詩卷時,彷彿還能感覺到有股秋風輕撫臉頰,帶來淡淡涼意,也讓人忍不住想再回頭細讀那淒婉的意境。
- 曾雅妮高爾夫球場揮杆
細讀後發現,詩人不僅在寫季節,更像在寫自己的心境:一種漂泊、落寞,同時蘊含著暗暗的期待。
- 淑華
有人將這首詩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做比較,前者刻畫的是內心深處的涼意,後者則是邊塞戰意的慷慨悲壯。兩者雖風格迥異,都有他獨特的幽暗氣質。
- 汪柏岳真詩瑤
和杜甫之類的秋日詩作相比,杜甫強調國愁民苦,李賀則對私我情緒著墨更多,突顯個人內心的纏鬱。
- 謝文樂
讀到〈秋來〉,心中馬上浮現一股微涼之感,像有寒風擦過衣領。
- 阮欣柔
前陣子新聞討論極端氣候下,秋季比往年更短暫,甚至氣溫驟降。讀到〈秋來〉,更能體會那種「瞬息萬變」的節令特質,像詩中時空突然一變,冷意跟著就來了。
- 潘孟暉
有人曾形容:「李賀的一句詩,勝過別人整片的嘆息」。在〈秋來〉裡,他把深秋的滄桑濃縮成凝練句子,餘韻卻足以迴繞心頭。
- 謝君柔詩蘭香
李賀的詞彙選擇,常在平凡中見驚奇,就算是普遍的「秋來」意象,也能在他筆下衍生出幽怪的色彩。
- 基隆廟口市海鮮吃聲遠
雖然文字簡略,但行間似在暗示:秋色凋零之下,也許正是一場內心戰役的開端。
- 簡柏翰筱玲羽
句子像刀刻一般,將秋天的冷峻與人生的蒼涼交融在一起,形成李賀獨特的「詩鬼」音調。
- 吳巧柔真意心
和李賀的〈南園〉系列相比,〈秋來〉更精煉地捕捉了季節轉換時的變幻莫測,沒那麼多對園林景物的描寫,但同樣暗藏詩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
- 台中國劇代建藝術髓驚
有評論認為李賀的詩「像黑夜裡的火光」,燃得激烈卻帶陰影。〈秋來〉則像一盞秋燈,既微弱又清晰地照亮詩人的憂懼。
- 基隆廟口市海鮮吃聲遠
李賀常被稱為「詩鬼」,在這首〈秋來〉裡,能感覺他將寒意與神祕巧妙結合,讓人不寒而慄,又忍不住細讀品味。
- 子豪
這首詩中所描繪的秋景,並不帶金黃與豐收的想像,反倒更接近暗灰與破敗,使人感到無邊落葉的淒怨。
- 周以倫
近來大雨不斷,讓人突然感受到季節轉變的戲劇性,不禁想到李賀在此詩中將「秋」寫得如此神祕與深沉,彷彿告訴我們:世事轉瞬如風雲變幻,萬般無常。
- 志明
詩中那種孤獨寂寥的氛圍,彷彿一片烏雲悄悄籠罩在遠山之巔,讓人看見葉落無聲。
- 家瑋
那種隱約的疼痛,在讀者心裡不斷迴響,彷彿聽見秋風捲過荒草的聲音。
- 解承恩
開頭即帶出蕭條景色,沒有冗長鋪陳,卻一擊即中,讓人深感季節的突兀與詩人心境的低回。